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博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赫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 美术学博士

美术学博士

2024-07-17 14: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认为1、这和张彦远的“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不谋而合。体现出在中国画中,作品对自然外在形状的描写,这才符合中国画审美价值的判断规律;2、他通过谢赫在《画品录》应用了大量体现创造性的词语:‘独立’、‘绝笔’、“绝妙’、‘新奇’、“出群”等,来证明临摹因为相对基础,缺乏创造性,从而不在画品之中;3.他认为,在《古画品录》中谢赫共列举了二十七位画家,分六等进行评品。但整个评品中没有提到“传移模写”这一法,只是抽取一些不同品第的画家进行分析。从而认为,把”传移模写"解读为临幕,违背了谢赫撰写《古画品录》的初衷【1】。

3.宣扬社会意识形态说:朱伯华先生通过对“传”和“移”的解读,指出: “传移模写”的“传”、“移”都是名词:“传”。经传也。“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欲之运,并天地而久丸”(《文心雕龙史传》),“移”是一种古代官方文告气,“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文心雕龙·檄移》,故认为:“传移模写”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明示绘画艺术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移风易俗的社会责任”“用绘画的方式传达历史信息,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2】

4.圣贤流传说:刘纲纪先生认为六法之“传移模写”是一种复制技术,就是把贤人的事迹或圣人书中的事迹绘制成画使之流传。刘纲纪先生言:“六法’中最后一法:‘传移模写’, 原是指魏晋南北朝以到唐代复制名画(或名书)的一种技术。”【3】

“传移”就是把贤人的事迹或圣人书中的事迹绘制成画使之流传,“模写”就是依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绘制。“传移模写”就是绘画的目的是把贤人的事迹或圣人书中的事迹绘制成画使之流传。在绘制圣贤的时候要有所规仿,依照圣贤本来的样子来绘制。【4】

5.综合技术表现说:陈池瑜先生认为,谢赫“六法”中的“前面五法都是就某一方面作出要求,第六法即最后一法是讲具备前五法之后.还要将各种技法付诸行动,画成作品,这相当于绘画创作中的最后阶段是结总账的阶段。有了用笔、象形、赋彩的各种能力,又能构思全画即经营位,最后还要画成作品【5】

还有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传移模写”可能具有“传移现实”、“模写现实’等含义。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且没有严格的论证。

二、再析谢赫“传移模写”的解释评注

上面研究者的分析,其实都没有脱离”传移模写”的字面意思。并且都通过这词性,把“谢赫的六法”论,都转换成一个实体词即:“临摹而成”的绘画作品,但是,又如研究者指出,谢赫六法是对当时最优秀的画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一个被张彥远称为:“乃为末事”的临摹作品,谢赫怎么可能要把这个只有“临摹”意义的“传移模写”隆重地立为一法呢【6】?

因此,笔者认为,谢赫《画评》的“传移模写”,准确地说是要求画家综合运用绘画知识完成作品(模写)过程中达到传神的目的,更好传达画家的思想情感。

1.对于宣扬说,从谢赫的个人品行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判决的事情。谢赫与其稍后的《续画品》的姚最相比,可以看出谢赫不是一个事阿权贵的附徒之辈。陈传席先生指出,姚最品评画作是根据名望和地位来评人和艺术的 【7】。在姚最 (续画品》中,排在第一位画家就是湘东殿下,姚最把他吹得天花乱坠,但对于绘画的具体特点,泛泛而谈,不着要点。对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而谢赫作为一个资深的美术评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绘画品评的可信性还是很高的。所以,他不会因为宣扬而忽略一些基本的美术绘画常识。

2.谢赫“六法”论是一个绘画品评的完整体系,品评标准会包括绘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韵是对品评作品整个画面风格气质的规定,;骨法是对绘画作品的用笔技巧;应物象形是对表现对象的准确再现;是对造型能力的把握;随类赋彩是指绘画的色彩表现;经营位置,则是指的绘画作品的构图。细观这五条,作为一个美术的实践者,我们会发现它少了绘画需要品评的内容,即“传神”的表现,而谢赫六法中的最后“传移模写”很有可能是,通过对前面的全面掌握,得心应手地想表现的内容表现来,从而实现绘画作品的传神。

