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请简述数据库系统设计中要经过哪些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2024-06-30 1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

①.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②.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③.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比如 关系模型 ),并对其进行优化

④.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

⑤.数据库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比如 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 C、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图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了各阶段的设计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即E-R图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库的外模式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构成

外模式:用户可见的部分数据的存在形式模式:可以等价为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且用户不可见,是三级模式是中间部分内模式:对应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