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谁绘制了第一幅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2024-06-28 1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cm,宽192cm,图的开头是用楷书题写的图名《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员告诉雅昌艺术网:“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古人把地图成为舆图,《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世界地图。”

整幅地图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图,也就是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地图用多种颜色描绘而成,南北美洲用粉红色,亚洲呈现淡淡的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似于白色,山脉以写景法描绘,用淡绿色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水波纹,五大洲的名称是红色字体,国名和地名都用墨笔书写,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整幅地图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颜色淡雅,视觉舒适,便于观看。

地图上标有的五大洲中,包括当时刚被发现的南极洲,说明图的内容是很新的。图上没有绘出澳大利亚,那是因为澳大利亚当时还没有被发现。

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在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8头。地图中的插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地图变得形象生动。

▲局部

第二部分是四个角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右上角画有《九重天图》,右下角为《天地仪图》,左上角是《赤道北地半球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曾有《赤道南地半球图》和《中气图》,这些辅助作用的小图包含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开拓了当时国人的眼界。虽然这些知识在今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在明代可谓耳目一新。

第三部分则是解释说明的文字,利玛窦在文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宗教信仰等。比如,他介绍了南美洲国家伯西尔(即巴西):“伯西尔,此言苏木。此国人不作房屋,开地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鸟毛织衣。”这幅地图还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员告诉雅昌艺术网:“中国人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出现了地图的概念,《墨子·地图篇》中就有文字描述过地图、汉代马王堆出土帛画中也有地图的雏形。但是中国古代的地图始终介于图像描绘和山水画之间。和利玛窦所绘《坤舆万国全图》是有很大差别的。”

“《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图中的地理信息丰富。五大洲、四大洋、五带划分、山脉河流等位置、范围和命名等,虽然与今天的地图有一定差异,但不失为当时所见的最为详尽的世界地图。”专家谈道。

《坤舆万国全图》对天圆地方观念的颠覆

《坤舆万国全图》所表现的地球为一圆球,小图更阐释了地球是一个球星的概念,完全颠覆了中国的认知。其一是“地球”的概念,向国人直观展示了这种球形空间。虽然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言“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郑和下西洋之后《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圆说”的记载,但是中国传统对于天地的认知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信仰无不由此引发开来,例如祭坛、陵墓、宫殿等建筑都是从天圆地方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

利玛窦在他的笔记中对当时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也进行了描述:“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能理解那种证实大地是球形、由陆地和海洋所构成的说法,而且球体的本性就是无头无尾的。”

其二是“世界”的概念。传统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天下之外为四夷,四海之外为诸夷,可《坤舆万国全图》上中国不再雄踞于世界中心—虽然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地图将本初子午线向左移动了170度,使中国居于中心位置,但显然中国与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散落在一个圆球上。

三是附图中《九重天图》对于宇宙结构的解释,《天地仪图》关于“天包地外”“地处天中”的概念,《中气图》关于节气线的画法可谓对传统认知的补充。

这幅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地图却依旧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和喜爱,他让宫中画匠开始临摹这幅地图,赠送给皇子和皇亲国戚,此后,《坤舆万国全图》又流传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促进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学、天文学的发展。

从北平地摊到南京博物院

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在北京临摹后,原本在国内渐渐失传。直到1922年,这幅图的临摹版出现在北平的古董市场上。

1922年,北平悦古斋主人韩懿轩有个16岁的儿子叫韩博文,他自幼学画、习书,常随父去古玩集市,虽未成年,已俨然是行内人了。这一年,韩博文在晓市上看到一幅很大的地图,摊贩说是宫里出来的东西,要价20大洋,围观的人群均对此不以为然。韩博文却仔细的观察起这个地图,只见地图分六幅,第一幅右上角有《坤舆万国全图》六个字及长篇题识,全图彩绘世界之地貌,中国正居其中,还有大量的地名标注。

韩博文看后不动声色将《坤舆万国全图》买下,带回悦古斋给韩懿轩看。韩懿轩也说不好这件东西的来历,于是请好友金梁过目。金梁是晚晴进士,知识渊博,他略加考证,即确认此图乃是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应为清宫内藏。

韩博文年纪轻轻就在晓市上收购到珍贵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常在悦古斋购买字画的一个美国人听说后,特意来到悦古斋要求高价收购此图。这时商务印书馆经理孙伯恒得知后立即告知了北平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时任馆长的裘善元立即派人与悦古斋磋商,并请金梁从中帮忙以重金将该图收购。

随着抗战爆发,《坤舆万国全图》随其他的文物南迁,流转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全国解放后,这幅地图最终留在南京博物院。

来源:雅昌艺术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编辑 / 刘峰 审核 / 游志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