3.从尊重历史及学术角度来看,谢赫所提出的六法与汉代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8】。佛教自传入汉始,在梁齐时期,已经盛行。作为印度兴起的佛教美术不可避免地也与东方美术会发生交际。早在公元4世纪,印度的艺术家们就已经总结出了美术创作中应用“六支”的理论,即:一、形态与外观之别;二、量,规模均衡;三、感情与表现;四、雅美之具现;五、形似;六、用笔用具 【9】。而在中国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同样也提出过“六法”之说:即:一、神气,二、骨法,三、用笔,四、传神,五、置陈,六、模写【10】。从顾恺之提出的“六法”之说的内容与印度“六支”内容做一比较,可以看出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也可以证明,远在谢赫之前,中国美术已经吸收了外来美术的经验,并将其融汇贯通于本民族艺术之中,从而造就出顾恺之一代伟大的中国艺术家。

4.在这里面,我们把谢赫的“六法”与顾恺之的“六法”进行比较,基本可以看到,其对应性还是很强的。如:“气韵生动”对应于“神气”;“骨法用笔” 对应于“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对应于“置陈”;“应物象形”对应于“模写”;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讲的绘画的色彩,顾恺之的“六法”并没有提到,这说明早于或同时期谢赫的顾恺之的绘画,对色彩的表现并不关注,而谢赫完善并丰富了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最后,谢赫的“六法”中的“传移模写”,只有与顾恺之的“传神”进行比较。对比之余,如果把“传移模写”理解为“临摹”,会发现谢赫的六法论是不完整的,“传移模写”只有与顾氏“六法”中的“传神”对应起来,谢赫的“六法”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具有指导性的绘画作品创作体系,也才能成为一个新的品评绘画作品的评价体系。当然,这并不是说谢赫是对顾氏六法的简单翻本。但是“传神”作为绘画作品的构成基本要素,谢赫又是一个既有很高绘画成就、又有着深刻理论影响的美术评论家,笔者认为,他断不会如此忽略此方面的知识涵养,从而把当时盛行于美术界的“传神”变成“临摹”的末事。

5.对于临摹,谢赫既使不是批判,但也绝不至于高度赞赏放到“六法”之中。在品评第二品的袁蒨时说其:“不闲其思”实际上,从绘画的品评上,也可以看出,谢赫为什么会把顾恺之会评为第三等,实际也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其声明的绘画思想有关。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率先提出 ,“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绘画观、六法“传神”等,其本身社会有相当的地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谢赫在以第一手现存绘画作品作为参照,在观看各个画家的作品的时候,却发现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他的绘画思想并不符合,从“迹不逮意,言过其实”的评定中,可以看到谢赫对绘画作品“传神”的重视。

总结:

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传移模写,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绘画知识的全面运用,完成生动传神的绘画形象,故谢赫在评价袁蒨的画作时称:“传画出采,却不闲其思”,就是说他的绘画作品,形象看似很逼真,但实际上却没有表现传神的画意来,故称其“移画”。

参考文献:

[1] 刁秀航:关于传移模写的本义问题 新美术[J ],2004.4。

[2]朱伯华:谢赫六法之我见,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 第7期。

[3]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M]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版第295页。

[4]刘纲纪:关于“六法”的初步分析. 美术研究[J ], 1957 年 04)。

[5]陈池瑜:《谢赫的历史价值及若干问题辨析》,《艺术百家》[J ], 2009年02期。

[6]刁秀航:关于传移模写的本义问题 新美术[J ],2004.4。

[7] 陈传席: 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M], 2014年11月。

[8] 印度的绘画六支和中国的绘画六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542026/; 金克木认为,这种说法有误。

[9]范瑞华:中国佛教美术源流著[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年,第 24页 。

[10] 引刘绍荟:读丰子恺先生的“中国绘画思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12月 注丰子恺:中国绘画思想[J],中国美术号专刊(杂方杂念),193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