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深入了解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Op.21) 第1乐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 带你深入了解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Op.21) 第1乐章

带你深入了解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Op.21) 第1乐章

#带你深入了解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Op.21) 第1乐章|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乐章是 奏鸣曲式(柔板—快板),关于奏鸣曲式的详细介绍,可以阅读本期爱乐讲堂。这里我们简单知道乐章大概会分为 引子(不一定都有), 呈示部(一般会有两或三个主题乐句,加上结束句,然后反复一遍), 发展部(对呈示部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 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音乐,一般会有些许的变化),以及 尾声的扩充即可。

♫ 第一乐章·呈示部 ♫

♪ 导奏

1 1 2 8

呈示部之前是一段缓慢的引子,海顿的习惯手法(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乍听之下似乎平平无奇,但千万不要以为它毫不重要。事实上,任何一个研究贝多芬的学者,都不会忽视该导奏。对于它的分析也许对普通听众而言有些晦涩,但还是有必要在此指出,贝多芬在他第一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所写下的第一个乐句的划时代性。

在导奏中,贝多芬似乎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当大家以为音乐要从C大调开始,它却偏偏跑到属调上。同时贝多芬使用了大量的终止式(终止式通俗来说就是当你听到一个段落进入终止式,你会感觉乐段结束,如释重负,否则似乎始终悬而未决,想想许多曲子最后结尾的感觉)。具体来说:

第一个1是下属调的五级到一级;

第二个1是主调的五级到六级;

第三个2是属调的五级到一级;

音乐仿佛在不断的寻找尝试,但感觉却始终不对(如果是主调的五级到一级就对了)

直到8中的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主调的主音才第一次出现。

试着仔细聆听,感受一下那探索寻找的感觉。

此外,在8中的第六小节,贝多芬安排了一个假终止(想象一下飞机即将降落跑道却又重新往上复飞的感觉)。

这些专业术语以及分析其实并不是普通听众朋友需要特地去研究,这里只是特地说明一下,日后希望听众朋友慢慢去感受。

♪ 第一主题

66 2 2 4

2 2 2 24 2 2 4

似乎是由于前面等待太久,贝多芬在进入呈示部后的第一个6的前五个小节,一次补偿了许多主音我们,不断突出,不断强化。

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一下这六个小节,因为这六个小节的音乐(特别是前四个小节)对整个第一乐章实在太重要,重要到需要我们每小节去分析:

1/2:(5.7) | 1- - 5.7| 1- - - 重点强调主音(5.7为低音)

3:115 7115 7不断敲击拍打的感觉(5 7为低音)

4:13 5 7 | (1) 上升的烟火音型(想象一下放烟花时徐徐上升的感觉,曼海姆乐派的音乐语法)

5/6:10 0 0 | 0 0 0 6543过渡与转向

为什么说这六个小节如此重要,因为之后在发展部,我们将会聆听到,大部分的音乐都是由这六个小节中的音乐发展而来,贯穿了整个第一乐章,希望听众朋友能够听熟这段音乐。第二个6其实是第一句的模进,在不同的音高上演奏而已。

第二行的2 2 2 2从音乐上是一级 五级 一级 五级的结构(后两个2 2是前面的变奏),在这里彻底摆脱了之前的束缚,音乐能量彻底释放开来,令人愉悦,心旷神怡。

最后的4,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终止式,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感觉吧。

♪ 第二主题

2 2 4 2 2 4

2 2 4

11

第二主题非常有趣。

第一行可以说是完完全全莫扎特式的音乐,如此的典雅与灵动。第二行却是有些热闹喧嚣。进入第三行后,音乐突然变得深沉,仿佛潜入深海(如果仔细聆听11进入结束句的感觉,就仿佛从水底冲出水面,酣畅淋漓)。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把这段音乐比作不同时期的贝多芬,可以看做是13岁(彬彬有礼,典雅活泼),23岁(满腔热血,躁动不安),34岁(内敛稳重,成熟深沉)的样子。

