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首“咏蝉”诗看唐朝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赞颂品德高尚的诗句子 从三首“咏蝉”诗看唐朝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从三首“咏蝉”诗看唐朝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2024-07-10 2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说虞世南的《蝉》展现出来的是高高在上士大夫的清高,那么骆宾王的《咏蝉》呈现出来的却是患难中不屈的高洁。

《咏蝉》—唐·骆宾王 西路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在朝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陷,以贪赃枉法的罪名被捕入狱。诗人在狱中写下此诗,通过对栽赃的辩白,表达自己不肯屈服的信念。

“西路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秋蝉高唱,声音凄切,不禁引起了诗人在狱中对家乡的思念。诗句一开始就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是秋季,地点在狱中。秋季的狱中寒冷潮湿,再加上寒蝉凄切的鸣叫,诗人思乡的愁绪,给人以凄凉抑郁的感觉。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数次讽谏武则天,以至被诬下狱。正直青春年华,却因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头上增添了些许白发。在狱中看到这秋蝉的高唱,还是两鬓乌黑,两相对照,不禁自伤,同时也因此回想起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诗人把这份凄切的感情,委婉曲折的表达出来,同时,运用汉乐府“白头吟”的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心。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这两句字字说蝉,又字字都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失意,“响易沉”比喻言论的不自由。蝉如此,我也如此,蝉与诗人在这里浑然一体,已不可分了。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格,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为诗人鸣冤呢?只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骆宾王在患难之中,于咏物中寄托寓意,为自己的冤屈鸣出了不平之声,这声音穿越时空,响彻在李商隐的耳中,愤懑中终于激发了他的牢骚人语。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暗合。作者由于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蝉鸣的声音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的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诗人借助身世的遭遇,把不得志的感情进一步推进,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诗人仕途坎坷,只能流转于各地的幕府,当个幕僚,所以称“薄宦”。四处奔波,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他怀念家乡。仿佛看到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诗人思归之心更加迫切了。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上句诗人用了转折,从蝉转到自己身上,这句又回到咏蝉上来,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家乡的故园,不免勾起思归的情感。

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情志不得舒展,只能写诗以托寓意,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征,结合诗人的情思,抒发自己积郁已久的愤懑,所以说这首诗中的蝉,也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这三首咏蝉诗,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士大夫清高之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中不屈之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是潦倒中牢骚之语。同为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虽然艺术特征不同,却都指向一个精神内涵,就是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追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句话及其准确的说出了唐朝“咏蝉”诗的思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