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陈宝仓外孙女李敏:外祖父在抗战一线身负重伤,右眼失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越南人民军军衔 红船专访丨陈宝仓外孙女李敏:外祖父在抗战一线身负重伤,右眼失明

红船专访丨陈宝仓外孙女李敏:外祖父在抗战一线身负重伤,右眼失明

2023-05-05 0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作为驰骋广西威震南疆的抗战名将,陈宝仓将一腔爱国热血全部倾注于抗日杀敌的战场。

陈宝仓将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曾官至国民党中将军衔。作为驰骋疆场的抗日爱国将领,他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抗战胜利时他曾主持青岛日军受降仪式,见证了青岛历史重要的一页;解放前夕,为了祖国统一他毅然前往台湾潜伏, 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中出色的特工。这是陈宝仓将军一生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宝仓将军一生戎马,写下了他的传奇人生,然而他的传奇绝不止这些。近日,红船编辑部与陈宝仓外孙女李敏进行了面对面专访,交谈之间她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鲜明的抗日名将形象。

▲李敏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保定军校从军报国

1900年,陈宝仓出生于河北遵化。他生于内忧外患的晚清,这一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这也注定了他这一生,视保家卫国为己任。

“当时外祖父决心弃文从武,与当时的中华热血青年一样,立志担负起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九期工兵科,在那里受到正规的军事训练,为今后驰骋沙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敏讲述道。

在军校两年半的学习中,陈宝仓门门课程成绩优秀,连年获奖。不仅主课成绩优秀,一些辅助课目如英语、音乐等也名列前茅。他身材魁梧,勤奋好学,在八期、九期的学生中颇有威信。

1923年,陈宝仓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随同军校中的好友郭宗汾、段翔九、孙景先和施敬公等前往山西太原,在阎锡山的部队任职。

“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往往打完仗一查,交战双方都曾是同学。外祖父十分厌恶内战,时常感到压抑甚至愤怒。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外祖父从此情绪高涨,满腔热情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

1937年,陈宝仓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武汉分校有较好的国共合作的传统,沈雁冰、郭沫若、李富春等同志曾在武汉分校工作过。陈宝仓在武汉分校较早接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深刻地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开创了国共合作,共同对敌的大好局势,是战胜日本侵略军的良策。

李敏讲述,1938年初,陈宝仓在武汉有幸与苏联顾问及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接触。他十分敬佩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作风,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为他日后转向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抗战时期,陈宝仓出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为张发奎组建了战地服务队,做抗日宣传。

全队30多人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在此期间陈宝仓与这些战地服务队队员和进步青年频繁接触。他很欣赏这些年轻人坚强的抗战意志和热情有效的抗战工作,这也促使陈宝仓在政治上及战略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转变。他在保护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青年的安全以及调和国共之间的矛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战一线身负重伤

抗战时期,陈宝仓公开维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政策及坚持“持久战”的主张。他身体力行,转战南北,竭尽全力,在各次战斗中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他是一位英勇指挥杀敌的将军,曾参加过宣城战役、武汉会战、德安战役、粤北战役、昆仑山战役等。

作为一个抗战军人,陈宝仓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十分有限。李敏称,在母亲陈禹方的记忆中,外祖父和他们5个孩子接触最为密切的时间是在1938年,这一年陈宝仓率部队参加安徽宣城战役,在日机轰炸中身负重伤。

“1938年3月中旬,天还很冷。一天傍晚,一位军校的军官来叫门,在门外小声地对外祖母说:教育长挂花了……,外祖母立即紧张起来,叫孩子们快跟着她走。他们随同那位军官过江来到汉阳的一个码头上,有人用担架把外祖父从船上抬下来,他全身都缠着白色的绷带,只露出口、鼻和左眼,当时把大家吓坏了。”

陈宝仓全身有二百多处伤,在医院里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回家休养。一个多月后,伤势虽然稳定了,但右眼还留有一个弹片,视力全失,眼红经久不退,以至于最终右眼完全失明,后来对他称呼“独眼将军”。那时日军的飞机经常来武汉轰炸,为了让陈宝仓能尽快痊愈,军校派车把陈家送到湖南沅陵为他养伤。

陈宝仓大女儿曾在回忆父亲负伤时激动地说:“我每天给爸爸受伤的右眼做热敷。这短短的几个月是我和父亲接触最密切、感情最融洽、时间最长、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战争中陈宝仓总是忙于在前线作战,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在湖南沅陵养伤期间,他脱下军装,穿着蓝色大褂,穿着布鞋,没有战场上将军的形象,像个教书先生,此时他完全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养伤期间,外祖父常常带着孩子们到河滩上放风筝。还和孩子们一起作歌、赋诗、猜谜语、说笑话,逗得全家笑得前仰后合。外祖父还会抖空竹,当时买不到空竹,他就用茶杯盖、茶壶盖代替,等外祖母回来一看,家里所有的茶杯盖都被打碎了,以至于后来家里的茶杯都没有盖。”

