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贴在门上的民俗风情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财神春节贴在门上的画 桃花坞年画:贴在门上的民俗风情画

桃花坞年画:贴在门上的民俗风情画

2024-07-18 0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画稿:吴门画意绘姑苏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分为三步:画稿、刻板、印刷。其中,“画稿”步骤尤为关键,年画要表达的题材、风格在画稿时就定下了基调。而古时有“琴棋书画”之说,绘画是文人雅士的专利。旧时没有版权之说,制作桃花坞年画的工匠看到市面上有流行的绘画,就拿过来做自己制作年画的模板。从这个层面上讲,桃花坞年画的起源,是源自对名人字画的复制。

既然要复制名人字画,那当然就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伯虎,既在文人雅士之中有很高的才名,在平民百姓中又有极高的人气,加之晚年唐伯虎又在桃花坞一带隐居,因而唐伯虎的画首当其冲,成为了桃花坞年画制作重要的“参考”对象。文人画表达的是文人雅士的审美取向,和年画的受众——普通百姓的品味有差异,桃花坞年画作坊就出现了专门为年画作画的民间画师。

王祖德是桃花坞年画画师中的一员。1958年,18岁的王祖德考入苏州工艺美专,看到有师兄在进行版画创作后感到非常好奇:“这不是儿时父亲在家制作的桃花坞年画么?怎么现在成为大学开设的课程?”询问后才得知,曾经盛极一时的桃花坞年画已经成了明日黄花,民间鲜有艺人再从事制作,如果再不在大学开课抢救,流传几百年的桃花坞年画艺术就有失传的危险。桃花坞年画带给王祖德太多美好的记忆:父亲边画《三笑烟缘》画稿,边和他讲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晚上做恶梦醒来时胆战心惊,想到门上贴有《钟馗捉鬼》的年画后就宛如拿到了护身符;反映婚丧嫁娶的年画让他懂得了传统礼仪,说民间嬉戏游艺的年画培养了他的情操和趣味——年画之于王祖德就如四格漫画之于现在的青少年,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童年记忆。

从那时起,王祖德就开始拾起父亲不再做的年画,一画就是50多年。唐伯虎画桃花,是用吴门画意“摘桃花换酒钱”,而王祖德画桃花坞年画,则是用吴门画意手绘姑苏记忆。王祖德说:“画年画画稿,不是画家作画,信马由缰。要注意和下道工序配合。线条要均匀、要细。不均匀,刻板就不流畅;线太粗,印刷时就会模糊。”

刻板:拳刀岁岁刻梨木

画稿完成后,就进入了桃花坞年画制作最艰难的环节:刻板。中国的雕版印刷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后,到明初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逐渐演化出刻书和刻画两个品种。刻画开始时只是刻书的衍生品,主要用来给戏曲、小说刻插画。因为插画更富有表现力,因而慢慢独立出来形成版画这一艺术门类。桃花坞年画是中国版画杰出代表,因其精致刻工而被称作“姑苏版”。

木板是雕版印刷的模具,因而对木板有极高的要求,一般都选择质坚硬,木纹细密的梨木。梨木要先入水池浸泡,待不变形开裂后,裁成一到二寸厚,和画稿大小相当的木板,用刨子刨平,砂纸磨光后,把画稿反贴后就可以刻板了。

刻板是对着贴好的画稿照本宣科,但是拳刀虽小,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舞得动的。画稿基本上都是由流畅的线条构成,刻板要想把画稿的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线条也必须一步到位。要想在木纹细密的梨木上划线拳刀要锋利,刻板者需要有非凡的定力。因为稍不留神,只要一刀刻错,整个版子就前功尽弃。

旧时,桃花坞年画为保证“术业有专攻”,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分工,刀工只负责刀工,把磨刀作为传内不传外的商业机密,学徒练十年才允许在大型版画上动刀。如今桃花坞年画青黄不热闹,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要求新人都必须成为“全能战士”,学会全套的年画技艺。老的刀工也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技艺,千方百计调动学徒的积极性,只为在贴年画风俗不再的当代,将桃花坞年画进行到底。

