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贾妃三次落泪的原因 2022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含答案)

2022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含答案)

2023-12-14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2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素养认知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单元。其中必修上、下册指定篇目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可以起到培养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站在社会学角度,对中国乡村社会格局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深入解读的一部学术著作,涉及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伦常人情、乡土文化以及乡土社会的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乡土社会,更让我们读懂了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唤起每个人深埋心底的最深沉的乡愁,使我们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寻根之旅”。高考题组题型1 客观题 (2017北京改编,24)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题型2 主观题1.(2020北京,17)《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5分)2.(2020江苏,26)《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6分)3.(2019江苏,26)《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4.(2018江苏,25)《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5.(2017江苏,25)《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题型3 微写作1.(2020北京改编,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2.(2020天津,21)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6分)3.(2019北京,22③)微写作。(10分)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 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4.(2018北京,23②)微写作。(10分)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5.(2017北京,25②)微写作。(10分)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乡土中国》专题题型1 选择题1.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所述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保证其正确使用。C.中国的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D.《礼治秩序》一章认为,乡土社会是一种“无治而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个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E.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之前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地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2.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C.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说,(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其根源是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题型2 情境式简答题1.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说林黛玉和他是姑表,而薛宝钗和他是姨表,所以林黛玉比薛宝钗亲,可见传统中国里这种亲属的远近亲疏的关系根深蒂固。你能用《家族》一章所阐述的道理解释这一现象吗 (6分)2.张艺谋导演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讲的是在一个贫穷闭塞的村庄里,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棚,村长不同意,秋菊的丈夫骂村长“绝户”,村长一气之下踢伤了他,秋菊要求村长道歉,村长赔了200块钱却拒绝道歉,于是秋菊为了讨得一个“说法”,开启了漫长的诉讼之路。后来村长在秋菊难产之时帮助她脱险,就在秋菊要感谢村长时,村长却因伤害罪被拘留。请结合《乡土中国》一书,分析这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6分)《红楼梦》专题1.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七十回之后,贾府的败象越来越明显。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凤姐与平儿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恰到这时,夏太府小内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B.贾母的八十大寿,祝寿的礼仪死气沉沉,草草收场。而且就在这一天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激化到剑拔弩张的程度了。C.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人。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撞上了迎春的大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身发誓”不告诉别人。D.芳官是一个美丽的小优伶,王夫人撵晴雯时,把她和四儿一齐驱逐出去。王夫人知道芳官是怎样压倒过她自己的干娘,怎样和别人吵架,还认为她成精鼓捣,“调唆宝玉,无所不为”,于是叫了她们几个小优伶的干娘都领了去配女婿。却没有想到这个唱戏出身、年纪幼小的孩子会忽然想去当尼姑。2.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她的行踪描绘了荣宁二府的富丽堂皇,也通过她的眼睛描写了她见到的贾母、王熙凤、元春四姐妹、贾宝玉等人物。B.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宝钗建议把“红绡帐里”改为“茜纱窗下”,宝玉后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宝钗听了心中生疑。 