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梗海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贴梗海棠别名叫什么 贴梗海棠

贴梗海棠

2024-06-29 1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药名】木瓜

【异名】《尔雅》,木瓜实《别录》,铁脚梨《清异录》,秋木瓜《滇南本草》,酸木瓜《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释名】《纲目》曰:按《尔雅》云:木瓜。郭璞注云:木实如小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或云: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故名。亦通。从林矛,谐声也。茎可为杖,果形近梨,故称铁脚梨。

【品种考证】木瓜始载于《别录》。《雷公炮炙论》云:木瓜,皮薄,微赤黄,香,甘、酸,不涩……向里子头尖,一面方,是真木瓜。《本草经集注》载:山阴兰亭尤多。《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其木状若柰,花生于春末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据此描述,与今宣城产的宣木瓜(皱皮木瓜)一致。《本草图经》还云:榠櫨,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榠櫨也。这里所指榠櫨与木瓜很相似,即今药材中的光皮木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的果实。

【原植物】皱皮木瓜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 [C.lagenaria (Loisel.)Koidz.]又名:贴梗海棠《群芳谱》,贴梗木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落叶灌木,高约2m。枝条直立开展,有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开展,无毛或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长约3mm或近于无柄;花直径3~5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直立,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15mm,宽8~13mm,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柱头头状,有不明显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cm,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明显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

【栽培:】(养殖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我国南方较温暖的地区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11月待果实变黄稍软有香气时采摘,放置后熟数日,取出种子播入苗床内,行株距为15cm×(10~15)cm,深6cm,每穴2~3粒,覆土3cm。春季苗高50~60cm时移栽。穴距70~100cm,行距150~200cm,深30~40cm。每穴放腐熟肥3~5kg,每穴栽2~3根苗呈三角形,覆土,踏实,浇水使根与土紧密结合,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培土1次。分株繁殖:在3月前将分蘖的幼株从根部连带须根掘起移栽。扦插繁殖:春季2~3月间,剪取木瓜树苗较嫩的枝条,扦插于苗床,待成活后移栽。田间管理  春、秋季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冬季松土时进行培土,以防冻保暖,开花前可施土杂肥,以促进枝叶生长且利开花。整枝于12月至翌年3月间进行,成年树每年1次,剪去病、枯、衰老枝,使树型为内空外圆,以利开花结果。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冬季清园,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虫害有桃大尾蚜,可用10倍烟草石灰水浸液防治。桃蠹螟可检去病果集中处理,幼虫初孵期喷2.5%敌杀死3000倍液防治;星天牛在成虫发生期晴天捕杀。

【采收加工】7~8月上旬,木瓜外皮呈青黄色时采收,用铜刀切成两瓣,不去籽。薄摊放在竹帘上晒,先仰晒几日至颜色变红时,再翻晒至全干。阴雨天可用文火烘干。

【药材及产销】木瓜 Fructus Chaenomelis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此外,湖南、福建、陕西、山东、云南等地亦产。以安徽宣城、湖北资丘和浙江淳安所产质量最好。四川产量最大。销全国。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浙江淳安产者称淳木瓜,四川綦江产者名川木瓜。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果实多呈纵剖成对半的长圆形,长4~9cm,宽2~5cm,厚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以质坚实、味酸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红色。①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无色、淡黄色或橙黄色。呈类圆形、类长方形、长条形、长椭圆形、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12~82μm,长至136μm,壁厚5~20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细,少数分枝,有的胞腔含棕色或红棕色物。②果肉薄壁细胞常破碎,壁较厚,极皱缩,胞腔含黄棕色或深棕色物。③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交错排列,淡黄色或黄色,末端多圆钝,直径11~27μm,壁厚5~12μm,木化,胞腔含棕色物。④中果皮薄壁细胞淡黄色或棕色,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⑤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外壁厚14~32μm,角质化,胞腔小,内含红棕色物。⑥色素块黄棕色或棕色。⑦网纹、螺纹导管,直径5~27μm,壁厚约2μm。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h,滤液供试验: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滴,两液接触面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棕黄色(检查皂甙);另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2g,加入14ml0.5%盐酸乙醇,置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若不回流,可在室温条件浸放24h后滤过),滤液供点样。另以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维生素C作对照。同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用氯仿--丙酮--甲醇(2∶7∶4)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溴甲酚绿试液或甲基红试液为显色剂显色,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处显黄色斑点或红色斑点。品质标志酸度: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振摇放置1h,滤过,滤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ⅦG项下方法测定,pH应为3~4。

【炮制】1.木瓜《雷公炮炙论》:用铜刀削去皮并子,薄切,于日中晒干。《局方》:凡使,先去瓤并硬子,锉碎,焙干。《炮炙大法》:捶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泡,蒸透,切薄片,干燥。生品长于舒筋活络,柔肝,多用于风湿痹痛、脚气等。

2.炒木瓜《外科启玄》:炒。现行,取木瓜片,用微火炒至微焦,取出晾凉。炒木瓜以和胃化湿力胜,多用于呕吐泄泻、腹痛、转筋。

饮片性状:木瓜片为类月牙形薄片,表面红棕色,有皱纹,周边紫红色或红棕色。气微清香,味酸。炒木瓜形如木瓜片,红褐色有焦斑。

贮干燥容器内,炒木瓜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味酸,性温。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