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赵红新画家 赵启斌

赵启斌

2024-06-22 0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吕凤子(1886—1959)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发轫者。他三次毁家办学、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杰出文化人才,如刘海粟、张书旗、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等人都曾经受教于他。由于艺术上的重大贡献,吕凤子被誉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在罗汉画、仕女画、金石、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曾先后三次获得艺术大奖:1931年《庐山云》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中国画一等奖,1942年《四阿罗汉》在第三届全国美展获唯一一名一等奖,1956年《菜农的喜悦》荣获江苏省美术创作一等奖。经过长期的绘画艺术实践,吕凤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特征。

高松吟者

吕凤子以传统的佛学、儒学、古典诗词、书法为基础,全方位积极引进西方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与艺术相关的西方文化要素,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形成了高逸冲淡而又具有深厚文化感染力的绘画面貌,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吕凤子所谓“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宣言,在艺术制作上、在风格展现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丰富而深邃的人生经历、文化经历和创造经历。由于吕凤子具有他人不具备的深厚学养以及个人特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他的绘画风格中也都有非常鲜明的表现,朴实厚重、苍劲朴茂,而又沉着蕴藉、清丽飘逸是吕凤子的整体绘画格调。

匡庐女儿城

吕凤子长期生活在灵秀的江南水乡地区,在他的绘画中首先呈现出潇洒灵秀、清雅空明的典型地域性风貌,温和闲雅,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雄浑气象。抗战时期,八年寓居重庆的生活,又使吕凤子接触了不同于江南地区的四川自然景物,这对于他绘画风格的形成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巴蜀的奇肆健挺之美成为他绘画风格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吕凤子积极吸收六朝以来顾恺之、阎立本、周昉、石恪、梁楷、张瑞图、李公麟、陈洪绶等人的画风,强化明清人物画的笔力、墨法。同时又接受汉画像石的影响,将写意与工笔相结合,以古朴的笔墨写秀逸的情趣,格调潇洒灵秀,高雅清俊,因而使他的绘画古雅挺拔、冲淡放逸,冲破了文人画的审美格调,具有近代、现代绘画的审美要素。吕凤子把中国画引向现代绘画审美的领域中来,在中国画审美观念上亦是一个重大突破。由于吕凤子将明清审美基调和两汉、六朝、隋唐、五代、两宋的绘画审美格调糅合起来,豪肆与精工相结合,写意与写实相会通,形成了独特的高古画风,创造出自成一家的吕氏“疏体”画风,所作山水人物简略精劲,呈现出既挺秀流利、雄浑放肆而又简朴凝重的绘画风神,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众罗汉像

以上所列几点是吕凤子绘画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性风格特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往往又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格特点。

吕凤子绘画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37年丹阳沦陷前为早期,是他风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战爆发后进入四川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为中期,是吕凤子绘画风格处于高度成熟、定型的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去世为晚期,是吕凤子绘画风格渐趋蜕变的一个历史时期。在吕凤子绘画创作的三个历史时期,既有原有绘画风格的延续,同时由于个人在生理上的变化、个人绘画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外在形势的变化等,都使吕凤子的绘画风格有所变化,从而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尽同于前期的绘画风格特色。

吕凤子早期博览古代作品,潜心于传统绘画的研究,吸收西洋绘画的写生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是绘画风格的初成时期。主要集中在山水画和仕女画、花鸟画领域,也作了部分西方静物画、风景画作品,而以仕女画居多。这一时期吕凤子的中国画用笔以高古游丝描居多,线条秀劲古拙,色调清丽淡雅,给人精整秀丽之感,如1929年44岁时创作的《仕女画册》《迦陵填词图》等,均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风格特色。

入蜀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吕凤子绘画创作的中期,也是他精力最为充沛的人生时期,人生阅历已经非常成熟,文化积累也已日臻高峰,因而许多代表性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一时期主要是人物画创作,作品多为仕女、人物和记游写生题材。这一时期也是更加动荡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严峻的社会现实,日本军的残暴侵略,都使吕凤子的绘画面貌发生重大的变化。作品一洗早期的精整秀丽,用笔豪放老辣、简率洗练,尤其罗汉画,简劲古拙、浑厚老辣,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绘画特色。他曾题跋说:昔好画古丽人,以慕芳洁。今日有兴,疆使战臂,亦感有美内含,有韵不欲。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绘画格调和审美追求。不仅仅是外在局势的变化催生了吕凤子绘画格调的变化,由于生理上的病变,也使吕凤子的画风与以往有相当的不同。由于这一时期他有了颤抖的症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受到病臂颤抖的影响,用笔更加高简粗率,水墨流漾,这样便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绘画细节,更显格调的高古和朴茂,具有大写意的精神气象。他题跋中所言“疆使战臂,亦感有美内含”,自己也肯定了这一由于生理变化、身体病变后所形成的新的画风。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去世,是吕凤子绘画创作的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年左右的时间,但亦是吕凤子绘画创作的重要时期。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巩固,社会气象为之一新,吕凤子本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是可想而知的。此一时期由于吕凤子心境舒畅,线条往往平和爽利,绘画造型也更加趋向精整严谨,笔触简率,已然不见勾线的技巧,风格苍劲浑厚,刚健高古,在晚年终于达到了脱略形迹、物我浑化的艺术境界。由于吕凤子晚年受病痛的折磨以及曾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致力于《中国画法研究》一书,因而没有过多的精力致力于绘画创作,这一时期遗存的作品不多,使人不太可能看到他晚年绘画风格的进一步突破性的变化。从这些集中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晚期作品也可以感知他晚年的些微心迹和绘画风貌。

且莫说因缘

吕凤子的绘画风格经历了前期的精整奇崛、中期的豪放浑朴、后期爽利高古的变化,在绘画格调上有着从精微到豪放、从细笔到粗笔、从工整到写意的变化过程,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绘画面貌,有着显著的绘画风格特征。其中既有社会外在环境变化给他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可抗拒的生命自然老化、病变等原因所不得不然的风格变化,也有作者审美观念上的变化所引起风格的变化,这都是吕凤子不同时期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这种变化的风格中凝结着社会变革的文化气息和吕凤子本人生命轨迹演变的影痕。

(赵启斌)

个人格言

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吕凤子

名家评点

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三百年来第一流——徐悲鸿

个人简介

吕凤子(1886年7月7日—1959年12月20日),中国画家、教育家。原名浚,字凤痴,别署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907年秋考入李瑞清主办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1910年冬毕业,1912年回丹阳创办正则女校。先后任镇江中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正则艺专校长、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等职。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擅长书画、仕女、佛像,别具风格。早期博览古代作品,潜心于传统绘画研究,并吸取西洋写生技巧,开始树立自己的风格。

中年以后,吕凤子画过不少抒情写意的仕女人物和纪游写生的山水,以及其他静物、花鸟等,都能抒发新意,自成家法。抗日战争后,多画一些愤世嫉俗、讥讽时政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情愉快,虽身体多病,仍不废笔墨,努力创作新题材作品,于1959年12月20日在苏州逝世,年74岁。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五卷434页1985年上海版

个人事略

吕凤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吕先生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五十余年,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对绘画理论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美术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吕先生被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他热爱党、热爱新社会,并表示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艺贡献给党的事业,虽在年迈体弱的情状下仍然努力创作表现新题材新内容的作品。

(《美术》1960年4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