C.《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D.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明年要回苏州。宝玉信以为真,马上给吓傻了。黛玉听说后,大咳大吐,忙打发雪雁来怡红院。宝玉见到雪雁后才哭出声来。3.《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最伟大的古典小说之一,从其产生至今,有若干个版本流行。请比较下面表格中的两处语句,分析哪个版本的语言更精彩。(5分)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庚辰本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程甲本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庚辰本 贾母道:“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程甲本 贾母道:“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4.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为宣传点,用100~120字,向高一学生推荐《红楼梦》一书,激发他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6分)梁代萧统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唐代传奇小说富于想象、虚构,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此时《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5.《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共有三次流泪的细节。请具体分析他流泪的原因。(5分)6.(2020北京门头沟模拟,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7.(2020北京十八中综合测试,1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根据上下文,并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8.(2020北京人大附中摸底,22)有人说:“《红楼梦》虽写富贵人家,其人情事理却是人人固有的人性与人生。”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9.(2020天津塘沽一中测试,21)古典名著《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的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请从《红楼梦》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要求:写出原名、谐音和寓意,结合作品内容解说,120字以内。(6分)10.《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 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4分)11.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12.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不同目的。(4分)13.《红楼梦》中的宝钗这一人物“艳而冷”,宝钗的“冷”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说明。(5分)14.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 引得老爷喜欢的是什么事 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 请简述相关情节。专题检测                1.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 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答案 (示例1)我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王熙凤是合适的。王熙凤确实有一定才干,比如在协理宁国府时,短时间内就把混乱的局面整肃干净,将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作为家族的经营者,王熙凤缺乏长远目光,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避免家败之法,但王熙凤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错失了宝贵的时机。可见,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能、小长处。(示例2)说几个女子“小才微善”,是曹雪芹故意为之,以此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般看法,实则不然。以宝钗为例,她博学多闻,为宝玉介绍戏文,替惜春开列画具;她诗才不凡,所作《螃蟹咏》《柳絮词》令人称赏;她运筹帷幄、人情练达,以儒家“义利观”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宝钗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不够恰当。解析 本题无论选择谁,都要写出她的优点,并且要结合具体情节,不能泛泛而谈。同时对其优点,是不是“小”“微”,可以结合今天的价值观来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请从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这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该事件能体现哪两种矛盾。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答案 (示例)贾宝玉对少女的同情:在晴雯被赶出贾府后,宝玉探望晴雯;在得知晴雯病逝后,亲自写下《芙蓉女儿诔》,表达对她的同情与思念。尊重: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被下人晴雯惹恼后,他还亲自拿着自己的扇子去向她赔礼道歉。一往情深:体现在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中,紫鹃用黛玉明年回老家试探宝玉,宝玉心急,一时间发了痴呆病,听到“林”字便要闹,只求不让黛玉离开,可见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解析 每一个具体情节都应该和关键词“同情”“尊重”“一往情深”一一对应。题干中的“少女”,可以理解为年轻女性,包括香菱、平儿等。可以写三个人物,也可以写一个人物的三个事件。4.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你认为宝玉“领会”到了什么 请结合一处情节简要分析。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宋人知雪,以雪构建了大宋独特的雪文化;雪芹喜雪,以雪为《红楼梦》锦上添花。《红楼梦》书中,曹公或以雪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直书雪中雅事,烘托人物形象;或以雪入诗,展示丰富寓意……请选择以上一个角度,概述与雪有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6.