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为什么是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诺贝尔奖徽章怎么获得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为什么是她?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为什么是她?

2024-04-10 2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1901年到2022年,有24位女性荣获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其中12位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史的每一步前行,国家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女性的力量。

这些女性的杰出成就改变了科学,不过伟大的女科学家与千千万万普通女性一样,在她们的人生中,同样会遭遇许多的困难、选择和挑战。

明天就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屠呦呦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屠呦呦在2015年

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通过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让我们一起重温她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从患病女孩

到北大医学生的逆袭

1951年,屠呦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她作此选择,因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屠呦呦的志趣。

此外,这个选择,也和她曾经的经历有关。

1946年夏天,16岁的屠呦呦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

饱受疾病困扰的屠呦呦,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将会在什么时候停止,于是她将所剩无几的力气都用来读书。

幸而父亲精通中医,屠呦呦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在养病期间,她意外找到了医学的乐趣。

“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屠呦呦回忆道。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大学四年,屠呦呦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与她一起工作的是全国抽调来的一批知名老中医,她大学时的知识在工作的第二年就派上了用场。

当时全国正在开展大规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和血防站,准备消灭当时使1000万人患病,威胁到近1亿人生命的寄生虫。

屠呦呦在后方支援,做中草药的生药研究。

屠呦呦(右一)和楼之岑院士共同研究中药 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她与大学时的老师楼之岑合作,把注意力放在了民间用来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腹水、肿胀的半边莲上。

屠呦呦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是半边莲,这是一种中药中常用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草药,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型寄生扁虫引起的疾病。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她和导师证明半边莲是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尤其确认出抗血吸虫病最主流的半边莲品种。

在那时,屠呦呦就已经展示出了她对医学研究的追逐与热爱。

屠呦呦加入“523项目”与青蒿结缘

被选为课题组组长并非偶然

作为被全球广泛关注的疾病之一,疟疾和人类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上千年。

1967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523项目”,开始研发抗疟药物。

疟疾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流行病。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氯喹和喹啉类药物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尝试失败之后,出现了抗药性疟疾疟原虫,即恶性疟原虫。

1969年,屠呦呦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她接到了国家研究疟疾防治药物的重任,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

中药所所长姜廷良说,之所以把任务委以屠呦呦,在于她有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和被同事公认的科研能力水平。

屠呦呦在前十几年厚积的能力,终于等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刻。

当屠呦呦结束研究回到北京

女儿已认不出她

在电视剧《功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周迅饰演的屠呦呦,在漫天风雪里,背着女儿回家。

彼时,女儿刚在校园里打完一场架。屠呦呦问女儿:“为什么打架?”

女儿回答,同学们都说屠呦呦不是好妈妈,连女儿都不接送,她气不过,就和同学打了一场。

屠呦呦沉默良久,低低地说:“妈妈也许,真的不是好妈妈。”

图片来源:电视剧《功勋》

女儿闻言,着急得哭了起来:“是!你就是!你要不是好妈妈,我和他们打架,就是我的错了!”

屠呦呦不再说话,她努力回头看女儿,泪水却不知不觉溢满了眼眶。

她又把头别过去,继续冒着风雪,努力前行。

对于世界而言,屠呦呦是一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而对于家庭而言,屠呦呦称,自己是位“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据她的同事回忆,屠呦呦成家后,家务事全由丈夫打理,生活中也马马虎虎,“有过坐火车中途下车散步,被甩下没上去车的情况”。

图片来源:电视剧《功勋》

而在当年,由于手头的研究项目让自己抽不开身,屠呦呦不得不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去寄养。接下来的三年里,母女三人仅仅见过一次面。

后来母女重聚,大女儿已经生疏到不愿意开口叫妈妈,而小女儿甚至都不认识自己眼前的母亲。

屠呦呦在她的自传里写道:

三年后,当我去看望父母时,我的小女儿已认不出我;而我的大女儿在我结束临床研究回北京接她时,躲在她的老师身后。

图片来源:电视剧《功勋》

身为母亲,屠呦呦当时的伤感不言而喻,但是她很少抱怨,在60多年的时间里,屠呦呦专注于研究青蒿,把心酸都咽进肚子里。

她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以身试药,屠呦呦发明出

拯救亿万人性命的青蒿素

19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最先研究出抗疟新药,花费巨资,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20多万种可能的药物,可最后都没能成功。

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屠呦呦坚信自己能够做到。

神农尚可尝百草,我们为何不能?

图片来源:纪录片《屠呦呦 一株小草的力量》

在项目开始的三个月内,屠呦呦拜访了无数老中医,收集了两千多种草药、动物和矿物处方。从这两千多种药方中,她总结出640种药方。

可是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几乎都没有看到什么有希望的结果。

这时候,一本叫作《肘后备急方》的医书,给了她很大的灵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屠呦呦之前用青蒿提取物做过试验但却没有成功,她突然想到:莫非是之前实验时提取过程中的温度过高,而高温可能破坏了药物的效果?

从古方中获取了灵感的屠呦呦决定,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她将青蒿提取物用于疟疾细胞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对疟疾抑制率高达100%。可是当研究小组将青蒿用于动物实验时,结果却令人震惊。

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某些动物得到痊愈,但是有些动物疑似中毒,没人敢说这种药物用于人体是否安全。

屠呦呦坚信青蒿提取物有效且对人体无毒害,于是她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为了加快安全评估,屠呦呦要求自愿服用提取物。研究所的领导批准了她的请求。1972年7月,她和另外两名同事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服用了提取物,在一周的测试时间中没有观察到(药物的)副作用。

实验成功了!

1972年,屠呦呦团队最终发现了青蒿素。

喧嚣过后

屠呦呦继续科研工作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2015年12月,屠呦呦(左一)在诺贝尔颁奖礼上 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彼时,她已经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了,但她依然坚守着科研第一线。

2019年,她提出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有较好效果;

同年,她公布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如何解决青蒿素耐药的问题;

后来,她带领团队,又花了3年时间,攻克了“疟疾机理研究”等科研难题,将抗疟药物的价格,降低数倍。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已经完全消灭了疟疾。

她把自己的心沉下来,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今天,我们谈起屠呦呦,想起的不止是她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更有她品性深处的光芒,带给人们的精神启迪。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所有投身科学的勇敢女性,致敬!

来源/Z世代说

原标题:《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为什么是她?》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