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牌匾意蕴知多少,贺州之下皆是沉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贺州文化介绍 细数牌匾意蕴知多少,贺州之下皆是沉淀

细数牌匾意蕴知多少,贺州之下皆是沉淀

2024-06-25 0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牌匾起源

牌匾兴起于先秦,历经数千年沉淀与发展,已成了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牌匾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汉语言、书法、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充分反映当时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以及民俗风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匾”字古时候也叫“扁”。《说文解字》中说:“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一直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古时候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甚至,已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骄傲和依赖,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走进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的木雕展厅,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收藏着数百块各式各样的牌匾,全部是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及其团队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深入贺州各地走村入户收集上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从贺州周边地区征集而来。一块块高悬的牌匾,是贺州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

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李晓明博士 教授

在我们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里面收藏的牌匾、对联分为以下几种。一类是家庭的,家族神龛里面的。第二类就是家族的,家族宗祠里面有牌匾、有对联。第三类就是寺庙的,寺庙里也有牌匾、也有对联。最后还有学校(教育)的,这就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文化体现

贺州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岭南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湘楚文化交汇于斯,瑶族、壮族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于此。这些特征反映在牌匾文化上,体现了“门楣上的家国、梁柱间的文脉”这样一种文化传承。尤其是家族牌匾文化,大多强调的是对于祖先的一种崇拜与尊敬。铭记老祖宗开基立寨,为子孙后代开拓一个生活空间的事迹,然后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代代流传下来。先代创业由德泽,后人继述在诗书。警示子孙后代不忘前人做出的贡献,传承千年的美德。

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李晓明博士 教授

像家庭里面,一般就是把祖宗的神,也就是我们说的家先,家里面的先人,以牌的形式供着。本地汉族人,民国以前雕刻的是“天地君亲师之位”。到民国的时候,皇帝被打倒了,那么这个“君”就用“国”替代了,成了“天地国亲师之位”。“国”字强调了一个国家的认同,而不是对皇帝的认同。

在我们贺州,很多家庭以前一进大门,都有一块木匾。木匾被毁掉以后,现在过年,每家每户的大堂上面都贴了一张红纸,写着例如“南阳堂”、“陇西堂”、“柱史第”等堂号。这叫做堂口的一个匾,这个姓氏里面就是一个堂,称为“地旺”。这块匾可能说明了这户人家是什么家族,最早是哪个地方发家,然后是怎么样迁徙,又出了什么样的人物,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会反映在堂号里面。

世界眼光

牌匾、对联的内容除了对先祖的感怀和对礼仪道德的倡导外,还抒发了对定国安邦的主见和眼光。这类内容主要体现在寺庙里面的牌匾、对联上。在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木雕文化展厅的前沿处,一幅从八步区贺街镇毁于文革的清代寺庙留存下来。长达四米多的长幅对联,对联的上联是:“开国启人文,文子文孙,文明世界”;下联是:“元勋垂地利,利民利物,利乐家邦”。对仗十分工整,体现的是在清代,贺州人民就已经有了放眼世界、追求世界文明的眼光。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到清代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一位参加考试合格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贺州古代读书人通过努力考取了功名,得到朝廷的认可,成为社会的精英,是一件光宗耀祖、激励后人的大事。其中不乏有朝廷赐予的各种荣誉、功名之类的牌匾。家族或家庭将牌匾悬挂于门楣,成为一个家族、族群乃至一个地方的荣耀。在贺州的科举史上,考取文、武进士47人,其中状元1人;文举人269名,武举人156名。

清代的李孝先,是贺州考取的最后一位进士。他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辞官归隐故里后,热心家乡教育事业,造福当地百姓,牵头创办贺州近代第一所小学,为贺州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科举考试实行以来,有确切资料佐证的全国仅有13人“三元及第”,我们广西就占有两个。一个是宋代的冯京、一个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陈继昌。眼前的这块“三元及第”匾,就是陈继昌的。

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李晓明博士 教授

在历史上,我们广西的教育并不落后。为什么不可以自信一点?没有教育自信,哪里有文化自信?

什么是“三元及第”?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就是省考,会试就是全国统考,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考试。这三次考试,每一次都要拿第一名才叫做三元及第,所以难啊。

军功嘉奖

古代除了想要取得功名参加文举,还有武举。明清两代,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贺州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普通老百姓大都练武,有纯厚的武术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由于岭南地区动乱频繁,百姓们组织乡勇家兵,抵抗那种流窜作乱的流民,协助朝廷平乱,也能立下军功,获得朝廷的嘉奖。

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李晓明博士 教授

因为立下了战功,受到了五品顶戴、六品顶戴、赏换花翎的嘉奖。这并不是因为科举考试而考上去的。而是组织自己家族的子弟兵,来协助朝廷进行平乱。像我们南乡的壮族一样,他们就是俍兵,来自于桂西,来自于湘西这一边。这些俍兵来这里,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养活自己,自己耕田。一旦有战事就组织起来去平叛。立了功以后,朝廷、皇上就会给予奖励。

结语

贺州的牌匾文化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凝聚着中华民族思想艺术之精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挖掘整理牌匾文化,对继承民族文化遗产,重塑社会伦理精神,促进现代文化传播的发展和创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文章来源:贺州发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