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策略

2023-07-12 1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抽象思维和表达构思能力搭建

1.通过思维导图表达课文结构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达事物结构,在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这是写话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和大致内容从时间轴入手,梳理首先发生了什么、其次发生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紧接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时间轴上的每件事进行分层和分角度讨论,不必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是对学生有时可能过于发散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小柳树与小枣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春、夏、秋、冬四个按季节为思考基础,再分别指出四季中两棵树发生了什么,最终得出了什么道理。

2.构造写话框架和图像

写话能力在思维导图帮助下培养的第二步,应当是让学生构建在不借助外力独立看图写话的过程中的语言写话框架。这个步骤又分两个环节:首先由教师主导,给出指定的话题以及初步的思维导图,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口语交际”部分“推荐一部动画片”为例,教师可以画出符合逻辑的、清晰的思维导图,围绕“要介绍的动画片”这个核心,叙述动画概况。这部分可以用一本故事书或其他能让学生联想到“概括”的图案来表达,接下来陈述学生喜欢这部动画的理由、认为需要推荐给班上其他同学的理由。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思维导图不同类型的混用,教师尤其要注意运用图画间距、大小、颜色,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其次,由学生主导,让每个学生誊抄模板之后,在纸上继续写、画关于自己要讲的内容,最终以思维导图和学生的写话成果的形式呈现。

3.假想与逻辑思考组合共建思维框架

以思维导图为教学方式的语文课堂,应适当强调思维的重要性,除了表达课文结构,并且理解图片产生联想之外,也可以,将假想和逻辑思考在特殊的情况下相组合,共建思维框架。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课文讲述了什么,或者是学生阅读课文挖掘真相,虽然这种直截了当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少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围绕题目抛出假想,然后再印证自己的想法,就学生酷爱的“寻宝”活动,有猜想、有目标,自己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寻宝”,最终发现真相,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章内容,或是学生直奔结果效果要好许多。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父亲、树林和鸟》时,可由学生假想情节,猜测父亲是什么身份,树林中的鸟发生了什么,父亲对鸟有怎样的情感。假想之后产生逻辑思考证明自己的想法,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探究到最后,也会产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感慨。

4.通过变式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根据调查询问学生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文章展开联想,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联想能力设计变式授课方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学。比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由于课文充满了趣味性,情节生动,因此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抱有极大的阅读兴趣以及充分的思考,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两份表格,一份是顾客提出变化的次数和内容,一份是学生总结的顾客和裁缝两个人的性格和评价。接着根据这份表格,教师可以变化角色,变为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让学生按照文章的行文逻辑,创作出不一样的故事,也可以变化环境,通过一位慢性子和急性子在生活中上演的故事,让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塑造人物的技巧,同时也不能忘了文章最后的开放性结局,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变式和思维导图的结合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创作,基于文章但是超出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不同种类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分为许多种,除流程性、双线式思维导图之外,还有发散性思维导图、括号性思维导图等样式,不同种类的思维导图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流程性思维导图在教学中主要应当运用在对学生实际写话表达逻辑的引导;双线式和发散性思维导图应当运用在写话表达中针对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看法;括号性思维导图主要运用在课文的理解中,呈现出整个课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不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注意不同思维导图的选用与混用,以让学生不搞混、不厌烦为首要目的,以完成看图写话为最终目的。

首先,在课文的讲解方面,不同课文应当注意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例如,叙述文应当使用流程性思维导图,将整个故事的框架阐述清楚;散文和诗歌应当使用发散性思维导图,将意象和修辞手法一一列出,也可以适当地融入括号性思维导图,以便学生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对比类的文章应当运用双线式思维导图,更直观地让学生进行比对。

其次,在具体的学生看图写话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思维导图的筛选混用。在针对人的写话表达里,应当着重使用发散性思维导图,展开形容这个人的特质,接下来辅助以括号性思维导图,论述这个人的上述特质是如何在某个事件中体现的,又对这个人有什么影响,最终这两个过程都要在流程性思维导图中体现。在主要针对景的写话表达里,发散性思维导图的用处更大,在流程性思维导图“从近到远”的编排里让学生将景象一一填入发散性思维导图中,使用时可以直接以景色的大致方位、形状来制作思维导图。在主要针对状物的写话表达里,同样可以用流程性思维导图以该状物的轮廓作为构架基础,从上到下或者以其他顺序让学生填充形容词。

最后,针对描述一件事这类复杂的写话表达,应当让学生坚持最基础的流程性思维导图,按时间、空间顺序首先叙述,再适当地加入上述所说的各类导图,来描述事件中的人和物,最终导出事件结果。

【工作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甘肃 天水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赵文静编排:孙守春

2023年期刊订阅(1、2月刊)

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

淘宝店:新课程杂志社

【http://chinaxinkecheng.taobao.com】

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