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概念的质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质问的定义 对“艺术”概念的质问

对“艺术”概念的质问

2024-07-15 1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辑:目刻时光

来源:京版北美

我不相信猫王,

我不相信齐默尔曼,

我不相信披头士,

我只相信我自己。

——约翰.列侬(John Lennon) ,《神》 (“God") ,来自专辑《塑胶小野乐队》( Plastic Ono Band),1970 年

今日推文继续品读《观念艺术》一书的前言部分,本文紧跟:

什么是观念艺术?

以下问题,在《观念艺术》书中将得到详细解读:

早期现代主义中的反艺术姿态 杜尚和达达主义

战后时期 绘画之外

虚假、激进和固执 20世纪60年代初的现实

几乎脱离物质的物品 8件观念艺术作品

谁是头脑的警察?观念艺术的门类

权威的危机 政治与体制的语境

剧终?观念艺术的衰退或消亡?

她们在哪?女性观念艺术家考

看向他者 使用摄影的艺术家们

你的名字是什么?1980年以来使用文字的艺术家

谁是风格的警察?20世纪末艺术中的争论和语境

本书作者托尼·戈弗雷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就从事有关当代艺术的写作。他长期为《美国艺术》和《伯灵顿杂志》撰稿,并著有《新的图像:20 世纪 80 年代的绘画》和《今日素描》等书。他是普利茅斯大学的美术教授和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的研究主任。

《下楼梯的裸女》(Nus antesant escalier)1912 马塞尔·杜尚

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

消极性或质疑

本章开头的引文来自约翰.列侬1970年的专辑《塑胶小野乐队》(Plastic Ono Band)中《神》(“God")这首歌,彼时他刚刚与披头士( Beatles )和他的导师玛赫西( Maharishi Mahesh Yogi )大师分道扬镳。伴随着简单的钢琴演奏,他列出了一长串他不再相信的事物之后,他指出“我只相信我自己/洋子和我自己/现实就是如此”...观念艺术始于类似的消极性或质疑,但随即就靠想象或主张超越了它,就像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第二段引文里说的那样。想象与质疑的交织是观念艺术的基础。

虽然观念艺术曾经被下过很多种定义,但是从来没有哪一种是被广泛接受的。“观念艺术”这个词最初为大众所知是在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于1967年在《艺术论坛》(Atforum)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关于观念艺术的几段话》(“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中:“在观念艺术中,作品最重要的部分是想法或观念。当艺术家决定用观念的形式创作时,对它的所有预设和按部就班的执行都是缺乏意义的。观念成为一一个生产艺术的机器。”这个定义用来描述勒维特自己的作品再好不过了(见第5章)。然而不久之后,他就不得不将他自己的观念艺术作品,和其他人所作的“观念艺术”划清界限了。另外一个观念艺术的早期定义是约瑟夫·科苏斯于1969年在《国际工作室》( Studio International) 杂志上的文章《哲学之后的艺术》(“Art after Philosophy")中提出的:“对于观念艺术最‘纯粹的' 的定义,就是对'艺术'这个概念的质问。”再一次地,这成了作为艺术家的科苏斯对自己的实践的一个定义;多年之后,艺术批评家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 )讽刺道,好像有多少个观念艺术家,就有多少种对观念艺术的定义。有“纯粹的”观念艺术,当然就有不纯粹的,这一讨论就像一片阴影,预示着之后“正确的”和“错误的"观念艺术之争。其他的观念艺术家认为科苏斯的作品是“理论艺术”,是单调乏味而且任性的。

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作品:

露西·利帕德是20世纪60年代末与观念艺术关系甚密的一位批评家。她强调,艺术品的“去物质化”( dematerialization)是定义观念艺术的关键因素,但是旁人弃之如敝屣。到了1995年,禾帕德在回顾展“再论艺术的对象: 1965- 1975 ”(Reconsideringthe Object of Art: 1965—1975)的目录中又提出了一种更加谨慎的定义:“对我来说,观念艺术意味着思想是首要的,材质是次要的、无足轻重的、非永久性的、廉价的、不张扬的和(或)去物质化的。”1996年,科苏斯也提出了一种抽象得多的定义:“观念艺术,简单地说,其基本的原则是艺术家以想法来创作,而不是形状、颜色或材质。’

