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先找工作?看看他们怎么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读研继续深造用英语怎么说 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先找工作?看看他们怎么说

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先找工作?看看他们怎么说

2024-03-17 0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毕业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面临毕业,很多同学都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有很多迷茫和彷徨。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人都在焦虑:到底是继续考研还是就业好呢?有不少同学私信问安妹,是不是该继续深造,就业貌似找不到很好的工作,考研又不敢保证自己能考上,到头来只能浪费一年的时间,每天都在为这个问题抓耳挠腮。

这种心情,安妹也很理解,因为我曾经也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你们,还有无数站在毕业关口的大学生都是如此。所以,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也许可以来看看与你同样困惑的他们怎么想。

大学,过了两年,不得不考虑摆在面前的两种选择,是考研还是就业。家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我一直读下去,理由是停下来再想去继续学习很难了,研究生也更有工作竞争力。一派支持我毕业就就业,理由是研究生考不到好的大学不如趁着好时机考编。如果要问我自己,我在现实和理想中纠结。问我理想是什么,反而我也说不清了,只是我的理想一定有家人和朋友。套用一句俗语,希望未来平凡而不平庸。可是现实是我找不到理想,哪一种选择我都有肯定和否定的理由。希望未来无论有多平凡和可怕,我们依然还是家人健康,朋友安好。

有一句话叫逃避式考研,我这应该算是逃避式就业吧。心里很清楚一个本科生出到社会上也是中下层,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应该去靠考研。但是自己也并不喜欢继续学习,自己也没有能力一次考上。就现在无论选择考研还是就业都顶着很大的压力。真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还是错。只要确定是自己下的决定就好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也没有后悔一说。加油!

很多同学哭着喊着要考研,目标很宏大,非985/211一定不去。悲催的是,他们985没考上,最后调剂到一个很差的学校很差的专业,硬着头皮读,其实你自己也知道,这样绝对是要继续荒废三年时间的,这样毕业出来大概率还是要重蹈本科毕业的覆辙。考研的目的是要更好的就业,毕业后一定要比本科毕业更加容易找到工作,而且还是薪资更高的工作,这样读下去才有意义。读研的目的本来就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比如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去一所本行业更好的高校,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或者更务实一点,读研是为了符合某单位某岗位的要求。然而,很多人仅仅是为了读研而读研,完全不考虑三年宝贵时间的代价。你如果想不到读研会给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那你可以选择不要读研。

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义务教育阶段岗位招聘已经基本为硕士起步。继续读书?没那么容易。选择工作?总未达成自己最想到的地方。如何在二者中间平衡,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斟酌的问题。但毫无疑问,考研持续走热已然成为了趋势。毕竟教育是提升阶层流动最便捷的方式。希望每个选择读书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但路漫漫,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走好扎稳当下的路。

现在懂了,第一次考研甚至第二次考研没有考上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正的进入社会,自己找工作,给自己定职业规划,会逼着你更加快速的成长和思考。同时也能帮你检验,你是真的想继续在学校学习知识,还是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时的困难才选择考研。如果你是真的想要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再去考,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效率也会更高。当然也会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和机会。

好多人把我不想考研这件事当成原罪。其实那些考研的人据我了解也并不是真的想要继续深造,而是不想面对就业的问题。可是无论是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总归是要工作的。人活在世上,图的是个什么?我觉得图的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快快乐乐的活到老。我不想考研,虽然也不是很想工作,但是我知道得面对现实。不考研不是原罪。

如果不是内心认同,即便决定考研,备考的辛苦和煎熬,没有坚定的目标和决心也很难坚持下来。先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为了就业增加竞争力,还是为了增强更多的优质人脉?是否只有考研一条路可以实现?如果决定考研,是继续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多学点东西?自己家里的经济实力是不是能支持你读想读的专业和学校?考研这条路适合别的同学却不一定适合自己,不用非得跟别人一样,想清楚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再做决定。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选择的路自然不一样,我的学历选择不了她的外企工作,她的学历也选择不了我的独自生活。可能有的人说硕士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可能意味着更多机遇和更好的平台。但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把学历当做敲门砖的话,那大可不必这样去想!

在安妹看来,考研和就业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它们的本质上都是学习,一个是在知识上深造,一个是在社会上历练。无论你是选择哪一个,压力都不会小。只要往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都会有好的结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