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中国东风17相比如何?实战目的何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音速滑翔导弹大全 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中国东风17相比如何?实战目的何在?

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中国东风17相比如何?实战目的何在?

2023-10-14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竟在乌克兰进行了首次实战!

3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在昨日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军使用一枚高超音速武器摧毁了乌克兰一处弹药库。

高超音速导弹指的是能够在大气层内以5马赫以上速度持续飞行的导弹。

(科纳申科夫)

1

俄军高超导弹,为啥叫“匕首”?

俄军此次打击使用的,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根据俄罗斯官方消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最大射程则能达到2000公里。

2018年3月1日,普京首次在国情咨文发布会上证实了这种导弹的存在,他声称“匕首”导弹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飞行测试,并随后进入俄军服役。

在一个月前的2月19日,俄罗斯还在战略威慑演习中成功发射了一枚“匕首”导弹,不过本月18日的打击,才算是此种武器的首次实战。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采用的是火箭助推-滑翔原理,简称HGV。

HGV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与同样使用火箭助推作为动力的普通弹道导弹有很大不同。

普通弹道导弹的弹道分为:助推段,自由段,再入段。

在助推段,导弹会在火箭助推器的推进下加速到其能达到的最高速度,随后火箭发动机就会关机并与弹头分离。

之后,导弹的弹头就会进入自由段,在惯性的作用下冲出大气层,打出一个轨道固定的抛物线并击中目标,这也就让传统弹道导弹非常容易被发现和拦截。

但是HGV的弹头却不会这样。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具有高升阻比设计的HGV弹头,在助推段结束后会利用弹头上的气动舵面控制弹头提前再入,在大气层内以水平航向高速滑翔飞向目标。

在滑翔的过程中,高超音速导弹会调整弹道,将航线维持在地面反导雷达的盲区中,因此难以被发现,并且其极高的速度以及优秀的机动性也会让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敌军雷达看又看不到,看到了也拦不住,这种特性让西方十分畏惧此类新式武器。

“匕首”与我军的“东风-17”十分类似,不过它与“东风-17”也有一些不同。

(三种不同的弹道)

首先的不同就是,“东风-17”采用了乘波体弹头,从外形上看,乘波体弹头就像是一枚扁平的箭头。

乘波体能够更好地利用激波,升阻比更高,能进行更长时间的滑翔且存速率较高,在末端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

而“匕首”使用的仍然是双锥体弹头,只不过进行了一些更适合长距离滑翔的改良。

因此,也有人怀疑“匕首”实际上就是空射版本的“伊斯坎德尔”。

这种弹头无法像“东风-17”一样以稳定轨道进行滑翔,仍然需要用“打水漂”的方式不断地剧烈机动才能维持大气层内的飞行,因此存速率较低,突防能力也不如“东风-17”好。

(东风-17)

第二个不同就是,“东风-17”是一种车载导弹,它使用TEL车进行发射,而“匕首”则是一种空射导弹,通常使用战斗机与轰炸机进行发射。

俄军目前拥有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载机包括米格-31“猎狐犬”战斗机、图-22M“逆火”超音速轰炸机两种。

这两种飞机都具有非常优秀的超音速性能,它们能达到的最大速度都超过了2马赫,因此能在发射“匕首”时为它提供一个较高的初速,进一步增强其性能。

“匕首”就像是一把直刺入敌军心脏的尖刀!

(米格-31正在投掷“匕首”)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匕首”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往往都被用于对防空反导系统或导弹预警雷达这类高价值目标的打击。

不过俄罗斯这次却用仅仅这种武器摧毁了一个小型弹药库,可以说是牛刀杀鸡,单算经济账自然是非常的不划算,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2

杀鸡用牛刀,俄罗斯图啥?

俄罗斯国防部在公布使用“匕首”导弹的同时,还发布了一条打击现场的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枚导弹快速地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精确命中了目标,这座被用于弹药库的建筑瞬间就被爆炸激起的烟尘笼罩,随即燃起了大火。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飞行的速度之快,甚至需要对视频进行慢放才能看清命中前导弹掠过的黑影。

(打击现场画面)

从视频拍摄的角度来看,不难推测出俄罗斯在此次打击行动中派出了一架无人机进行全程监控。

而乌军被摧毁的弹药库,则位于乌克兰西南部的伊万-弗兰科夫州,该州距离最近的白俄罗斯边境也有近400公里,这显然不是小型四旋翼无人机能飞抵的位置。

因此可以判断,俄军大概率是派出了一架“猎户座”无人机,为此次行动提供打击效果反馈的支持。

(猎户座无人机)

“猎户座”是一种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其本身就能够挂载精确制导弹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既然该型无人机能悄无声息地飞到目标上空,那就可以直接对这处弹药库进行打击,并没有再额外使用“匕首”超音速导弹的必要性。

先发射一枚“匕首”,再派一架“猎户座”前去录像,这样的举动不仅把行动过程给复杂化了,还造成了火力上的浪费。

是俄军傻么?很明显并不是这样。

(打击画面)

3

三大理由,让俄军拿出这种大杀器

这样的打击,很明显具有多重目的,首先的目的就是威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自从乌克兰爆发军事冲突以来,北约国家就不断地向乌克兰境内输送各种武器弹药,甚至有部分来自西方国家的雇佣兵进入乌克兰作战。

