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文白对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赑屃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文白对译)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文白对译)

2023-09-19 19: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 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粤,《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

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

庆归法胤(yìn 后代)。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

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

炳然殊相。歧(qi)嶷(ni)绝于荤茹,髫(tiáo)龀(chèn)不为童游。

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ǎn)浍(kuài), 涵巨海之波涛。

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

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

《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

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

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

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

从僧箓(lù )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隶属于僧箓司。受具足戒(约20岁)那年,就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机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

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

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

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

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

遍满十方虚空。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

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

泪如雨下。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

誓建兹塔。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

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

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ǎi 地势高而燥)之地

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

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

宝地,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

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

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

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

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

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

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

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

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负畚(běn)荷插, 于櫜(gā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

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

精诚念诵,勤谨行持。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

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到了天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

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

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

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合。皇帝当日就赐钱50万,

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绢1000匹,共襄盛举。由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 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

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

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pǐ 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至天宝2年,圣上又敕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

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又赐绢100匹。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至天宝4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仿佛在礼拜。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

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啊!太伟大了!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

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

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从天宝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49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

天宝6年,欲葬舍利,庄严道场时,又降下舍利108粒;

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这些舍利,无不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滑灵动。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体,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卷。

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数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可参见他的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丈5尺。禅师上表致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人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行菩萨行,应以法布施、财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若非禅师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

倬(zhuō)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xū)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

礝(ruǎn)磩(qì)承陛,琅玕(gān)綷(cuì)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

坤灵赑(bì)屃(xì)以负砌,天祇(qí)俨雅而翊(yì)户。

神赑屃承负着沉重的塔身,天神优雅地装饰着门户。

或复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挚鸟,肘擐(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

若乃开扃(jiōng)鐍(jué),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

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

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珮葳蕤。

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

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严。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之中纷呈万象。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须弥山的体量只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却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而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前后呼应,相隔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转烦恼为佛法伴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三乘教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dié)群峰。

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zhú),传止观之精义。

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

门人苾(bì)萏(d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zhān)檀之围绕。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刚柔,刚柔相济。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 相遣则慧深。

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征理,含毫强名。

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

偈曰:

颂词如下:

佛有妙法 比象莲华

佛之妙法不可言,犹如出水之青莲。

圆顿深入 真净无暇

圆顿快捷底蕴深,真实清净无垢染。

慧通法界 福利恒沙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

直至宝所 俱乘大车

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

其一

(其一)

于戏上士 发行正勤

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

缅想宝塔 思弘胜因

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

圆阶已就 层覆初陈

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

乃昭帝梦 福应天人

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

其二

(其二)

轮奂斯崇 为章净域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因塔彰佛意。

真僧草创 圣主增饰

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

中座眈(dān)眈飞檐翼翼

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

荐臻灵感 归我帝力

师荐至诚有灵感,帝力弘深克大业。

其三

(其三)

念彼后学 心滞迷封

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封。

昏衢(qú)未晓中道难逢

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

常惊夜杌(wù) 还惧真龙

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

不有禅伯 谁明大宗

若非幸遇此禅伯,于今谁可明大宗?

其四

(其四)

大海吞流 崇山纳壤

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山纳土耸真空。

教门称顿 慈力能广

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

功起聚沙 德成合掌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

开佛知见 法为无上

开悟示入佛知见,无上灵台方寸中。

其五

(其五)

情尘虽杂 性海无漏

七情六尘虽杂染,性海无漏纳三千。

定养圣胎 染生迷鷇(kòu)

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生迷乱。

断常起缚 空色同谬

断见常见均起缚,住空住色皆戏言。

薝(zhān) 蔔(fú)现前 余香何嗅

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

其六

(其六)

彤彤法宇 繄(yī语助词惟)我四依

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

事该理畅 玉粹金辉

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

慧镜无垢 慈灯照微

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

空王可托 本愿同归

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

其七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字。

搜狗百科:多宝佛塔

1

多宝佛塔

明广德寺之多宝佛塔距隆中一箭之遥,它离山不远,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南望,是巍巍青山,北眺,是滔滔江水。此寺以刹深殿高而著称于世,更以颇具特色的多宝佛塔而闻名遐迩。整个佛塔上下内外共嵌石雕盘坐佛45尊。塔弯内有古银杏树一株,高30余米,可4人合抱,古树奇塔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宝佛塔通高17米,分上下两部分。下为七米高的塔座,上为十米高的群塔。塔座为八方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东南西北四面石砌劵门,正门上方书“多宝佛塔”四字。