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写到了色彩。这些色彩或由景而生,渲染环境气氛;或借衣饰居所,烘托人物形象;或见于诗词曲文,寄托思想情感……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加以分析。7.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晚清李庆辰《醉茶志怪·说梦》中有辞赋一篇,为“代怡红公子吊黛玉之作”,下面是其中写林黛玉的句子:①伶仃辞故里,聊投渭馆(舅家)以栖身。②伤繁英之凋谢,一抔净土,锄成舍北花坟。③观梅赏雪,闺帏擅名士风流。④床头回首,犹呼浊玉之名。⑤炉面飞灰,尽毁香奁之稿。(1)请任选三句,分别写出该句在《红楼梦》中对应的情节。(3分) (2)第④句中,“浊玉”指的是谁 “浊”字有什么含义 (2分)2022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答案高考题组题型1 客观题答案 A 题型2 主观题1.答案 (示例)①心比天高:晴雯撕扇/晴雯笑骂秋纹。②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③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④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2.答案 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3.答案 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4.答案 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5.答案 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题型3 微写作1.答案 ①[写作指导] 审题:本题引导考生对阅读“大部头”名著的价值、意义和作用进行思考。首先,应明确缩写本或连环画只是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不能代替名著阅读。同时,也应认识到,阅读缩写本或者连环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读者进一步阅读名著。立意:a.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缩写本或连环画不能代替“大部头”名著;b.赞同这种观点,现实生活中人们节奏快、时间紧,可以通过缩写本或连环画来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c.思辨地看待问题,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阅读“大部头”名著,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读缩写本或连环画,不必统一要求。例文1有人认为,阅读“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我坚决反对。首先,缩写本将原著内容高度概括,一些情节被省去,容易导致故事情节前后不连贯。其次,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片段,如对王熙凤出场时语言、服饰等的描写,缩写本往往将其删去,使读者感受不到汉语言文学的精彩。再次,连环画以图片、绘画的形式很难完整再现原著中的内容。综上,我认为,一定要阅读“大部头”名著。例文2我认为与其费时费力读“大部头”名著,不如看一看缩写本或连环画。名著内容固然精彩,但是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忙碌不堪,很难找出大量时间用来阅读名著,更何况“大部头”名著往往文学性很强,很多人读起来比较吃力。而缩写本可以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品大概内容,连环画更是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又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读呢 2.答案 (提示)结合情节或语句 方法 表达(示例1)同学们知道黛玉葬花吗 它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黛玉叫门晴雯不开,黛玉错疑宝玉,嗟叹身世。第二天便躲了众人,独自葬花,感花伤己,吟诵《葬花吟》,深深打动宝玉……《红楼梦》中像这样感人的情节数不胜数,让我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开始,读懂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形象,打开名著,走进经典吧。(示例2)大家知道“韬光养晦”这个成语吗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和刘备都使用了“韬光养晦”的计谋。司马懿被解除兵权之后,装病不出。面对曹爽心腹李胜的探听,司马懿去冠散发,拥被而坐;装耳聋,将荆州说成“并州”;喝汤时,汤流满襟。他凭此消除了曹爽的戒心,最后成功杀掉曹爽。想知道刘备的“韬光养晦”又是怎样的吗 来读《三国演义》吧,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感受经典的魅力。(示例3)我们常用《论语》中的名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改变初心;我们也常吟诵“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表达我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我们更是以“君子坦荡荡”来要求自己,践行着“仁者爱人”的博爱理念……从铿锵的名句读起吧,它会让你走进经典,爱上经典。3.写作指导 可以从人物的事迹、语言、性情等方面进行写作,采用排比、比喻等手法,也可以使用第二人称,让抒情更加真挚。例文1傩送,沿着这湘西的河,你静静远去。远方是未知的世界,背后是熟悉的家乡。你要走了,并不是因为你不爱茶峒,而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太多回忆。你爱这平静清澈的水,爱这淳朴简单的生活,也爱那眼神透亮的翠翠。可面对哥哥的去世,周遭的烦乱,你选择放下一切,离开这里,把爱藏在心里,让爱的人不再受伤。湘水静静,你心清如水:再见,茶峒!例文2心清如水的你,如荷花一般,不仅出淤泥而不染,而且独有一份佛性。静静地看着你,就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你用自己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不管是总和你斗嘴的湘云,还是雷厉风行的凤姐,就连宝钗的小丫头编了花篮都会想着先给你。虽然你的身体是羸弱的,但你丰富而清灵的灵魂却深深震撼着我。林黛玉,愿我也像你一样拥有纯净如水的灵魂。4.写作指导 简述人物形象,要结合原著情节,可以抓住人物的某一个性格特点进行描述,如晴雯孤傲、不流俗的个人尊严,孔乙己迂腐、固执的读书人形象,阿Q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孙少平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等等。例文晴雯,你耿直、高傲。黛玉深夜探宝玉,你心直口快,连黛玉都吃了闭门羹;你心灵手巧,“勇补孔雀裘”,不惜以生病之躯为宝玉解了燃眉之急;看到小红趋炎附势,你破口大骂;你骄傲、任性,甚至借撕名扇来消气;你既光明磊落,又辛辣刻薄,难免招人怨妒;可你真实洒脱,活出了真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真性情。