俄罗斯这时候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身处乌军纵深后方的目标,无疑是在向西方国家展示自己强大的军工科技水平。

让本就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北约,彻底死了武力介入的心,毕竟今天“匕首”命中的是乌军的弹药库,明天命中的就可能是北约在欧洲部署的防空、反导系统。

(罗马尼亚的萨德系统)

美军在欧洲部署的这些防空、反导系统,就包括曾经在我国周边引起轩然大波的THAAD“萨德”。

驻扎在德国、法国等地区的美军,自2008年开始就已经装备了“萨德”反导系统,后来美军还不断试图将“萨德”部署的位置向俄罗斯方向推进。

2011年,美军借口监控伊朗弹道导弹,在土耳其部署了一台萨德系统的AN/TPY-2反导预警雷达,2019年,连带发射车在内的一整套“萨德”系统更是被短暂的部署在了罗马尼亚境内。

同时,波兰等国内驻扎的美军,也装备了一些“爱国者”防空系统。

(罗马尼亚的萨德系统)

美军也正是指望着这些反导、防空系统组成的防御网络,能够在北约与俄罗斯爆发冲突时拦截俄罗斯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打击力量,从而保护自己纵深后方的关键节点不受威胁,将战火波及范围完全限制在东欧的前线。

而此次俄军高调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对乌军目标进行打击,无疑也是在警告北约,让美军知道俄罗斯已经有能力破解其在欧洲部署的反导、防空网络。

也间接提醒北约的众多盟国,一旦美俄开战,西欧将不会是安全的大后方。

除了威慑北约正规军事力量外,此举同时也会对试图赴乌参战的外籍雇佣兵形成强大震慑作用。

(外籍雇佣兵基地遭受打击现场)

早在几天前的3月13日,俄军就使用巡航导弹打击了位于乌克兰日托米尔地区的乌军训练基地,这里在冲突开始后被用于外籍雇佣兵的训练基地。

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至少有180名外籍雇佣兵被消灭,幸存的雇佣兵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很明显,真正的现代战争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这些雇佣兵中虽然不乏西方国家退伍的老兵,但制空权不在自己这边的战争,他们恐怕还是第一次见到。

在一片惊恐中,有大量外籍雇佣兵已经发表声明称打算离开乌克兰。

此次高超音速导弹的打击,也是在进一步威慑这些外籍作战人员,警告他们不要轻易来趟这趟浑水。

除了威慑西方各势力,俄军也有其他目的。

(匕首导弹)

第二个目的,就是对高超音速武器进行实战检验。

虽然俄军的高超音速武器早已研发成功并部署,但却一直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由俄军自己进行的高超音速导弹实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验证其机动性和准确度,但是有一些方面的性能却无法有效通过测试检验。

比如它的弹头战斗部装药量在面对不同性质目标时杀伤效果如何,打击后效果够不够?

像这些问题就只能通过实战总结经验得出答案,为后续的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第三个目的,是激励己方士兵的士气。

自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已经持续作战了快一个月。

在此次的冲突中,俄军虽然已经在基辅和顿巴斯两个方向取得了野战的胜利,但是却在巷战问题上犯了难。

为了减少平民的伤亡,俄军在目前正进行的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攻城战中,都尽量避免了使用重火力进行巷战,因此不免的有些进度缓慢。

这时候俄罗斯使用最先进的武器发起一场成功的打击,就能大大地激励己方的士气。

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一招,可谓是一举多得。

4

高超音速武器,谁家技术更先进?

“匕首”并不是俄罗斯唯一的高超音速武器,俄军还同时装备了“先锋”、“锆石”两种高超音速导弹。

从目的上看,“匕首”的研发和装备是为了打击美军在欧洲的反导体系、为后续其他远程打击火力开辟通道,而“锆石”是舰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用以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先锋”则是战略打击的利器、用以威慑美国本土。

这三种高超音速导弹的组合,让俄军拥有了面对北约时的不对称打击力量,成功地在美国全面的经济优势压制下,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同样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世界上第一枚投入实战的高超音速武器,就是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

没错,俄罗斯此次使用“匕首”完成的打击,只是俄罗斯的“首次”,而不是世界上的首次。

在2020年,我国出口到埃塞俄比亚的高超音速水漂弹M-20,就已经完成了若干次精确打击的任务。

M-20这种导弹,其实是与“匕首”同类型的双锥体弹头高超音速导弹,而我国的看家法宝,实际上是更先进的东风-17。

(东风-17)

鉴于高超音速武器强大的杀伤力,美军也再次启动了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计划,为什么说“再次”?

原来美军曾经也发展过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甚至比我国和俄罗斯时间都早。

早在2008年,美军就试射过原理类似“东风-17”的HGV型高超音速武器HTV-2,且美军类似于“锆石”的吸气时超燃冲压高超音速武器X-51也在2010年完成了首次试射。

不过这两种飞行器,却因为遭遇实验失败或成本等问题,不久后就被美国政府搁置,最终导致项目下马,再无下文。

(HTV-2想象图)

2015年后,中俄两国便开始密集展示高超音速武器成果,到了2019年,我国更是在阅兵式上展出了全球首种乘波体导弹“东风-17”。

美国这才发觉我国已经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十年以上的技术优势。

这一次,我国终于从追赶者变为被追赶者,成为了引领世界技术发展的先行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