据载:我国多宝佛塔只有七座,而造型美观的只有北京的一座和襄樊的一座,而五塔立于一个塔座,又唯襄樊的多宝佛塔所独具,可见其珍贵。

2

唐山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在峪中古寺前,金代建。寺殿的后檐下有一口井,因严寒不冻,干旱不涸而得名天井。今寺庙荡然无存,唯井与浮屠尚存。多宝佛塔是1976年大地震幸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筑。塔高3丈5尺,青砖砌成,八角形状,共7层,塔身各层的每个角上各悬挂一个铜铃(现已丢失)。塔的结构第一层较高,以上6层之间距离较小。塔的四面各有一个2尺高的小碹洞,内雕佛像。塔南面的碹洞上镶有一块白色石板,上刻“多宝佛塔”四字。在东、西、北三面的碹洞上方雕刻有花纹。碹洞两侧刻有对联。东侧为“何群震振,持国握乾坤”。北侧为“寻声周沙界,慈非满大千”。西侧为“法权超苦海,仙乐引群生”。塔座上沿雕有16个小石佛像,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小碹洞,内各有一个砖雕小佛像。因年久失修,塔基有损,1984年12月24日唐山市文化局拨款重修塔基。

在多宝佛塔的西侧,原有一座北朝南的弥勒寺,后改名为“灵云寺”。据《滦县志》记载,该寺建于金代,寺内有香火地四亩,正殿为满堂佛,供奉佛像几百尊,大者6尺许,小者尺余,神态动作各异。弥勒寺的两侧各有一座庙宇,东侧为窑神庙,西侧为关帝庙。

多宝佛塔东侧约50米处,有一座丈高10余层的砖砌小斜塔,向西北方向倾斜20度许。塔身中部镶有一块青石,上有正楷刻字“白云法师墓”,当地人称“和尚坟”。斜塔和灵云寺“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已无迹可考。

多宝佛塔北面的山名为白云山,因雨后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又称自来峰。此处清代以前风景优美,为“滦州十景”之一“秋岭松云”。当时夹路长松,四周青障。知州吴士鸿游此题诗:“选胜探奇几定踪,更寻僧舍曳疏筇。灵湫涛出秋千鉴,鹫岭飞来十丈峰。松涧阴深时见鹿,岫云舒卷每从龙。倦游未忍言归去,百八声传别院中。”

清邑人汪鉴诗云:“矿怀随处寄游踪,峻岭嵯峨自倚筇。飒爽松涛常带雨,溟蒙云气欲遮峰。岩巅刹古飞灵鹫,湫底波澄隐蛰龙。倦拂石衣聊小憩,遥天陡落一声钟”。清邑人李恩捷诗云:“贪寻胜事觅遗踪,穿破芒鞋更曳筇。涧底长流不宿水,云间高耸自来峰。潭深带月开金鉴,松老无风起卧龙。自是名山藏古刹,等间清磬问疏钟。”

3

良乡多宝佛塔

良乡多宝佛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俗称“良乡塔”,又称“昊天塔”。

塔建于辽代(916-1125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五层,塔高约36米,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东南西北四面各开券门,其馀四面开直棂窗,檐下隐作斗拱。塔内四面原有佛龛、佛像,惜遭破坏。塔刹由八角形莲座,上置宝珠组成。塔内有梯可以登顶。登塔可北望都城,南眺涿县,数十里内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在古代宋辽交战时,此塔曾起了望敌情的军事作用;此塔是北京地区的楼阁式塔。

1984年北京市文物局曾拨款12万元进行维修,并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4

盘山多宝佛塔

盘山多宝佛塔又称“少林寺塔”,位于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少林寺东。少林寺旧名“法兴寺”,魏、晋间建,元代重修,有观音殿、明月堂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唯佛塔独存。

多宝佛塔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塔高30米,砖筑13层。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基座为石砌须弥座和砖雕壶门、仰莲。塔身高大,正面设门,内砌佛龛,东、西、北三面雕假门,其馀四面雕假窗。其上砖雕五踩斗拱,承托塔檐十三层。每层砖檐间均作低矮塔身十二层,四个正面作凹形门龛,与密檐塔不同。是盘山现存最高大的佛塔之一。

