基于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车载监控客户端app 基于管

基于管

2024-06-30 2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 针对人们对汽车生活的新要求,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管-云-端结构的汽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它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汽车各种行车和故障数据的可视化实时监测。其中,“管”是汽车智慧感知与通信终端,“云”是互联网车云服务平台,“端”是配套手机APP。管、云、端分别实现汽车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展示,三者通过网络通信与链接,共同组成车联网实时监控系统。

  关键词: 管-云-端;汽车监控;车联网

0 引言

  现今,汽车不断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汽车将成为最大的电子产品,车联网系统成为了汽车网络的发展方向。车联网[1]通过综合现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车况信息和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和处理,实现人与车、人与云、人与人的交互,使汽车和交通环境越来越智能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系统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各种系统应用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好的实现。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以及移动终端处理能力的加强,催生了大量功能实用的手机APP,许多以前在PC上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转移到智能手机上进行。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云平台结合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纳入车联网的应用之中。

  汽车已成为现代市民出行的重要个人交通工具,人们对行车安全和车辆状况的关注不断加强,渴望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方便地对汽车远程实时监控、实时模拟仪表盘以及享受各种智能化服务[2]。本文提出的汽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是一款基于管-云-端结构的车联网系统,它对各种行车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通过互联网呈现到车主的手机终端、4S店的终端设备或者智能交通系统上。其中,手机APP是端系统,从汽车感知的信息在云端处理后通过它呈现给用户;车载智慧通信终端是管系统,它能感知汽车的CAN/OBD数据,并通过泛在网络实现V2V、V2I互联互通;车云大数据服务平台是云系统,它是车辆与使用者的数据仓库和分析大脑,是车联网生产力的价值所在[3]。

1 汽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配合相应的终端APP和互联网云平台,能够为车辆提供车辆状态检测、异常报警、3D传感器采集车辆状态、跟踪定位、远程车辆故障诊断与提醒、车辆油耗统计、里程统计等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控,概括地说,本系统是手机里的全息行车记录仪,以保障车主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行车安全,同时本系统还可支持汽车4S店主动服务、车辆管理[4]、车友互动等功能。具体功能要求为:

  (1)实时自检:任何时候一键车辆自检,车辆健康指数呈现;

  (2)碰撞告警: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告警,位置坐标及时传递至救援机构;

  (3)故障告警:监控100多项行车数据,车辆数据实时监控;

  (4)行车记录:行车路线全纪录,分段显示,实时轨迹跟踪;

  (5)一键报警:可与保险公司、4S店对接,形成SOS一键报险;

  (6)保养提醒:精准里程,及时保养提醒;

  (7)油耗统计:实时油耗,平均油耗分类统计,油费智能计算;

  (8)智能防盗:拖车告警,定位跟踪,设备断电告警。

  系统把以上车况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连接上传至互联网云平台,然后通过将本系统智能车载终端与自己的汽车绑定,就能实时获得爱车的各项信息,享受保养提醒、安全保护、周边信息、车友娱乐等各种贴心服务,甚至是在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获得主动援助和保险处理。

2 系统架构与硬件设计

  目前产业内的大多数车联网方案普遍缺乏整体性且要素不完整、不具备系统性。本系统在设计上构建了管-云-端结构的车联网系统,并实现了要素间的有机关联和互动,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001.jpg

  系统由智能手机客户端、车载智慧终端(GID)和云服务平台组成。GID具备OBD接口、智能传感器、CAN解析,负责采集车辆的各参数动态信息,并完成CAN数据的转换,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对用户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并响应、推送分析结果到手机APP上。手机APP从云服务平台获取汽车仪表参数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界面将汽车实时状态远程展现给用户、4S店、车辆管理机构或智能交通系统。

  2.1 管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车载智慧感知与通信终端(GID)使汽车具备泛在上网与融合通信能力,符合OBD-Ⅱ国际标准、国标809规范,具有Smart OBD接口和CAN解析,通过Smart OBD与CAN总线相连,可以感知车辆任何动态运行信息和仪表参数数据,并通过3G/LTE通信模块把车辆运行数据(车辆位置、发动机系统数据、底盘系统数据、车身系统数据、仪表盘系统数据等)通过网络投射到公司后端云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另外,GID还具备GPS定位、LTE双向通信、碰撞检测[5]、数字基因生成、串口升级等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GID可设计如下:

  (1)通过CAN模块获取CAN接口中的数据流和故障,提取车辆速度、故障灯状态、剩余油量等24项数据,数据回传时间间隔参数可设定;

  (2)通过3D模块,结合内置精密3D传感器,监测车辆的X、Y、Z的加速度变化,来判断车辆的碰撞等安全状况并通过云平台报告给车主及相关人员;

  (3)通过GPS模块获取定位数据,结合智能算法进行处理,获取精确的行车轨迹;

  (4)通过3G/LTE通信模块实现泛在上网、双向通信,通过射频部分接入相应的无线网络,再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接入服务连接Internet,将数据上传云平台服务器。

002.jpg

  由此,智能终端GID由中央处理器、CAN模块、3D模块、GPS模块、3G/LTE通信模块等组成,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此外还包括配套的GPS天线和3G/LTE天线。其软件系统具有芯片的加密算法,每个终端有唯一的18位识别ID,客户使用终端可以做唯一的身份认证[6]。

  2.2 云系统设计

  本系统构建的车云平台是一个涉车大数据平台,它实现了车联网业务和数据的全面互联互通,具有一点接入、全网共享的能力。该平台汇聚并管理海量的车辆实体数据、涉车产业链数据、手机终端信息、驾驶行为信息、车主的社会化信息、智能终端车辆感知信息等,并支持全局检索,支持与位置无关的跨企业、跨地域的车辆管理。