“艺术和语言"(Art&Language)是20世纪60年代晚期最重要的艺术组织之一,它将观念艺术称为“现代主义的精神崩溃”。精神崩溃发生在当时人们不再相信生活的根基一-朋友、 家庭、事业、信仰的时候。观念艺术家们不再相信艺术或者现代主义艺术对其自身的定义,也不再相信它们所形成的社会体制。现代主义,从它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以来,一直以新的、更合适的形式和风格来试图表现工业化和多媒体的新世界。但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的探索逐渐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局限在了对这些形式和风格的追求上。形式主义对于解读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生活毫无作用,而仅仅是不断提炼和推敲媒介本身。观念艺术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这一趋势,以及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现代主义的理论家和鼓吹者们宣扬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视觉本质,这令强调语言在一切视觉体验和理解中的重要性的观念艺术家们深恶痛绝。在现代主义艺术逐渐变得纯粹和闭门造车的时候,观念艺术则向哲学、语言学、社会科学和流行文化敞开了大门。

布鲁斯·瑙曼( Bruce Nauman)《100个生与死》( One Hundred Live and Die)1984

观念艺术看起来诞生于危机的年代,当时政治和艺术的权威都遭到质疑,那么观念主义是不是一种时代之症,或是一种疗伤的尝试? 20世纪60年代末的艺术家们是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他们是渴望乌托邦,还是一群野心家? 如果他们这么关心政治,为什么作品中却极少提到越南战争或1968年巴黎的学生运动?以上这些都会在后续章节中讨论。

许多关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的文献都变成了派系斗争,包含了大量排资论辈的争吵。比如,“艺术和语言”质疑科苏斯的早期作品的展出时间并没有他所宣称的那么早,而科苏斯则回应说“艺术和语言”为了塑造他们自己的重要地位,对观念艺术的历史胡编乱造。在观念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最符合理论发展进程的艺术家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同时许多其他诗意的、有趣的或是幽默的作品的价值,却被大大低估和忽略了。观念艺术的知识分子属性,使它天然处于学术的领域。本书旨在给予读者一幅关于观念艺术的过去和现在的广阔图景,而非精确和精英主义的学术定义。

我之所以在每一章开头都引用摇滚乐歌词或哲学著作,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思考的出发点,同时强调观念艺术既与思想上的深度思考有关,也关乎日常生活。观念艺术不仅就艺术品提问:“这为什么是艺术?艺术家是什么人?什么是语境?”也向观众或读者提问:“你是谁?你代表什么?”它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们自身,使他们察觉自身,就像安妮特.勒米厄(Annette Lemieux)的作品《我在哪》(Where am1)(图7)一样。观念艺术不是一种风格,也不局限于一个短暂的时期, 可以说它是一种基于批判精神的传统。在本书后续的内容里,我将试图清晰、生动和诚实地介绍观念艺术持续至今的历史,我不能也不愿意妄下论断。最终,你将自己拿主意,就像欣赏观念艺术-样,你作为观者的反应定义着这件作品。

《观念艺术 》

中文版。已经拥有的小伙伴请飘过~~

屈指可数的关于“观念艺术”系统论述的书,费顿艺术与观念系列重磅推出。

本书对观念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清晰、生动而丰富的论述。将观念艺术的源头追溯到马塞尔·杜尚和达达主义的反艺术姿态,并将之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建立联系——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也正是本书所关注的重点。每一阶段观念艺术的发展都被结合语境来分析。本书首次真正从国际视角看待观念艺术,除了讲述欧美国家的观念艺术发展情况,也将视线投向了遥远的日本、阿根廷等国家。

● 剖析观念艺术与社会、文化等语境的关系,深层解读推动观念艺术发展的思想内因和外部环境。

● 国际知名学者联手打造Phaidon经典“艺术与观念”系列,紧跟时代,信息丰富,轻松易读。

● 5大艺术家,5种艺术风格,作为客观正确的进阶型的艺术普及读物,是艺术爱好者与学生的不二之选。

值得反复细细研读的好书。

原标题:《对“艺术”概念的质问》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