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真如网友所说是人不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贵州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真如网友所说是人不行?

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真如网友所说是人不行?

2024-02-09 0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同样一个项目,在四川广元,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开专门会议落实具体需求。在甘肃天水,工作人员态度消极,协商沟通成本极高。

但这些观点其实是盲人摸象,甚至因果倒置,要想研究清楚甘肃发展的问题所在,一定要从更高逻辑和视角分析。

1、错过第一波工业化

在农业时代,大家穷得均匀,不管是内陆种植、草原放牧,还是沿海捕鱼,生产附加值都很低,勉强吃饱肚子。

而工业化使人类生产能力暴增,这是不同地区财富拉开差距的第一波,谁先实现工业化,谁就先富。

但很遗憾,内陆地区注定要错过这波机会。

因为当时以海运为主,港口是工业必需品,陆路运输成本高得可怕。

加之我国改革开放后主要以出口为主,所以沿海地区属于是躺赢。

甘肃深居内陆,虽然有一定的石油和有色金属,但由于开采难度大,以及人均少,而且还是那个问题,运输成本太高,所以竞争力不大。

2、错过第二波工业化

随着火车等陆路运输技术的迭代发展,以及国内技术资本的积累,还有内陆消费市场的增加,成都武汉等内陆巨型城市,迎来了第二波工业化机会。

这些内陆省会城市在短短十年间,引进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人均GDP一路飙升,有些劳动力流出大省甚至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

但很遗憾,甘肃再次错过了这波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同样是内陆,但地理位置和地形比不过四川、湖北等省份,尤其是省会城市兰州,群山环抱,气候干燥,实在是没有优势。

还有就是人口因素,当时全甘肃也就2500万人口,比起四川的8500万、山东河南的一亿等,差距实在过大,而中低端制造业需要的就是海量人口。

3、错过第三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天花板所在,近年来金融、信息、教育、医疗、文化等产业的重要性渐渐超过了工业和出口加工贸易。

2010年开始,我国工业化进入后期,工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滑,而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金融业的比重甚至在十年里接近翻番。

2010年的富豪榜上,大多还是各类制造业,而仅仅六年后,则大多变成了互联网、投资、房地产。

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三产占比甚至超过70%,富豪榜上几乎全是IT、金融、投资。

但遗憾的是,甘肃依然会错过第三产业的机会。

主要原因是没有工业化财富的积累,三产需要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的人才,但由于甘肃错过了过去两次工业化,严重缺乏发展三产的必备要素。

虽然甘肃这些年在发力旅游业,但放眼全国,丝毫没有优势,比如甘肃只有4个5A级景区,比第一名江苏少19个。

4、错过财政力量

90年代,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足10%,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收入极低,东西部差距达到峰值。

而在过去十余年,这一情况迅速扭转,财政收入一路涨到30%多。

有些城市虽然错过了工业化,但背靠财政力量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建国初期设立的六大行政区,包括北京、天津、南京、广州、重庆、西安等十大城市。

这些城市靠巨量财政转移,大力发展军工教研,有力推动了当地消费类产业和房价的增长,为当地经济持续输血。

虽然甘肃也属于是被供养省份,但甘肃接受的转移支付,不管从总量还是人均看,都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即便甘肃有兰州大学这所985高校,但很难长期留住人才。

当然,如果没有国家的转移支付,情况只会更糟。

最后:

城市的发展还会加速分化,惨烈的优胜劣汰不会停止,以后三产的发展将会决定城市发展的成败。

国家级中心城市、大区中心城市、人口大省省会在竞赛中处于天然优势地位。人才争夺大战会进入白热化,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会继续加剧。

甘肃错过了两轮工业化,继续错过了第三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以后除非有黑天鹅事件发生,否则经济很难进入正向循环。

所以接下来几十年,甘肃人口会继续流失,老龄化会走在全国前列,除了省会兰州,其他城市的房产会一路贬值,直到彻底无人接盘。

甘肃人并不差劲,而是环境决定了甘肃发展的上限,很多人批评甘肃市场经济落后、官场风气不行,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