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反复上是瞎折腾?不,这叫课例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例指的是什么课程呢 一堂课反复上是瞎折腾?不,这叫课例研究

一堂课反复上是瞎折腾?不,这叫课例研究

2024-07-16 1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和一般的“看课”、“磨课”不同,课例研究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一般来说,课例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题:选择合适的话题,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

合作备课:共同备课,合作设计教案。

3

观察与实施:一名教师实施教学,其他教师选择合适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

4

研讨:针对记录材料,对教学过程进行研讨,总结经验,提出修改意见。

5

往复:开展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第四轮教学实施,直至研究问题解决。

6

研究报告撰写:综合群体研讨与自我反思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对大家共同持有的专业信念和专业知识进行总结。

每一个步骤具体该如何开展呢?我们可以结合案例来一起学习。

(一)如何确立课例研究的选题?

课例研究和传统教研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因此明确研究的主体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

确立课例研究中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

是否源于现实?

比如课堂上如何和学生互动,如何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

2

是否源于反思?

比如老师发现某一个时段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禁反思这个时段发生了什么,怎么延长这个时段。

3

是否具体可行?

比如有的老师想研究课堂中的教师言语,但言语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个时候可以进一步聚焦,是研究教师的提问言语还是反馈言语?反馈言语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是研究教师的积极反馈还是消极反馈?

4

答案是否开放?

由于实践问题的复杂性,很难找到唯一的解决方法,这样的问题恰恰也是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如果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唯一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比如,某位教师想对比文字和图画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效果,那么答案极有可能是图画效果更佳。但如果把选题聚焦为高中地理中的多感官教学,最后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更具迁移性和启发性。

(二)如何进行合作备课?

合作备课,确切地说,应该是教师合作设计教案。

教案在课例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承担了多重功能的重要工具。

首先,第一个功能是教学工具,教师根据教案规划的步骤和内容进行授课。

其次,教案是一个观察工具,教案可以提醒观察者在课堂上观察什么。

最后,教案是一个交流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后探讨时可以将教案与课堂实况加以比较,分析预设和实际生成之间的差距。

合作备课的重点在合作,不是传统的一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提意见式的合作,而是每位老师都深度参与、共同碰撞,每位老师都成为设计者式的合作。

另外,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复线式教案的使用。课例研究的目的是让教师的关注重点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过去的教案只记录教师行为,复线式教案是指将教案分为两栏: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或者分为三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教师设计意图。这种复线式教案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反应,也有利于课后进行反思。在课例研究盛行的日本,教案一般会分成四栏:教学活动及提问、预期的学生反应、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设计意图说明。下图是一个借鉴日本经验的复线式案例。

本图引自《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一文

(三)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这个环节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既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又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

与以往带着耳朵去听,或者带一只笔一张纸去听的传统教研活动相比,课例研究强调观察工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观察工具可以是不同的量表:

比如学生行为评估表、教师身体语言评价表等。

也可以是照相机和摄像机,将课堂全程拍摄下来后,再人工转录为文字,进行深度分析。

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观察表格,比如课堂观察的重点是不同区域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那么可以制作一张座位表,同时统计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如果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承担的角色,可以事先为每一个小组制作角色表。

本图引自《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一文

(四)如何进行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是教案设计者、课堂实施者和课堂观察者坐在一起,基于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并提出未来教学改进建议的重要环节。

课例研究中的课后探讨不是观察者一人点评几句就结束的研讨,而是必须遵循一般的流程:

第一,观察者向执教者汇报“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抱着不同观察重点进入课堂的观察者,可以帮助执教者从不同角度还原课堂,对教学过程给予全面、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第二,执教者讲解教学意图。执教者通过叙述,向观察者讲述教学实际的意图、变更发生的原因以及教学后的反思。每位老师对“是否是一堂好课”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必须为执教者提供叙述空间,观察者和叙述者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协商,才能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各方都接受的改进、提升意见。

第三,观察者和执教者共同基于观察结果展开集体研讨,并在研讨后提出下一轮课堂实施的改进意见。

(五)如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经过两轮或两轮以上的课堂实施、课后研讨,在第一步中确定的研究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此时就可以将自己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和经验进行梳理,整理成可以发表的研究报告。

对课例研究来说,研究报告有一般的格式可循。

第一部分

需要阐述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我研究的是课堂上的什么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会对教学实践或者教育理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需要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包括我的课堂上的学生是什么情况,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何设计的,我的观察工具是什么,这一部分的内容会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真实性、有效性。

第三部分

重点阐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围绕第一部分提出的研究问题,阐明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解决的。

第四部分

检讨教学成效,也就是进一步回答研究问题,并基于整个设计→实施→研讨的往复过程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这个过程我解决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未来还可以继续关注什么等等问题。最后,还可以将研究过程中使用到的表格等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在研究报告中。

以上就是课例研究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根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让教师感到亲切和熟悉。

在以往已有的“看课”、“磨课”、“合作备课”的经验上,只要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加以提炼,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使用课例研究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也促进自己对班级每一位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2010,21:41-43.

2.安桂清,桑雪洁.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22:48-50.

3.安桂清,沈晓敏.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J].人民教育,2010,23:47-48.

4.安桂清,严丽.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J].人民教育,2010,24:37-40.

5.安桂清,徐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J].人民教育,2011,2:43-45.

—— END ——

转载须知

转载时请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