多宝佛塔下有一泉,汇成“红龙池”,周长七丈。池水四季不断,清司见底。池北石壁上,雕凿一条腾跃的红龙,昂首振鳞,姿态栩栩如生。清风徐来,碧波荡漾,红龙倒影随波浮动,好似游龙戏水一般。崖壁上刻有“红龙池”三个隶书大字,字径二尺,为金代大定七年(l167年)所镌。池旁边有几行题记:“正德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户部郎中于君觉甫至,同登上盘。即下,小憩池上,因题。监察御史吴卢雍师邵记。”(注:卢雍是明朝吴县人,字师邵,正德间进士。当过监察御史,曾上书阻止明武宗朱厚照北狩兴建行宫。于觉甫,为明吏部侍郎。)

红龙西面,有“立沛甘霖”刻石。清朝诗人德风在《红龙池》一诗中咏赞道:“石壁镌龙映水红,天然妙技夺神工。何时借得风雷势,跃出池塘上碧空。”

5

石塔

多宝佛塔又叫石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南偏西35公里的柏林寺村西1公里处,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年),是柏林寺主要建筑之一。多宝佛塔所在的柏林寺,又称石佛寺,该寺立于山哟之中,树林葱郁,风景优美,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寺院,由于建筑保存完整,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6

襄樊多宝佛塔

7

花果山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在九龙桥去海宁禅寺之间的山路旁。平岭处原有一座石砌宝塔,据史书记载,建于明代。塔基为八角形平台,直径大约10米,周围镌有莲座、缠枝等高浮雕图案,工精技巧,凝重飘逸。因位于时称“海宁寺”前不远,此塔也叫“海宁寺塔”。高31.4米,十分壮观,和陕西省西安市多宝佛塔是一个模样。此塔建起不久就倒塌了。何时何故倒塌未见载述或传闻。此后,天长日久,整个塔基都埋在碎石之中,一直无人过问。年复一年,时代久远,荆莽丛生,面目难辨,山民和寺僧也不知道这里原来有古塔。久而久之,荒草没膝,无人问津。之后,有人发现草丛中有块石围成一八角形轮廊,都误认为是一口干涸的古井废址。至于井为何在这高处,从无疑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经市有关部门的一些专家,查找资料,精心求证,终于弄清原来此处有一座古老的多宝佛塔。遂进一步清理,深入考证,使原塔基平台重见天日。进而开掘石室,收获更为喜人,塔心石室中,有鎏金铜像,以及大批古钱币出土,作为历史文物收藏在市博物馆。1995年,重建,其名仍叫“多宝佛塔”。塔为石雕,实心,长柄铃型舍利塔,为仿南唐古塔风格,高12.77米,9级8面。塔身周围有石雕佛像64尊,小巧玲珑,栩栩如生,神态不一,韵味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刀法古朴典雅。虽与塔基色泽不一,格调不一,但古意盎然。

8

平阴县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平阴县翠屏山(又名水山)顶的玉皇阁院内。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从营造形制及造像雕刻特点看,当为明代所建。为石砌八角13层密檐式,通高20米,基座高约1米,每边阔2.3米,塔身向上逐层收分,顶成锥形,上置铁刹。塔每层各面均作尖拱形佛龛,龛内置莲花座,上置佛像,原有104尊,现存98尊。二层塔壁嵌有嘉靖元年《平阴县水山宝峰寺多宝佛塔碑记》两方。

9

普陀山多宝塔

普陀山多宝塔位列普陀山镇山三宝之一的多宝佛塔,又称宝佛塔,俗名“太子塔”,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

多宝佛塔位于海印池南端,是一座高18米的五层方塔,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由太湖美石砌成。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气韵古雅,尤其是第三层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石塔底层基座平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雨天水从龙口流溢,如龙垂涎。

宝塔系元代元统年间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诸藩王资助,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形成现在的造型。清晨时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悠扬钟声和百步沙海滩的澎湃潮响,两声互相应和,激荡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宝塔闻钟”之美名。

多宝佛塔院内还有诸多古迹、题刻,康有为到普陀山时曾在塔院内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四字。在宝塔内还曾发现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聊城御史傅光宅所撰、余姚俞近旸所书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10

多宝如来

(菩萨) 东方宝净世界之佛, 入灭后以 本愿为全身舍利。诸佛说 法华经,必于其前出现。(参见: 多宝塔)。 智度论七曰:“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盘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 请故,便入涅盘。后化佛身及 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