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艺规程,咋还需要标准作业指导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程作业指导书 有了工艺规程,咋还需要标准作业指导书?

有了工艺规程,咋还需要标准作业指导书?

2023-11-10 14: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巍哥

来源|精益巍王

全文总计2847字,需阅读8分钟,以下为正文:

“有了工艺规程,咋还需要标准作业指导书?”

“标准作业指导书不就是给审核人员做的吗?”

“标准作业指导书到底谁来编写啊?”

“标准作业指导书怎么经常修改啊?”等等。

这是我们在实践精益生产工作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

01

什么是标准作业指导书

要了解什么是标准作业指导书,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不同于作业标准,是现在所知,能使工作任务得到安全、优质、浪费最小、高效执行的最佳方法,它有助于保证工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是持续改善的基础。

我们要正确理解标准作业:

1.标准作业是根据人的活动而不是机械的运转而制定的。制定标准作业时,不能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无视人的动作;

2.标准作业应该是按照相同的动作进行反复的循环作业。如果每次操作的动作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就很难制定标准作业,即使制定了标准作业,也不能找出改善的突破口。这样即使进行改善活动,也是具有盲目性,效果不会好;

3.标准作业根据操作者和生产量的增减及改善活动而经常发生变化,所以,管理者必须经常对标准作业进行管理修订。因此它反映了现场管理者的意图。管理者利用它可以从动作与标准的差异中发现问题,是看得见的管理工具。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把标准作业用文件化形式表述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为了保证过程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的有针对对象的一种具体的作业活动程序。

从定义上,我们不难发现,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为操作者高效、高质量、安全完成所承担的工作提供方便与帮助,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使用者一定是我们现场的操作者、技术管理人员。

然而,在相当多的企业,为了满足所谓的质量审核的要求,在标准作业指导书中“强行”加进去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格式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利于操作者的理解与使用。

02

工艺规程与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区别

工艺规程是用文字、图表和其他载体确定下来,指导产品加工和工人操作的主要技术文件。它是企业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的基本依据,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保证。

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工艺规程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工艺过程卡 (或称工艺路线卡)。它是按零件编制的,规定着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要经过的工艺路线、工序名称、所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是指导零件加工的概略的综合性文件。

2.工艺卡。它是按零件分车间 (工艺阶段) 编制的,规定着零件在一个车间(工艺阶段) 内所要经过的各道工序以及每道工序所用设备、工艺装备和加工规范等,是各车间进行作业准备和组织生产的依据。

3.工序卡。它按零件的每道工序编制,详细规定着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并附有加工草图,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与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区别:

1.放置位置不同。工艺规程一般在生产现场,有的放在技术资料室,需要时才借用;标准作业指导书必须在生产现场,正确的做法要放置在员工操作可见之处。

2.内容不同。工艺规程力求简洁有效,侧重于工艺流程,能使现场人员尽快了解工作流程和工序步骤;标准作业指导书主要侧重操作方面,详细指导工人如何按照标准操作,包括作业顺序、作业时间、标准在制品数量等等。

3.文件保密性质不同。工艺规程一般是企业秘密文件,属质量受控文件之一;标准作业指导书一般是有条件的受控文件,修改频次多,修改程序简单。

4.文件执行的刚性不同。工艺规程作为工艺技术文件,技术专业性强,用工艺规程指导操作更需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与技术水平,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能力与技术水平要求高,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企业中有“大拿”存在的原因;

标准作业指导书要求员工操作必须百分百的执行,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能力与技术水平依赖度较低,这是产品质量一致性的重要保证。

03

标准作业指导书目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与作用:

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安全地、低成本地生产优良产品的制造方法;通过持续改善不断消除生产现场的各种浪费;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主要作用体现在消除浪费、降低成本;通过使用标准作业指导书可以减少变更、改善优先;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个人技能企业化的表现;是目视化管理的工具;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了责任、确保了安全;是持续改善的基础,更是新人培训的不可缺少的教材。

2.标准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

标准作业指导书关注以人的动作为中心的作业,适用于多次重复的作业,如生产车间的铸造、机加、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设备维护等,适合于物流作业的搬运、配送、打包、检查,适用于质量检查的工序内的检查、成品质量检查等。

不适用于零碎的、单项的、机动性强的工作。如:打磨、擦净、补焊、调试、返修等作业。

3.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特征: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作业程序,既不是制度,也不是表单,是具体操作的作业性文件,即企业的三阶文件。

标准作业指导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文件,而是一套体系文件。

从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来看,它从时间观测开始、制作产能分析表、工作分析表、工作要素表,直到形成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后续的周期性作业观测、交流访谈、异常识别、持续改善等等,是一个整体和体系,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持续化。

04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1.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由谁来完成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一些企业还真是问题,由于责任不清晰,致使一些企业的标准作业指导书或多年没有,或形同虚设,这个问题还真的需要明确回答。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员工操作的作业性文件,是新员工培训的教材,是管理者识别改善的工具等等。既然如此,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就应该是由操作者编写(操作者更清楚作业情况),由班组长协助、现场安全员与质量员支撑、技术员审核。

但是,基于企业的现实情况,操作工如没有能力编写,就要由班组长来编写,现场技术员支撑并审核;

也有一些企业班组长的能力也不能满足编写标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这就要求团队合作,由操作工和班组长配合现场技术员,充分讨论后,由现场技术员代为完成初稿,后续的改善工作还是要由班组长完成,由现场技术员支撑并审核。

在标准作业指导书编制中,现场安全与质量相关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切忌标准作业指导书由现场技术员“全权代包”。

2.标准作业指导书如何编写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发布与使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它以图表示每个操作者的作业范围,应填入标准化作业三要素(作业顺序、作业时间与标准手持)及检查品质注意安全等标记。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大致分为五个区域:表头区、作业步骤与时间区、作业顺序图区、安全装备区(PPE)、文件审批区。

3.标准作业指导书如何使用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一直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的问题。

作业标准应张贴或放置在作业区内容易观察、可供工位的操作工易于获取的地方;

新作业标准发放或作业标准更改时,班组长或现场技术员组织本班组相应岗位员工进行培训;

新员工或临时工上岗前,应接受相应岗位的所有作业标准培训;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技术管理者进行操作工作业观测的依据,要进行周期性观测、深层认知(与操作者访谈交流)、异常识别与改善等等,这是标准作业指导书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识别异常进行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