我惋惜你的悲惨结局,更佩服你的磊落与勇敢!5.写作指导 第一,考生可以根据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命运等多方面的特点,选择一个理解最充分的人物来写;第二,选择用哪一种花来喻人,要充分调动阅读积累,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将花的某种特点与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依据作品内容,结合人物经历、命运等陈述,要明确具体,不可脱离作品内容,泛泛而谈。例文1林黛玉寄居在安富尊荣的贾府,遍览姹紫嫣红,却仍独爱那片清雅高洁的潇湘竹,恰如一朵洁白清雅的白莲。她芳姿翩然,才思敏捷,如白莲般香远益清。她惜花、葬花,为花立冢,不同流俗,如白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洁净天然。黛玉与宝玉木石前盟,真情缱绻,共读《西厢》。二人相知相爱,如白莲之藕,断而丝连,坚韧而高洁,映水涟涟。林黛玉这朵白莲永远芬芳四溢。点评 用白莲比喻林黛玉,能够结合小说内容“潇湘竹、葬花、木石前盟、共读《西厢》”,将白莲的特点与黛玉的品质一一联系,二者相得益彰。例文2我认为用水芙蓉来形容林黛玉是最为合适的。水芙蓉,荷花也。北宋周敦颐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得恰到好处。黛玉身处纵横交错的污流之中,却能置身事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与宝玉并肩而立。她清高,孤傲,不被世人理解,正如荷花一般,纤纤而立,高昂着头颅,傲然俯视着众生,再大的狂风暴雨,也别想让她低头。点评 能够将水芙蓉的纤纤、高昂、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与黛玉的经历、涵养相对照,并能够结合作品而谈,恰到好处。《乡土中国》专题题型1 选择题1.答案 BD 2.答案 D 题型2 情境式简答题1.答案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姑表,是按照父系亲属差序来排列的;姨表,是按照母系亲属差序来排列的。两者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应该是一样远近,一样亲疏的。但正因为乡土社会的父系原则,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姑表的林黛玉比姨表的薛宝钗亲。2.答案 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公安局,是政府,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或者利益。而这里的秋菊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因为通过乡土秩序她无法解决,她认为法律是有效的。这其实反映的是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冲突,表现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礼与法的矛盾冲突。影片触碰到乡土社会一个敏感问题,即当村民与拥有调解权力的村长、长老发生冲突时,乡土社会该如何调解 乡土社会注重人情,正当大家言归于好、其乐融融时,村长却被告知要承受牢狱之灾,可见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可以忽视人情,超越人情,这种现代的法治社会与传统的淳朴的乡土社会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冲突。《红楼梦》专题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庚辰本。例如:庚辰本第八回中描写林黛玉用“摇摇”一词,能够表现她优美柔弱的身段,而程甲本中的“摇摇摆摆”就显得不妥,不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和特点。又如,第七十一回中庚辰本比程甲本多了一句“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显示出贾母的心细,对贾府那些势利之人的了如指掌。4.答案 (示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这部小说富于虚构、想象,其中的“太虚仙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红楼梦》讲求文采,其中有大量优美的诗词。《红楼梦》由文人独立创作,写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希望同学们有时间认真阅读这本书。5.答案 ①贾政第一次流泪,是因为自己已年迈,却只有这个孽障(宝玉),深感后继无人而悲哀无奈;②第二次流泪,是痛心失去了最喜欢和欣赏的贾珠,而宝玉又让人失望;③第三次流泪,是因为自己满腹委屈,做法却得不到贾母、王夫人的支持和理解。6.答案 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她还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更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表现得十分世故圆滑。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地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讨好。7.答案 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8.答案 (示例)《红楼梦》写的是富贵人生,反映的是世人都有的性格命运。如抄检“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的富贵大观园时,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其是“狗仗人势”的奴才,体现了探春勇于反抗、敢说敢为的品格。如此“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才会在富贵复杂的贾府,始终被凤姐、王夫人甚至作者看重。作者透过这一人物讴歌了一种练达果敢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姿。9.答案 (示例)贾政谐音“假正(经)”。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为官也很失败;教育宝玉死板苛刻,不苟言笑;却又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娇杏谐音“侥幸”,她本是甄士隐的丫头,偶因一回头,被贾雨村看好,嫁给了雨村,又很快生了孩子并被扶正,成为人上人了。10.答案 凤姐。探春理智清醒,对抄检行为非常反感,先命丫鬟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给了带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丫鬟入画。11.答案 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苛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作铺垫。12.答案 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13.答案 居住环境的“冷”:室内如雪洞一般,没有玩器,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对爱情的“冷”:她虽然心里爱着宝玉,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远着宝玉”。