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一下中国与印度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张维为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2020-09-10 08:17:31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

今年以来,印度屡屡在边境挑衅。国际关系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方面是印度借中美博弈之机,企图从美国“骗取”好处,同时转移国内矛盾;另一方面,背后也有印度与中国差距越来越大,心态失衡的因素。

心态失衡的印度,究竟能不能崛起?历史遗留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2019年底,张维为教授在时隔11年后再次访问了印度,带来了第一线的观察。

本文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的文字版,系网络首发。

【中印之间到底有哪些异同点?印度会赶上中国吗?

1月14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45期节目中,节目主讲嘉宾、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与大家一起探讨印度问题,观察者网整理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张维为:

去年11月,我和勇鹏老师还有几位学者访问了印度,和印度的智库、媒体、政府官员进行交流。我们抵达新德里那天,正好赶上了严重的雾霾,平均空气质量指数在500上下,新德里的学校全面停课。

图片来自印度快报

第二天我打开电视看到报道,印度议会召集空气污染问题的专题会议,要求29位议员和相关官员参加,但居然有25位不出席。由于到不了法定出席人数,会议只能取消。他们给出的不出席会议的理由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已经安排了活动,有的说是生病了,有的说跟自己领域没有任何关系。

但印度的新闻评论员认为主要是党派之争,因为这个会议是反对党发动的,要借机“审判”执政党。所以印度“雾霾治理”的困境,实际上集中反映了印度民主制度的困境。把一切问题都政治化,政客互相指责,导致许多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我们这次出访是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广泛接触了印度的智库和官员,约见印度的媒体,举行记者会。我自己去过印度很多次,知道印度的媒体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主导的,有时候喜欢问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政治改革。

看到印度都敢问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次采用了《这就是中国》的风格,先做一个关于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讲座、演讲,然后在谈中国崛起的同时,点出西方政治模式的困境和深层次的问题。比方说西方民主发源地希腊的破产,议会民主的发源地英国经历了脱欧危机,美国特朗普上台等等,我们想明确地指出西方模式一路走衰的事实。当然我们给印度面子,没有直接批评印度的政治制度,但我想他们感受到了我们这些观点带来的震撼。果真这一路下来,没有碰到任何印度记者质疑中国的政治制度,而是不少印度人对中国成功的经验表示了浓厚和强烈的兴趣。

中印关系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一位印度媒体人说,中国好像总是在印度周边的国家制造一些麻烦。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和所有南亚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实际上走访过印度和印度所有的邻国,从巴基斯坦到孟加拉国,从尼泊尔到斯里兰卡、不丹,我有个感觉——几乎所有印度的邻国都对印度有不少疑虑和抱怨。所以我说希望你们印度自己能够反思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人家有这么多的疑虑和抱怨?

在我们访印期间正好赶上了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新德里发表了一个蛮有影响的演说,这个演说涉及的内容很广。他提出一个观点,说印度要反思自己的问题。他说虽然印度与自己过去相比,这些年成就不小,但与中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甚至越来越大。

他这番话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但他同时又提出印度要像美国那样搞“印度优先”,包括印度不应该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等,我觉得这些是不明智的。

我自己上一次访问印度是2008年,也就是11年前,应该说印度这期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比方说德里有了新的飞机场,街上的出租车换了车型,更加像样一点了,新的建筑也比过去多了一些。但总体上印度贫困的面貌没有太大的改变,特别是老城区大片的棚户区几乎没有改观。拥挤不堪的肮脏街道,暗天无日、延绵不断的各种各样的窝棚等等。

在世界大国中,中印比较还是蛮有意义的,因为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也比较相近,中国有14亿人口,印度是13亿。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都选择计划经济,后来又都经济体制改革。

总体上印度在70年前的起点略微高于中国,因为中国在1949年之前连续经历了百年的战乱,而印度则相对稳定,1947年印巴分治是该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冲突,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很多混乱。

40年代末的时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于中国的,预期寿命、识字率等指标和中国比较接近。后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最后两国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国远远领先印度,这种差距可以概括为“2、5、10和不可比”。2是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5是中国的贸易总额是印度的5.2倍,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近印度的5倍,确切地讲是印度的4.78倍;10是中国的人均寿命比印度高10岁左右;不可比就是两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不可比,妇女的地位也不可比,奥运会获奖牌的人数不可比等等。总之这方面中国情况比印度要好很多很多倍。

印度从1947年独立以来走过的路,大概可以这样概括,政治方面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经济方面,从1947年到1990年,印度实行一种官僚控制的计划经济,我称之为公平优先于效率的政策。但印度始终没有放弃过私营经济,所以印度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字号的私营企业,有些已经做得很大。总体来看,在这段时间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印度从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大力吸引外资,这之后印度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快了不少,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制药等领域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有不少方面值得中国学习。但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远远不如制造业,所以印度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是失业问题。

当年英国首相丘吉尔不相信在印度这么落后的地方能搞民主制度,但今天这个制度在印度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不少印度学者说,如果印度没有现在这样的民主制度,印度国家统一都无法维持,这个制度使不同的民族、宗教、地区、社团等等,在政治上或多或少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对自己的利益做某种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印度政治制度取得的成功。

但这种成功又是不全面的,它最大的弱点在于虽然各方表述了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却不能有效地整合,包括利益的整合、观点的整合,结果成了无休止的“党争”,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政治制度问题还在于它无法真正地解决印度的种姓制度问题。印度教信奉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和轮回转世,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贱民”阶层,这几种大种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成百上千个亚种姓。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加入观察员 标签 印度印度崛起中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周雪莹 相关推荐 加州伯克利等团队:美感染数被严重低估,或高20倍 2020-09-10 07:33 美国一梦 耿爽当场驳斥:美方在安理会传播政治病毒 2020-09-10 06:50 中美关系 “美国成为南海军事化最大推手和损害南海和平最危险因素” 2020-09-10 06:25 南海局势 美国新增32919例,累计死亡超19万例 2020-09-10 06:09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俄罗斯加紧换装洲际弹道导弹,增强核威慑潜力 2020-09-09 22:48 俄罗斯之声 驻英使馆:有反华分子恶意攻击刘晓明大使推特账号,手段卑劣 2020-09-09 22:06 网络战线 不只是棉花,特朗普政府还盯上了新疆番茄 2020-09-09 21:33 中美关系 沙特将启动首个全国性社区女足联赛 2020-09-09 21:10 印军向中国归还17头牦牛,被印媒“脑补”成间谍 2020-09-09 20:46 印度惊奇 特朗普要失望了,仅4%在华美企愿迁回美国 2020-09-09 18:54 中美关系 高下立判:中国在表彰抗疫英雄,而特朗普在… 2020-09-09 18: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美媒: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20-09-09 18:02 特朗普 外交部:澳方突击搜查我4名记者,迄今未给合理解释 2020-09-09 16:26 中国外交 特鲁多对手提“加拿大优先”:若当选,将对华更强硬 2020-09-09 16:17 抹黑新疆,英国130名议员又来找茬 2020-09-09 16:13 不列颠 不顾地方官员劝说,特朗普坚持不戴口罩集会 2020-09-09 15:27 美国大选2020 金正恩:朝鲜不得不考虑修改年底斗争任务及方向 2020-09-09 14:55 朝鲜现状 澳八校联盟:留学生不来,近万名精英研究员将外流 2020-09-09 13:18 海外华人 特朗普周三将宣布削减驻伊美军 2020-09-09 12:00 伊拉克局势 确诊数全球第二,印度再陷“漏报死亡”疑云 2020-09-09 11: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