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量子世界中的隧道效应,让电子学会了“穿墙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导体的隧道效应定义 【物理科普】量子世界中的隧道效应,让电子学会了“穿墙术”

【物理科普】量子世界中的隧道效应,让电子学会了“穿墙术”

2024-06-28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约瑟夫森70岁时的照片

1957年,约瑟夫森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他以优异成绩读完数学II后,改学物理专业,这是成名物理学家所惯常的做法。这位聪慧又有些害羞的学生很快地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偶然间,剑桥的大考官、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尔托看到了他的一份答卷,库尔托惊奇地问道:“这个叫约瑟夫森的家伙是谁?他竟然把数学理论演绎得像刀切牛油那样游刃有余!”当时,约瑟夫森还只是一个物理学二年级的学生。库尔托所看到的,正是他这时所发表的一篇关于穆斯堡尔效应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约瑟夫森指出了在这一领域中一些尚未发现的关键问题。

从三一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约瑟夫森来到蒙德实验室,即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旧址。他在这里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布瑞恩·皮帕德。皮帕德对这个小伙子也印象深刻。他说,那时给这个小伙子上课, “还真是有些紧张,因为我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有错,否则课后,他会立刻向我提出来。”正是皮帕德提醒约瑟夫森,让他关注当时加埃沃的隧道实验。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旧址

接着,他的另一位老师费尔·安德森在所开出的超导体理论系列课程中,也提出在两块超导体之间有可能存在隧道效应,他鼓励学生在课下思考这个问题,试着写出点什么。约瑟夫森不但完成了这份作业,还把它做了整理,作为一篇论文正式发表出来。

从这篇论文的理论计算中,约瑟夫森发现了超导体导电的非线性规律,同时也证明超导体内的电子同样存在奇特的隧道穿越行为。当在两片超导体之间夹上一片绝缘层时,形成超导体—绝缘层—超导体的“三明治”夹层结构时,超导电子完全可以穿越绝缘层,瞬间从一种超导体“跳跃”到另一种超导体中。1962年6月8日,他完成这篇论文,在安德森的建议下,把这篇论文投寄到了《物理评论快报》。

约瑟夫森的预言在物理界掀起了一阵波澜,因为它与人们公认的BSC理论相违。1962年7月25日,BSC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公开反驳约瑟夫森的预言,认为对于“电子对”来说,这种怪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发端于争辨,也往往在争辩之中成长壮大起来。在1962年召开的第8届低温物理学会上,一场不可避免的争辨开始了。争辩的双方并不对等。一方是富有经验的晶体管发明人之一、唯一一位两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巴丁,另一方则是一个正读研究生的小伙子约瑟夫森。两人面对面地当众激辩,成为这届大会的亮点。

巴丁

在权威的面前,约瑟夫森毫不示弱,巴丁的发言不断被他打断。据目击者说,约瑟夫森成熟的思考、完美的论据及有力的辩驳,迫使巴丁“不得不把气势缓和下来,语调也温和多了”。物理史学家多纳尔德·麦克唐纳谈起这些激辩时说:“这是青涩与老成的争辩,是聪明大胆与深度经验的对决,同时也是数学理论与直觉间的较量。”最终约瑟夫森以他的严密数学取得了胜利。很快,约瑟夫森的超导隧道效应被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和约翰·罗厄尔的实验所证实。

随着约瑟夫森效应的确立,它的应用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利用这一效应,可以制成“约瑟夫森结”,这是由两块超导体和厚度约1纳米的绝缘层组成的“小家伙”,它迅速成为各种超导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

由“约瑟夫森结”制成超导量子干涉仪、超灵敏的磁测量计可以用于精确测量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磁化率等,还用于检测弱磁场或航天的遥控磁测量等。由于这些器件不与被测体接触,可以避免受到表皮等其他因素的干扰,还可用于人体的肺磁场、心磁场、大脑神经磁信号的磁测量。在生物学方面,利用“约瑟夫森结”还可以制作成超导电路,以模拟神经元的复杂行为和动力学特征,并将其数字化,以进行网络计算。此外,利用它还可以制成高灵敏度检流计、电压计和噪声湿度计等;在航天技术中,广泛地用在微波和红外探测器上。

由于约瑟夫森器件具有高频率、低噪声、低功耗等优点,因而可以作为优良计算机的元件,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打下基础。约瑟夫森效应在电子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超导电子学。

约瑟夫森接受瑞典国王颁奖的情形

由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1972年,约瑟夫森获得惠更斯金质奖章及霍尔维克奖,1973年,约瑟夫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即日本的江崎玲于奈及伊万·加埃夫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瑟夫森获得半奖,另两个人则分享另一半。2012年11月,在约瑟夫森工作和学习过的蒙德实验室楼前矗立起一个铜牌,以纪念约瑟夫森的这一伟大发现。

·

来源:《科学史上的365天》

作者:魏凤文 武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润昕

‍‍‍‍‍‍‍

‍‍‍‍‍‍‍‍‍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投稿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