  本系统云服务平台是数据存储、处理和控制的核心,是系统的后台部分[7],主要功能有:(1)接收GID上报的原始数据;(2)从这些数据中计算出对应汽车的动态信息和各仪表盘数据等;(3)响应或推送分析结果到手机APP上。车云可以说是汽车CAN的大脑(Smart OBD),支持上亿用户对智能车机的访问。

003.jpg

  车云大数据平台使用自主开发的车联网BOSS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得能够提供全天候7×24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千万级在线GID和上亿级APP,容量随时可扩展。平台主要分为数据存储层、通用逻辑层、业务处理层等几个部分,如图3所示。云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技术采用“系统关系数据库+NoSQL+流式计算+分布式批量计算+BI”的方案。NoSQL用于管理从汽车上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后面流程的数据,车辆行驶数据以日志文件的方式存储,监控管理结果采用一种内存数据库方案。

  本系统车云平台通过提供Open API、网关开放协议、平台对接等多种形式,快速支持包括第三方终端、第三方数据网关、第三方APP、第三方ERP、第三方4S CRM系统的对接。

  2.3 端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端是手机和PC客户端,它让用户通过APP享受实时监控系统的功能,并可发起各种服务请求。客户端远程发送操作指令到云服务平台,并从云服务平台远程获取响应信息展现给用户[8],用户通过手机APP实现对爱车的远程实时监控及实时仪表盘查看,或者接受汽车4S店、车辆管理、车友互动等服务。

  本系统的终端APP主要基于Android和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系统架构上分为终端(客户端)和云端(服务器端)。终端在设计上分为界面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层级之间利用相应协议进行传输控制。界面层包括基础框架逻辑(主要是根据终端尺寸和分辨率进行模块化布局)以及皮肤层(主要是以个性化为目的的可拆卸替换的皮肤和配色方案)。数据层包括终端保存的配置文件、数据表、对应表和终端上的相关文件。而功能层控制这些数据的读、写、增、删、转移。

  软件工作流程如下:

  (1)APP用户发起请求,如行车记录、车况检测、一键救援等;

  (2)请求信息通过程序传送至车云服务器端;

  (3)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并将结果传回客户端。

  APP相当于手机里的行车记录仪,可以向用户展示各种行车数据。软件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功能项与爱车绑定,通过“我的车”功能项查看所绑定车辆的仪表盘,点击“详细参数”可查看其余各项信息。通过“车况指数”功能项可以进行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信号系统的检测。另外,软件还具有一键救援、汽车4S服务等功能。

3 系统连接与功能测试

  3.1 系统连接

004.jpg

  管、云、端通过网络通信连接成了本文所提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不断演进的GID将发掘和感知越来越多的涉车运行数据,将车辆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与车联网时代。车云平台有别于其他不能互联互通的独立平台,它是一个可以不分地域、不分业务种类、车辆全网透视、统一集中的开放车联网业务平台,如图4所示。以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汽车本身及涉车相关业务的可视化,没有移动互联网APP,就难以实现人车互动的车联网。

  本文所述车联网系统在技术要点上分为三大部分,自下而上为:GID车载终端技术、IOV平台技术和APP技术,如图5所示。借助于IOV开放的GIDGW网关,任何车机终端厂商都可以提供强大完整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借助于IOV开放的API接口,任何一个小型APP开发团队都可以提供强大完整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3.2 系统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中系统的软硬件均符合前述的设计标准,车载智慧终端能按设定的回传周期采集行车和车况数据,并通过电信网络上传至云平台,云服务平台正确响应大量客户的服务请求,并将各种行车或报警信息及时推送到终端。其中GID的电气参数如表1所示。

007.jpg

  手机终端下载并安装应用软件后,登录软件,首先进行用户注册,注册完毕后用此帐号登录,在系统设置中新建车辆,输入车牌号,然后输入车机注册码对车机绑定。完成上述操作之后,登录软件,点击“我的车辆”,根据绑定的不同车机类型,可看到车辆的不同信息,一般包括车辆信息、轨迹查询、跟踪、位置、状态等各种信息,此外还包括各种基于本系统的相关服务菜单,比如汽车4S、车友互动、车友服务等。图6所示为本手机软件的车况检测和仪表盘参数的界面截图。

006.jpg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管-云-端结构的汽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它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行车信息呈现给用户,实现对汽车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基于本系统的开放互联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汽车4S店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CRM系统可以与车云平台无缝对接,搭建自己的车联网业务解决方案。本系统的车载智慧终端除了感知各种行车数据外,还具备LTE通信模块。下一步的工作将基于GID的上网功能添加WIFI模块,构建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同时在手机APP中增加更丰富的功能应用,比如基于车辆信息的交友、娱乐和智能交通等功能,从而打造更加完美的汽车生活。

参考文献

  [1] HARTENSTEIN H, LABERTEAUX K P. Vanet vehicular application and inter-network  technologies[M]. Chichester: Wiley, 2010.

  [2] UZCATEGUI R, ACOSTA-MARUM G. Wave: a tutorial[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9, 47(5):126-133.

  [3] 郑智,魏爱国,高文伟.车联网技术与发展[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16(3):70-73.

  [4] 司桂芳,刘南杰,赵海涛.基于GID的网络车牌管理系统[J].电信快报,2012(12):44-46.

  [5] 刘委婉,陈志佳,刘南杰,等.VANET中基于碰撞概率和过期概率的自适应退避算法研究[J].电信科学,2014,30(3):94-97.

  [6] 刘南杰,赵海涛.一种网络空间中的数字基因身份识别方法[J].信息通信技术,2012,31(6):28-32.

  [7] 高林,宋相倩,王洁萍.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0):5-7.

  [8] 谢寒冰,贺松.基于3G的移动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4,33(6):4-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