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三节 课程论和教学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赫尔巴特介绍 第十一章>>第三节 课程论和教学论

第十一章>>第三节 课程论和教学论

2024-06-14 1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节导学

赫尔巴特不仅仅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很多创新性的观点,而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阶段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节将详细介绍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一、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他指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获得了经验和同情,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另一方面,与卢梭不同的是,赫尔巴特认为,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种经验往往是分散的和杂乱的,因而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指出,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真正符合这种需要的则是直观教材。直观教材的运用,将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真实和确切。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排除一些脱离儿童经验的内容。

另一方面,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的观念,但并不是任何教学都能够形成有效的观念体系,即使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了一些知识,也许这些知识在心灵中会进入睡眠状态,因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以体验的过程。某一观念,体验越深,其兴趣越大。人们都是对与自身相和谐的事物感兴趣的。

那么,如何使知识具有“兴趣”,或者说使知识与兴趣保持密切联系呢?赫尔巴特认为,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本身便存在于经验之中。由于兴趣是一种使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或者说它是一种激起心理活动的手段,因此,只有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的接受教材。他明确指出,要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有兴趣。

关于兴趣,赫尔巴特还对不同的兴趣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应当坚持直接的兴趣和全面的兴趣,防止间接的和片面的兴趣。所谓直接的兴趣是指就是对某门学科本身发生的兴趣,而间接的兴趣是仅仅为了获得分数的兴趣。间接的兴趣常倾向于片面性,局限在比较小的圈子内。因此,他要求要培养直接和全面的兴趣,并且有和谐的比例。

赫尔巴特关于兴趣的思想,实际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他把此作为教学的直接目的,认为最高的目的是德行,而最近的目的是多方面兴趣。多方面的兴趣与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联系。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有一定品质的人,发展其品德和意志的坚定性,教学就应当专注于某些观念,而排斥其他与其相矛盾的观念。因而,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三是要求所有学习的内容都要围绕一些基础性学科进行,使某些学科成为学习的中心,从而为形成学生明确、清晰而系统的观念服务。这些思想确立了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多方面的兴趣,根据多方面的兴趣设置多方面课程的理论基础。

这样,赫尔巴特依据他的兴趣分类理论对课程论做了探讨。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有两大类,六个方面。

一类是与自然知识相联系的兴趣,它是基于对物质世界的了解而产生的兴趣,也称“认识”的兴趣。一类是与社会交往相联系的兴趣,它是基于与同伴的交往产生的兴趣,亦称“同情”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根据兴趣设置课程的主张。

关于自然知识方面的兴趣有三个方面:①经验的兴趣,即了解事物是什么,表现有观察自然的愿望的兴趣。②思辩的兴趣,即回答为什么是这样,从而引起进一步思考的兴趣。③审美的兴趣,即对美好事物进行评价的兴趣。关于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也有三个方面:①同情的兴趣,即个人对同伴或他人的兴趣。②社会的兴趣,即广泛与人交往,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③宗教的兴趣,即人对所信奉的教派给予重视和亲近,虔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宗教兴趣。

赫尔巴特认定,“只有教学才能满足平衡地培养广泛的多方面的要求”,而作为教学,又“必须把认识与同情作为彼此不同、基本上独立的心理状态同时地加以发展”。反过来,兴趣又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由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围广泛的教学课程论。

根据经验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应设有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根据思辩兴趣,应设有数学、逻辑、文法等学科。根据审美兴趣,应设有文学、唱歌、图画等学科。根据同情兴趣,应设有外国语、本国语等学科。根据社会兴趣,应设有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根据宗教兴趣,应设有神学。

由于赫尔巴特强调教学对于心智训练的的意义,并认为古典语和数学,在训练心智上有特别重大的作用。因此,他把古典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比其他学科都高。

总之,赫尔巴特关于依据多方面兴趣设置课程的思想,不同于文艺复兴以来的以古典语言为主的课程论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课程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赫尔巴特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兴趣与个体学习的关系,反映了他的从对事物的逻辑认识出发,注重兴趣的分类,设置课程的思想,为近代课程论的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心理学基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