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他笔下人物灵魂的歌声永远响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路遥经典作品 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他笔下人物灵魂的歌声永远响亮

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他笔下人物灵魂的歌声永远响亮

2024-01-26 1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部小说是路遥由自己亲兄弟的人生际遇而生发到对整个中国农村有志有为青年人的关注,创作出的书写“城乡交叉地带”青年人命运的小说;也是他摆脱“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创作模式,在新时期较早地开始回归现实生活,进行“对人的重新发现”的探索性小说。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位既敢于抗争命运又自私自利的具有多重性格的“圆形人物”。这部小说在思考的前瞻性与深邃性上,在表现生活的深度和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上,均超过了同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从而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人生》发表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83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这次获奖,真正确立了路遥在新时期文坛的地位。

现实主义小说《人生》的巨大成功,给路遥带来荣耀,但他从成功的幸福中断然抽身,开始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进行更加艰苦的文学远征。

《平凡的世界》背后不平凡的路遥

那么,《平凡的世界》究竟具有怎样的穿透力,从而赢得了无数读者呢?路遥最早给这部长篇小说取名为《走向大世界》,他决心要把这一礼物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他设定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万字”,最初还分别给这三部曲取名为《黄土》《黑金》《大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人都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路遥决定仍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等人的奋斗,串联起中国社会1975年初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书写普通劳动者的生存、奋斗、情感和梦想,讲好普通奋斗者的人生故事。

路遥为何要把这部长篇小说设计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呢?他后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回答:“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又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这部企图用某种程度的编年史方式结构的作品不可能回避它们。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或者说条件)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路遥是在这个大转型期由中国最底层农村一步步奋斗到城市的作家,他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充分领略了这大转型期的主题与诗意,深刻感受到它所具有的史诗性的品格。

1992年11月17日,路遥英年早逝。但他并没有远去,而是通过作品不断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路遥病逝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续广播”节目应听众的强烈要求,又先后多次重播《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也成为新时期以来我国为数不多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被读者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路遥的读者群自然也非常庞大,既有像马云、潘石屹、贾樟柯那样的成功人士,更有众多普通的青年学生、社会各个阶层的奋斗者。

这部小说是路遥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力作。路遥是地道的陕北农民的儿子,陕北文化大气、包容、担当、进取、利他的特点给予其特殊的熏陶与滋养。他懂得自己艺术创作在本质上与父亲的劳动并无二致,并由此生发出许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只有白享的福,没有白受的苦。人可以亏人,土地不可以亏人”“有耕种才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终生遗憾……”这些具有农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遥这位有着深刻农民情结与土地情结的作家人生体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他长期思考人生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的响亮声音。这样,路遥在创作中表现令人钦佩的真诚和难以置信的生命能量,才是必然的逻辑。

事实上,《平凡的世界》一方面真实地记录那个大转型时期,真正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另一方面,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人生充满挫折但自强不息,出身卑微但敢于追求爱情,它重构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食粮,温暖了无数人心。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尊重了大众并引导了大众、提升了大众,让无数读者在其间找到了精神寄寓。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用生命写作’这句话,路遥是配得上的”

“路遥饱受苦难,他对苦难有着深切理解,他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与路遥有着几十年深厚情谊的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在那样的生存环境里,最能产生一种不安分的,奋斗的性格。这就是他曾说过得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

在贾平凹眼中,路遥是一个特别有大抱负、又有大格局、大气势的人,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是一个特别真诚的人。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认真翻阅了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着手准备写作资料。每次写作,他都要回到陕北,把自己关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夜以继日。为了写好小说里关于煤矿生活的章节,路遥亲自到铜川煤矿体验生活。

“他已经病得很严重,但为了完成作品,对外封锁消息,还是没黑没明地修改作品。”贾平凹说,“《平凡的世界》是用生命写出的,‘用生命写作’这句话,路遥是配得上的。”

路遥与贾平凹

不管是《人生》中的高加林还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他们的灵魂中响彻着路遥的话:‘生命从苦难开始,经历过磨难方能诞生灵魂的歌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范咏戈评价道,由于路遥始终关切维系中国农村的浓浓人情,以及农民对于“尊严”的追求,他笔下的改革大潮中催生的一代农民形象特别励志。

“路遥的‘根’在人民。”范咏戈谈到,路遥热爱人民,热爱土地,他在他的文学沃土上孕育出一个个鲜活的生灵,这些生灵在山河巨变中同步完成自身的嬗变。“这位伟大作家虽像一颗流星逝去,他笔下人物灵魂的歌声却永远响亮,铸就了文学史上极具光彩的一页。”

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看来,以小人物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奋斗故事为普通人造影,为奋进者扬帆,是《平凡的世界》畅销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版30年来,《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家境贫寒的有志青年将这部作品奉为人生奋斗的教科书。企业家马云曾说:“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忠认为,如果仅仅把《平凡的世界》当作励志小说,这样的评价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高度。依照张志忠的理解,《平凡的世界》所要解答的命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改革开放40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都是来自乡村,来自亿万农民的自发选择与历史潮流的重合。《平凡的世界》在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了大转折时代初期的乡村风貌。”

“如果我们要问,是什么给了这一代作家上升空间?是什么使路遥一代飞跃起来?是时代之变局,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新变、时代新变,使他们获得了文学生命,打开了格局。”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说,路遥是改革开放时期涌现的第一代青年作家。改革开放塑造了路遥开放的文学胸怀,塑造了一个追求广博而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作家。身处改革开放的时代,使得路遥能够立体、全景、即时地书写变革年代的生活史诗。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使路遥由一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贾平凹说,“苦难、奋斗、抱负,是这一代作家的命运。路遥的一切就是这一代作家的一切,他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这个时代的作家的一个典范。”

版权申明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