孙一波是新一代桃花坞年画刻板师,他第一次接触年画是上大学时。1998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当时看到年画时感觉非常震惊,苏州有这么好的民间手工艺,我居然闻所未闻。”孙一波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参加年画社,“就当是参加一个大学社团吧。”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笔试面试好几轮,只招三个学员报名的却有几百人 “当时真没有有多喜欢年画,只是奔那种百里挑一的感觉而去的。”正是这种知难而上的性格,让孙一波真正爱上了桃花坞年画,“梨木质地坚硬,木纹细密,要想在上面画工笔,得要有几把刷子。”有同学听说一个A4纸大小的年画,熟练的刀工都最少要刻三个月,当场“知难而退”;有同学在刻板快完工时,因刻错一刀让整个雕版报废而崩溃;有同学得知要最少练习三年才能独立刻板时不干了。孙一波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很简单:“武侠片中,高手在走投无路时,在悬崖上用宝剑把自己的武功秘笈刻出来,太帅了。而桃花坞年画也是一门快要失传的绝技,我就要做这一行,用拳刀在梨木上刻《年画真经》!”于是,孙一波成为了桃花坞年画的唯一传人,几个人老师傅围着他一个人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几年修炼,孙一波复原了《一团和气》(雍正版)、《寿》、《月光美人》、《孟蜀宫姬图》、《黄金万两》、《宋江》、《天官赐福》、《灯画》等失传版画作品,其中《一团和气》(雍正版) 荣获山东潍坊全国年画展金奖。

套印:江南仕女贴花黄

套色是桃花坞年画有别于其它年画的独特工艺。从刻板上印刷出来的年画是单一的黑色的,“就好比素颜的美女,而填套就好比给素颜美女上妆的过程。”年画工艺师乔兰蓉这么说。乔兰蓉2004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年画的创作、制作与研究,目前就职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是为数不多志愿从事桃花坞年画创作的年轻工艺师之一。

“每一幅成品年画都是色彩缤纷的,而一块套板只能给年画上一种颜色。所以,每印一幅年画,都要准备好几块套板。一般简单的年画只要6块套板,而最复杂的套板则需要26块套板。”乔兰蓉说,以印刷《双美爱花图》为例:仕女的脸和嘴唇是朱红,那就专门用一块套板刻出脸和唇,然后把套色板固定在桌子上,用刷子在套色板上刷上朱红色水墨。然后用配套的塑料薄膜盖在套版之上,让涂过朱红的脸和唇露出来,再把上好底色的画稿贴上去,当朱红色的水墨浸绣宣纸后,美女的脸上就抹上了“胭脂”,唇上就打上了“唇膏”。同样,要把仕女的衣裳染成黄色,就要刻出一块就衣裳形状的套版;把让美女背后的鲜花变得娇艳欲滴,就得替鲜花刻一个套板…………

每一次上色,水墨都不能刷太多,太多纸会被浸透,用刷子“熨烫”时纸易破。每一块套板,想要套色达到理想效果,要反复填套,少则3次,多则7到8次。而连续的填套,一定要让套色板纹丝不动,不然套色的过程中,前一次套色和后一次套色就会发生位移,造成重印和偏色。每一次套色时,再熟练的填套工都不可能一次成功,要不断地试验,根据套色板和画稿的位置不断调整位置。一旦调整好了后,就开始大量刷印,通常一次要刷印数百张。平均每填套一次用3张纸,而一幅年画一般要填套6种颜色,所有套色板填套下来,就要用18张。如果填套有26种套色板的年画,那就需要用72张。桃花坞年画用的是最好的宣纸刷印,因此制作成本惊人。

桃花坞又见新版画

王祖德还记得儿时父亲卖年画的情景:那时年画是生活的必须品,是每家每户“打年货”时的必备物件。每到腊月,父亲就会挑着货担走村窜巷,哼着“年画歌”,把年画的内容用歌词唱出来以吸引顾客。

桃花坞年画的巅峰时期在清乾隆时期。清末太平军围攻苏州不下,放火烧城,桃花坞年画作坊聚集的桃花坞大街,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大量珍贵的画版被付之一炬,桃花坞年画自此凋零。

如今,桃花坞年画博物馆集全国之力,也未收集到几块老版。在桃花坞年画资料室,王祖德向我们展示了一块他珍藏的老版:一块已经开裂的《花开富贵》。上世纪60年代初,王祖德到苏北、安徽、浙江等地,开展桃花坞年画调查。偶然在一农户家聊家常,得知王祖德在从事年画创作时,那人说自己祖上也是做年画的。他们祖上每年过年时到苏州卖猪,卖猪所得会换成年画回老家卖,后来看买的人太多,就专门到苏州学雕版技艺,自己回老家制作年画。做了几代的年画,存下大量画版,后来年画凋零,那些画版就被当成材火烧了,这让王祖德大为震惊,最终王祖德在农户家的猪圈中,发现了一块清代画版。画版原本是当切饲料砧板的,雕工精美的《花开富贵》背面已被刀砍出了一个凹槽——就这成了偌大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仅存的清代画版。

桃花坞年画因为是面向普通百姓的艺术,所以被收藏的不多,目前存世的100多件老画版绝大部分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中,王祖德现在带领的一群80后学徒复原这些版画,同时,他还在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中开办年画习训班,面向社会招收对年画感兴趣的业余学徒——作为一个桃花坞版画人,王祖德希望能尽己所能把桃花坞年画留住,留住一年又一年的福分,留住祖祖辈辈的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