对奴仆之死的“冷”:金钏儿投井自杀,她却笑着用谎话安慰王夫人。14.答案 ①贾宝玉。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展现了诗才。③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专题检测                1.答案 (示例1)我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王熙凤是合适的。王熙凤确实有一定才干,比如在协理宁国府时,短时间内就把混乱的局面整肃干净,将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作为家族的经营者,王熙凤缺乏长远目光,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避免家败之法,但王熙凤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错失了宝贵的时机。可见,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能、小长处。(示例2)说几个女子“小才微善”,是曹雪芹故意为之,以此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般看法,实则不然。以宝钗为例,她博学多闻,为宝玉介绍戏文,替惜春开列画具;她诗才不凡,所作《螃蟹咏》《柳絮词》令人称赏;她运筹帷幄、人情练达,以儒家“义利观”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宝钗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不够恰当。解析 本题无论选择谁,都要写出她的优点,并且要结合具体情节,不能泛泛而谈。同时对其优点,是不是“小”“微”,可以结合今天的价值观来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2.答案 (示例)选择宝玉挨打。宝玉因荒废学业、淫辱母婢、游荡优伶三个原因挨父亲的打。挨打之时,贾母与王夫人极力劝阻。其中荒废学业体现的是传统科举制度下的价值观与前卫的追求美好事物的反叛精神之间的矛盾;父亲气极打儿子而祖母与母亲极力劝阻体现的是传统教育观中严父所代表的望子成龙与母亲希望儿子安康快乐的不同教育观念之间的矛盾。解析 本题考查《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提炼出矛盾的实质,还要有矛盾的具体情节体现。在《红楼梦》复习中要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答题时不仅要知道该答什么,还要明确该怎么答,尽可能做到要点完备,逻辑清晰。3.答案 (示例)贾宝玉对少女的同情:在晴雯被赶出贾府后,宝玉探望晴雯;在得知晴雯病逝后,亲自写下《芙蓉女儿诔》,表达对她的同情与思念。尊重: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被下人晴雯惹恼后,他还亲自拿着自己的扇子去向她赔礼道歉。一往情深:体现在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中,紫鹃用黛玉明年回老家试探宝玉,宝玉心急,一时间发了痴呆病,听到“林”字便要闹,只求不让黛玉离开,可见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解析 每一个具体情节都应该和关键词“同情”“尊重”“一往情深”一一对应。题干中的“少女”,可以理解为年轻女性,包括香菱、平儿等。可以写三个人物,也可以写一个人物的三个事件。4.答案 (示例)先生这句话是说,富贵之中,早已遍及悲凉之雾,然而感受领会到的,只有宝玉一人而已。(1分)宝玉在大富大贵生活之中,领会到聪明灵秀、纯洁天真的少女们的美好,尽全力维护,但同时也深知这份美好终将被虚伪丑陋、腐朽无能的社会吞噬。(1分)他想尽办法去探望被遣出大观园的晴雯,与晴雯交换信物留作念想,晴雯死后他更是动情写下《芙蓉女儿诔》以示祭奠。(2分)但姐妹们的变迁、丫环的生离死别,让他目睹了一幕幕丑剧和悲剧,从而产生了颓势无法挽回的浓厚的失落和无力感。(1分)解析 首先解释鲁迅的评语,然后提炼概括宝玉的认知,最后结合具体情节解读这种认知。所选情节可以是晴雯《芙蓉女儿诔》、黛玉之死、金钏之死等。5.答案 (示例)推动情节发展:第四十九回、五十回,一场大雪引出宝玉寻梅、宝琴披裘立雪、芦雪广即景联诗、史湘云割腥啖膻等情节。烘托人物形象:妙玉以梅花雪烹茶——高洁,史湘云赏雪啖膻——豪放。展示丰富寓意:《飞鸟各投林》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隐喻结局。(任选一个角度即可)解析 《红楼梦》最重要的一场雪发生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大观园儿女们个个品貌风流,能诗善文。本题既可以从推动情节发展入手:那就是天公凑巧,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姐妹兄弟欢聚一堂,觥筹交错,这是一场关于青春的盛会,一次充满了欢乐的相聚。也可以从烘托人物形象入手:大家联对吟诗,锦心绣口,或才华横溢,或天真活泼。也可以从展示丰富寓意入手:大雪之中,栊翠庵的寒梅格外娇艳,这与结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构成对比,今天的美丽和欢乐不过转瞬即逝,未来的悲剧命运正在如影随形。6.答案 (示例1)《红楼梦》中多处写到色彩。如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由白牡丹花的花蕊制成。白色清冷素净,缺少暖意,暗示了宝钗冷静克制、寡淡少情的特点。再如宝玉住在怡红院,故他又号“怡红公子”,其中的“红”字源于院中“女儿棠”的颜色,“怡红”二字有对少女的欣赏与怜爱之意,反映了宝玉的独特志趣,也与全书“千红一哭”的主旨相呼应。(示例2)《红楼梦》中多处写到色彩。如王熙凤初登场时的打扮,可谓“彩绣辉煌”:大红、赤金、豆绿、石青……色彩艳丽,华美夺目,既侧面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又暗示了她张扬泼辣的性格。又如“雪天联句”一回中,宝琴站在山坡上,身后的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远远望去,白茫茫天地中托出一点娇红,将踏雪寻梅定格为一幅美丽的画卷。解析 《红楼梦》中色彩鲜明的情节很多,如“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琴白雪红梅”等情节,答题时要注意色彩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或环境氛围等。7.答案 (1)①林黛玉进贾府;②黛玉葬花;③芦雪广争联即景诗;④黛玉临死,呼“宝玉,宝玉,你好……”;⑤黛玉临死焚诗稿。(任选三句作答,意思对即可。每句1分)。(2)“浊玉”表示自谦,指宝玉自己。(1分)宝玉一直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所以用这个词自称。(1分)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熟悉程度。《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可供阅读、学习、研究和考查的东西很多、很丰富。然而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考生可以把复习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知识点上。(2)本题先要从“玉”字入手,贾宝玉衔玉降生,故玉就指宝玉。然后由“浊”入手,宝玉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是他对没有被仕途经济污染的女孩儿的最高赞美,“浊”则是指男子。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