这里值得听众朋友聆听时注意去感受的是,第一行双簧管与长笛的问答,如此美妙,以及在4中的切分音(重音的改变,给人予一种独特而摇摆的感觉),隐隐透露出贝多芬不愿循规蹈矩的风格。

另外在第三行中,贝多芬开创式地将主旋律赋予低音提琴与大提琴,这在之前是很少见的。

♪ 结束句

7 2 3 2 2 1 1 4

进入结束句,是不是有熟悉的感觉,回忆一下第一主题。在结束句之后,一般需要反复一下呈示部(偶尔地在演奏贝多芬《第一》和《第七》这两部交响曲时,卡拉扬会省略掉呈示部中的反复乐段)。

♫ 第一乐章·发展部 ♫

♪ 发展部

4 4 4

4 4 2 2 2

2 2 4

4 4 4 4

44 1 14 4

进入发展部,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发展部的音乐大部分是由呈示部第一主题的前六个小节发展而来吗?你能听出来这里用了哪些元素吗?

第一行是1/2(强调)+3(敲击拍打)+切分音结合而来。

第二行是不是听到了不断上升的烟火音型(4)?其实如果之后介绍到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你会在听到乐曲的第一句时会心一笑。

第三行又是3(敲击拍打)的变形,能听得出来吗?

第四行回到1/2(强调),另外4的第三个小节有切分音。

第五行是乐曲首次出现小调;

第一个4可以看成是3(敲击拍打)+4(烟火音型)的结合;

中间的1 1,是不是仿佛有人在敲门,铛,铛(这种用法很普遍,例如在莫扎特的20号钢琴协奏曲和朱庇特交响曲中都有用到,如果之后听到可以留意);

最后的4,其实是属七和弦的分解(4 2 7 5),然后进入再现部。

如果音乐进行得太快,没来得及抓到,可以多听几遍,试着去感觉一下这些变化与发展。

♫ 第一乐章·再现部 ♫

♪ 再现部

第一主题

6 6 8 2 2 4

第二主题

2 2 4 2 2 4

2 2 4

11

尾声

7 2 3 2 2 1 1

4 4 4 6

4 4 9 1 1 2

再现部中,我们又能再一次听到呈示部中的音乐,作曲家怕我们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于是再给我们次机会好好聆听呈示部中的美妙音乐。

当然,一般二者不会完全一致,再现部中常常都会有些许的变化(如音乐的点缀或织体的变化),以及尾声的扩充(各位听众朋友可以听听尾声中有什么熟悉的音乐材料)。同时正如本期爱乐讲堂中提到,第二主题不再需要转到属调或关系大调上,所有的主要素材都以主调呈现。在聆听上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同呢?这里希望听众朋友在对喜欢的乐曲反复聆听中,随着对乐曲的熟悉度增加,感受到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感觉差异。

这里就不多做其他介绍,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好。

结语

感谢听众朋友的耐心,在本期的音乐导聆中,靠谱君和大家一起聆听了贝多芬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第一乐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靠谱君一样,突然觉得原来听懂一首交响曲一点都不难,原来无须任何理论知识也能感受古典音乐的美好,原来贝多芬的第一首交响曲有那么多美妙的地方。

不到十分钟的乐曲,却花了许多篇幅去讲解。但靠谱君认为这是值得的,通过详细的导聆,用心反复地聆听,不仅能让自己感觉真正读懂乐曲,也能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不至于在古典音乐中迷路。相信用心听熟后,之后无论何时,当再次听到这首乐曲,一定能很快的投入,随音乐感动陶醉,不至于成为背景音乐。

下一期,靠谱君将和大家一起继续聆听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又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惊喜和美妙等着我们去发掘呢?

关注最新的内容,请关注 KP君的音乐笔记 公众号!

往期古典音乐内容精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