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走进美术的教学方法 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4-07-08 12: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校美术课程开展的目的就是要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品格。而思想政治元素的开展也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的,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新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可行性。而且从实践上来看,美术教育教学之下能培育出众多美术创作者,这些创作者可能会从事艺术创作,也可能会从事教育事业。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只有高校提前做好课程思政融合教育工作,才能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把好双重教育关卡,培育出高质量的美术类人才。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上的必要性。

  根据内涵发展分析表明,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对大学生的综合成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可以说美术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将课程思政融入了其中,可以创设出良好的美术文化教育环境,同时也能给美术艺术教育理念、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现实引导意义。

  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高尚品德。美术教育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其中良好的美术素养、艺术品德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元素。高校教师在将课程思政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时需要将这些内容充分挖掘并利用,形成特色化教学元素,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感悟,为培育学生的高尚品德奠定基础。通常而言,教师在课堂中会给学生设置一些美术鉴赏活动、美术作品展览会等活动,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作品的构思、技巧,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政治育人主题思想,能对自身知善恶、辨是非能力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学生能受到艺术思想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信念,以自身创作的作品传递精神力量。

  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往美术教育教学中,多数教师片面追求任务化、教学化,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化和影响化教育,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存在应付、不重视的思想偏差,如此则不利于学生教学过程中价值观的养成。而高校基于课程思政下开展的美术德育教育,能结合思政育人内容,将美术作品的背后内涵与价值一一向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则能从多层面学习和鉴赏美术作品,如此对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利于彰显艺术育人理念。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定位,凸显育人理念。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美育教育工作的进度和成效,要求各高等院校应作好美术教育的改革规划,完善美术课堂教育质量体系,并为此下发了诸多文件和指导方案。多年来,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政策的号召,根据教育政策中的指示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了一些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和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实现了美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整合,将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践行到了美术课堂中,如此有利于彰显艺术育人的本质理念。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活动主要是教师主动开展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中,美术教师能借助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创作素材、创作技巧等元素给学生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能在学生实际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蕴,从而实现美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

  高等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改革是国家素质教育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良好艺术修养,拓宽学生的艺术创作深度。各高校响应改革政策要求,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从中发现美术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即美术教育中蕴含有思想政治内容。美术教育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不仅能接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美术作品蕴含的美学元素,而这些美学元素恰恰是与思想政治相契合的教育内容,其也具有教育引导功能,能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提供素材。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包含着思想政治元素。同时,从二者各自主打的内容上来看,二者又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美术教育主攻美术技能,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负责审美修养的培育,二者的结合恰好满足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需求。而且,思想政治内容中有文化自信、热爱生活、民族情怀等丰富的育人元素,但其理论性较强,生搬硬套教学会导致这些内容枯燥化,只有借助美术课程这一载体才能将这些内容生动灵活地呈现出来,由此也可看出,二者属于互补型的关系。

  不同于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美术课程教学中仍然是以学科知识教授为主、德育教育为辅的,因此今后课程思政融入美术教育中时,应注重遵循这一规律,在传授学科知识基础上做好德育教育的引导,以此达到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效果。具体实施中高校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角度来探寻对策。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理念尚处于浅薄状态,急需继续转变和深化。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教师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以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来引导学生把握美术的艺术内涵和育人价值。比如在新时代基础上,应保证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渗透。具体来讲,一方面,教师需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思维,主动接触和学习先进的课程思政理念,并将其融入美术教育课堂中,形成新教育形态。或者教师需将美术教育中涉及思想政治元素的理论抽离出来,单独组织教学研讨会、教学经验总结会等,以此交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高校也可组织教师开展集中试讲、集中旁听等活动,或者参与课程思政的专业学术论坛、座谈等活动,以此帮助教师课堂教学观念。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美术教材中含有诸多丰富的教育内容,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需将这些内容充分呈现出来,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具体在实际改革探索中,高校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进行衍生,以某个美术元素为主题,要求学生想象出其他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或者场景,并进行绘画。如此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抽象想象能力,以此强化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生活中的景象作为美术素材,要求学生捕捉画面并将其描绘。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观察,将训练的体育生、操场边的树木等景物作为教学素材来讲述,如此能更为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观察事物、描绘事物,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细致的良好品质。

  灵活使用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决定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美术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使用板书式教学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穿插使用,致使美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发散性思维无法得到有效激发。因此,今后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可先在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简单的美术小游戏,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再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在混合式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美术创作的视频,再根据视频设定一个美术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绘画创作,每一位学生都需参与,以此培育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培育课程思政教师。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离不开教师主体的支撑和辅助,因此要想实现美术教育改革,就需先全面培育课程思政教师,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助力课程改革。具体高校应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对教师进行业务训练,比如可对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教师群体进行信息化专项培育,要求其他教师巩固信息化技能;针对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不够熟练的教师群体还可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美术课程思政项目研讨、课程思政项目驱动教学实验讲学等活动,或者举办美术课程思政试讲比赛等活动,以此使教师真正参与到美术课程教学中来,提升其课程思政教学综合能力。

  建立多维评价手段。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参考体系。如今课程思政融入了美术教育改革中,更加不能将教学评价从中抽离。在此情况下,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作为评价参考指标,其他变量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参与情况、日常考勤等都可作为评价的动态指标,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小型评价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同学以及自评,如此能在发现教育问题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勤于反思、敢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可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社会性评价方式,即学生的学期末创作作品在院系的官方网站、宣传栏等场所中公开展览,由校内学生登录网站或者匿名投票信箱进行评价,以此凸显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为培育大学生的艺术情怀和艺术素养提供条件基础。

  随着当前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越来越明显,教育改革也越来越迫在眉睫。对此情况,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可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多元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实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继而培育出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作者:刘萍,石河子大学副教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