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说文四大家的主要贡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简介 论清代说文四大家的主要贡献

论清代说文四大家的主要贡献

2023-12-22 0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清代说文四大家的主要贡献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专著,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文》的研究到清代达到鼎盛阶段,其中成绩最佳的,当推“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本文将分别阐述四大家对《说文》研究的主要贡献。

关键词:说文解字 四大家 贡献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研究者众多,如:晚唐的李阳冰、南唐的大小徐等。《说文》的研究到清代达到鼎盛,自乾隆年间惠栋所著的《读说文记》,其后,江永、戴震、段玉裁直至清末的王国维,研究者多达二百余人。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当属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并称“说文四大家”。

段桂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却各有独创。段氏《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很有贡献;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引群集佐证字义;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六书. 《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氏《说文通训定声》则着重通过形音训释字义,阐释通假正别。

一、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成书于清嘉庆二十年,历时二十八年。王念孙推许道“千七百年无些作矣”。段注的研究音形义并重,三者互相求。

首先,段玉裁校订了《说文》传本的讹误。他以大小徐本《说文》作为底本,参阅众多古籍,对《说文》进行严格的校勘。如:“嗣”字,徐铠认为“必于庙史读其册,固从‘口’”,而段玉裁则认为“当是从囗,音围,囗者,国象也。故曰‘诸侯嗣国’”,这就指出了小徐的不当之处;另一方面又根据《说文》通例,以本书证本书。

其次,段氏阐发了《说文》的体例。如,许慎解释部首时,在下面都要注明“凡某之属皆从某”,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类聚,谓部也;群分,谓异部也。”段氏对于许慎著书的种种条例,写作旨意,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在注释中发凡起例,详加阐述。

再次,段玉裁还注明每个字在上古的韵部。段玉裁说:“考周秦有韵之文,某声必在某部,至啧而不可乱,故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许叔重作《说文解字》时未有反语,但云某声某声,即以为韵书可也。”标明韵部这一发明,既可因形以考音与义,辨明大小徐之误,同时可以从读若和异部重文中了解古音规律。

二、                          桂馥与《说文义证》

桂馥与段玉裁生处同时,且同治《说文》,人称南段北桂。据记载,两人都研究《说文》,但从未见过面,也都没有见过对方的著作。与段式的形音义并重、述中有作、多有创见相比,桂氏偏于义,例证材料齐备而丰富,然述而不作。

桂馥的研究成果是五十卷的《说文解字义证》,这是他毕生的力作。该书注重研究字义,先列字的本义,并举例证明,接着就博引古籍、罗列群说,来证实、补充或参证许慎的说解。桂馥所引用的例证材料非常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例如:《说文。心部》:“情,人之阴气有欲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广韵》引作‘人之阴气有所欲也。’《礼运》:‘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而能。’《钩命决》曰:‘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三、                                          王筠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王筠比段桂二氏晚三十多年。他在《说文》研究方面独辟蹊径,做了许多别人不注意和没有做的工作。主要成果反映在《说文释例》中。该书对《说文》的体例、体制方面的许多概念术语和问题,如“说解”“重文”等作了详细解释。另外,书中对包括段桂二氏在内的诸家研究《说文》的书里存在的疑惑与问题,特别是字形、字义方面的,一一指出,并常用金石古文来加以补正。这部书对于了解《说文》体例、研究词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筠《说文句读》一书在诸家研究《说文》基础上,辨其正误,删繁举要,参以己意而写成,异于段、桂两家之说1200多处,浅易简明,是作为初学者的普及读物来写作的。

四、                           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字形方面,他在《说文》基础上增收七千多字,并对分析形声字声符;字义方面,他除了研究字的本义外,还着重研究字的引伸义和假借义,即通训,对后人研究词义的发展变化很有意义;字音方面,他把古韵分为18部,将《说文》按此排列,用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胡适在为朱起凤《辞通》写的序里说,《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有创见的书”。

     总之,清代说文四大家的研究各有侧重点,又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后世学习和研究《说文解字》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1】陆宗达.训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00-308.

      【2】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4.1:74-76

【3】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75-177【4】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10:8-1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