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书丨至味在人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读《在人间》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聊书丨至味在人间

聊书丨至味在人间

2024-07-10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怎么就吃不出汪老这么丰富的人间至味呢?

继续阅读,便会发现,汪老除了爱吃,也爱观察,更喜欢琢磨。

比如《咸菜和文化》。

汪老了解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上海人喜欢的咸菜肉丝和薛笋汤,云南曲靖的韭菜花,福建的黄萝卜、延边的腌蕨菜等等,他不仅吃,还去研究咸菜的起源,思考咸菜文化。

但这种追溯又不同于考古学家寻找古文化那般,非要研究出个“根”。

他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的生活文化。

再比如对于“苦瓜是瓜吗?”

汪老在小孙女的“启发”下,翻阅《辞海》,寻找自己已有的积累,探寻苦瓜的原产地。不仅如此,他还有由苦瓜想到了几个关于文学创作的问题。

他说:“我特别希望评论家、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否定、排斥。我希望他们能习惯类似苦瓜一样的作品,能吃出一点味道来。”

汪曾祺爱吃,会吃,且写得妙,汪曾祺每到一处,专走小街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

更难能可贵的是,汪曾祺喜欢下厨房,用心去做,才使得他的书写自在如意,即使随手写下“菜谱”,也充满了诗意。

比如他首创的塞馅回锅油条——

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如加少许榨菜或酱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

此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

还有他在家做饭招待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夫妇,其中有一大碗煮干丝。

只见“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

这些文字,光读着就已经垂涎不已了。

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人间有味》,至味在人间,至爱在生活。

汪老用文字写出一个个“家常菜”,处处散发着淡泊、宁静的“家常味”,交织着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以及温暖细致的人生哲理。

他说:“我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我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你们看:我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汪曾祺走的地方多,记性又好,又用心,可谓博闻强记。

我们平常人对食物,吃了便吃了,觉得好吃也便说一声“这个好吃”。

汪曾祺觉得好吃,甚至觉得特别、有趣的食物,他都记在脑子里,先探个究竟,又一一写出来。

汪曾祺先生说:

“一个文艺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否则是个损失。”

“当然,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在读完这段文字后,让我回味许久。

因为热爱生活,因为对生活广泛的兴趣,汪曾祺能把最角落的美都挖掘出来,展现出来,将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美发扬到了极致。

汪曾祺的兴趣还有很多,除了吃食,阅读、绘画、书法、写作、喝茶,这些文人雅好既是他散文创作的素材,也是他生活趣味。

从汪老的身上,看到的这些广泛的兴趣,是不是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去思考一下,自己对生活的兴趣?

我想,很多伙伴和我一样,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

日常繁忙的工作任务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生活时间,有时候即使是下班之后,也难有充分的闲暇时光。说起广泛的兴趣,可能会觉得是一种奢侈。

我曾经在班级里问过孩子们,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很多孩子脱口而出的就是“玩游戏”,少部分孩子不一样,喜欢画画、喜欢阅读、喜欢做饭,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即使被点名起来,一时竟也说不出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

我想,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和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氛围也是有关系的。

那些有广泛爱好的孩子,大多父母也是有广泛爱好的。

因为和父亲一起打球,而喜欢上羽毛球;

因为母亲喜欢做甜品,而喜欢上甜食,喜欢和母亲一起做;

因为和家人一起旅游的美好时光,而爱上行走,爱上出游。

我们班的梓然,喜欢阅读、喜欢弹吉他,更因为母亲在自学考研,喜欢上逻辑学,现在竟和妈妈一起学习逻辑学的课程。有时和他讨论,逻辑思维能力让我都觉得惭愧。

当然,仅有对生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去体验生活。

大家读《人间有味》这本书时,一定会发现,汪曾祺先生写的很多东西,都源自于他对生活的发现与体验。

他去蒙古体验生活,到重庆去体验生活,长沙、北京、越南.....

可以说,他去过很多地方,体验过不同的风俗文化。

正是有了这些自身的体验,才让他的文字读起来那么丰富又真实。这是不是也能给我们的生活与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呢?

记得去年教学生写《春天来了》的习作时,讲完习作要点,让孩子自己说一说看法,孩子们一头雾水,对于春天来了,他们能说出来的除了日常积累的“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这成语外,很难写出细节,更不要说自己独特的体验了。

于是我决定带他们去校园里找春。我们设计好找春路线:在行政楼下操场排队,沿着去食堂的路,经过停车场后前、食堂们前,再右转循路沿着校园内的小河走到小花园。

一路上,让他们自己观察、记录,而我则负责帮他们解答,查找资料。

(说实话,有些植物,我也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只能靠手机里“形色”APP)

途径停车场时,孩子们观察停车场对面的植物,为了方面记录,有的孩子就就近趴在车前盖上写,我一看可吓坏了,这可是校长大大们的车啊!

万一被笔划到,那是不是得要我赔啊!

我赶紧阻止他们,他们一边起开,一边笑我。找春结束,我们就在小花园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一路的收获与发现。

孩子们很积极,尤其是分享别的同学没有发现的地方时,格外激动,花花草草,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下子就变得吸引人了,就连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也变成了快乐。

后来,我们做的护蛋啊、生生不息啊、美食大会啊、每月的主题活动等等,这些有个真实体验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又常常在他们的文字中被回味。

我想,以一颗充满兴趣的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百般滋味,便能像汪曾祺先生那样用“观察家”般的慧眼,时时处处发现着生活之“美”,并以生花妙笔将“美”传递给大众,同时引申出生活哲理与热爱。

曹晓玉,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教师,叙事者望亭团队成员。曾获苏州市相城区家校联系先进个人称号、镇教学标兵;获区语文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心理模拟课一等奖等。加入叙事者大家庭三年多来,用心思考,用笔书写,用故事串起一个个美好的日子。“你看见我,我因此是个生动的人。”文字,让我们彼此发现更多的可能。

选稿丨高晶晶

编辑丨何俊莹

核发丨刘 军

版权声明:

本文系叙事者团队独家稿件,转载需注明来源与作者,链接原文地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