全家人在战乱的空隙中享受着可贵、幸福而又短暂的天伦之乐,八年抗战中,陈宝仓只有这很短的时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的慈爱,他的安详,他的幽默,他的涵养,他的沉稳都给全家留下永远的记忆。

然而,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1938年,激烈的武汉保卫战打响,日愈紧迫的战争局势让眼伤未愈的陈宝仓再也无法安心休养。1938年6月,陈宝仓忍着剧痛、带着绷带急忙由沅陵赶到司令部所在地——湖北省黄石,并参加了德安战役。

此后,陈宝仓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的天伦之乐了,他的孩子们回忆这段往事:“我们一天一天地加起来,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两年”。

舍身保护越共领袖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境紧张,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陈宝仓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前线指挥所,并出任中将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官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

“在此期间,外祖父显示出治理地方的才能,怀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驻越日军曾猖獗叫嚣‘三天拿下靖西’,但他们没有想到工兵科出身的外祖父修建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外祖父镇守边关靖西4年,日本人始终打不进来,使广西靖西成为从未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一块净土。”李敏讲述道。在驻防靖西期间,陈宝仓得以结识胡志明等越南革命者,并给他们提供了帮助。

1942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中越边靖西,应“越盟”请求,陈宝仓在离靖西指挥所不远的地方开办了培训班,帮助越盟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人才,同时暗中保护胡志明、黄文欢等人的生命安全。

1988年5月27日,越南老一辈领导人黄文欢在北京万寿宾馆会见陈宝仓的两个女儿时,紧紧地握着她们的手,激动地用中国话说:“如果你的父亲不以共同抗日为重,对我如此的宽厚,从那时起,我可能就完全失去为革命工作的机会了。”

黄文欢是与陈宝仓共同度过抗日艰苦岁月的先辈人,回忆起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万分激动地说:“当年你父亲身穿一身国民党的将军服,我们对他还存有戒心,认为他对我们的照顾、和蔼的态度,是想拉拢、利用、收买我们。若没有你父亲暗中保护,越共将会有一大批同志遭受危险。陈将军对越南革命事业有特别的贡献。”

但也正是由于陈宝仓对越共在广西境内活动的“放纵”,被国民党特务告发。1945年4月29日晚,陈宝仓接到蒋介石下达的“灭共、擒胡”命令,他即刻做好各项准备,当即安排人员通报险情。次日清晨派人到平孟盆河乡弄依村一带去“搜捕”,而此时,胡志明与所有的越南共产党人均已越出国境,安全到达越南北坡。此次行动名为“搜捕”实为武装护送。

1945年7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传讯陈宝仓,传讯理由是:指责他“放任越共四处活动”,违抗“擒胡灭共”的指令。在看管和追捕越南共产党一事中有渎职行为。

随后,陈宝仓去往重庆的军事法庭报到,等待传讯,这也是他第一次被免职。在这期间,他去拜会了保定军校的同学陈诚(时任军政部部长),陈诚向他询问了广西的情况后,让陈宝仓听候处理。

在青岛接受日军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全国分11个区接受日军投降。

当蒋介石为派员至全国各地抢先接受日本投降感到要员不够而着急时,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的人才,又懂英语,故向蒋介石推荐他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负责接受青岛地区日军投降。

陈宝仓匆忙飞往青岛后,至此,这场法庭危机,借抗日战争胜利的东风,化险为夷,官复原职了。

1945年10月19日,陈宝仓抵达青岛。此时青岛的各路“英雄好汉”一时间也难分良莠,为了制止治安混乱的局面,他命令所有武装人员全部撤离市区,退到沧口以外,青岛市内的秩序才安定下来。

10月25日,青岛地区受降典礼在青岛汇泉跑马场隆重举行。典礼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特派员陈宝仓中将和美国海军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主持。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全体官兵参加,担任警备。日方由青岛日军司令长野荣二为投降代表。

这场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庄严肃穆,备至隆重。受降台设于青岛汇泉跑马场之中心,桌上有备妥的降书十份,水笔十支及墨盒毛笔文具等物。

▲受降仪式

十一时礼乐奏响,陈宝仓中将与谢勃尔少将在场外作胜利之握手后入席。日军代表长野荣二及随员由盟军汽车引导入场,即与备好之十份降书中,分别以日、英文签署完毕。长野面容惨淡,手颤不已。日军代表共十一人,他们解下所佩战刀呈献,恭谨退下,仪式告成。

数不清的青岛市民观看这一盛况,当日军代表到场签字与长野及其他代表呈献战刀时,群众皆报以热烈的掌声。自1897年青岛被德国强行租借后,又经北洋军阀、日军占领直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青岛经历了40多年的殖民统治,才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此时青岛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能够形容的,陈宝仓和青岛人民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地一刻。

实际上,陈宝仓在青岛不仅仅是参加受降仪式这么简单,收缴日军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调查搜集罪证、逮捕战犯等工作都在等待着他去完成。李敏提到,为了表彰外祖父接收日军投降的功绩,还特颁发了100万法币作为奖励(按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一两黄金)。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