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寻找作文选材的四种路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话剧剧本写作选材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选材的四种路径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选材的四种路径

2024-06-27 1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写作的根本,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站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有望登上“大气之文”的高峰。要写好作文,就要从多姿多彩的生活出发,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作文常识。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常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之中?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社会趋势的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被认为是单调而乏味的,在这种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到作文训练的基本素材? 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图探求学生生活的细节,从中寻找精彩与平庸并挖掘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庞杂的生活中提炼出有写作价值的素材。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下若干经验,尝试提出四种作文选材的路径,为学生打造探求生活之美的“双眼”,打通习作“任督二脉”。

一、选材真实,习作才有感染力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生活的记录,这就意味着作文的材料至少应该合情合理。写作时,选择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可信的素材,记录身边的小事,记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体验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便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如: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开展道路“白改黑”,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好的素材。我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路面尚未改之前的样子;修路时工人 的表现;路旁店铺和行人的反应;完工之后的路面情况;人们的评价和说法……从这些方面入手,学生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就能达到生动、感染人的效果。在作文课上,他们有写路的变迁,赞美家乡的变化;有写路修好后,隆重的庆典大会;有写修路工人在修路过程的艰辛……如《一路风景》一篇,结尾处这样写道: 今天,人民路竣工了,谭叔叔却被晒成了“非洲土著”,人也瘦了许多,将军肚也没了,就像大猩猩退化成了瘦小猴。我妈妈还开他玩笑说:“哇!三个多月不见,老同学怎么成了非洲贫民窟难民了,又黑又瘦。”是呀!翻天覆地的城市变化,处处呈现美景,令人惊叹。但别忘了那些像谭叔叔一样的市政建设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城市增添了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因此,在选材时要提醒学生尽量选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写,这样才能保证把人写活,把事写具体,才能打动读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选材新鲜,习作才有吸引力 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喜、怒、哀、乐,都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记录描写别人没有记录过的新人,新鲜事,新发现、新风尚、新想法、新观念、新思想,就会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譬如写父母亲的习作,大多数学生都是描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是父母工作认真负责的事、助人为乐的事,或父母的兴趣爱好,老生常谈,乏善可陈,遇到文笔不佳者,甚至面目可憎。而我的学生吴昌恒就把选材放在了描写 父亲的一件生活小事上,读来令人倍感新鲜――有一次,父母带着吴昌恒与几家朋友聚餐,父亲叫上他一起去点菜,父亲开玩笑地说: “哥,你要吃什么就点吧”。吴昌恒也不客气地回应道:“弟,我要吃牛肉、河虾……”。吃饭时,他父亲给他夹菜,说:“哥,你要多吃点,不然长不高。”吴昌恒也为父亲夹菜,补上一句:“弟,你也要多吃点哟,不然没力气工作。”短短三言两语,就使一对父子情同兄弟的亲密感,跃然纸上。 好的作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写作文其实就是把生活中新鲜的、与众不同的事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更加吸引人。这篇名为《“弟弟”老爸》的习作后来发表在《快乐语文》CN 刊物上,还在福建省电台“晚安宝贝”的栏目中播出,正说明了好的作文选材不但是成功的一半,而且可以给学生更多练笔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像《“弟弟”老爸》的作者一样去捕捉生活,采撷素材,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察、去积累,学生的生活就会在一双探求日常生活之美的“眼睛”中日益丰富起来、立体起来、美起来。而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与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不但他们写出的文章会有吸引力,而且学生的自信和品德也能在作文选材训练中得到提升。

三、选材典型,习作才有说服力 习作素材的选择是很有技巧的,素材虽多,但能否表现人物品质和人物特点呢?能否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这就需要作者智慧 的选择了。只有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的素材才能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关于“感恩”类的作文,学生选材雷同,也没有新意,无非是生病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雨了母亲送伞等。针对这一现象,之前写了一篇下水文,名为《母爱,让我感动》。我从一次车祸入手,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一次“我”被摩托车撞伤脚,需要住院进行保守治疗,把破碎的小腿骨挤捏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待骨骼慢慢生长恢复。手术时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医生告诉妈妈,一定要孩子肯配合。妈妈听完医生的话,安慰“我”说:“孩子,有妈妈在,你别怕,一定要坚强。”手术开始了,妈妈抱着“我”的上半身,“我”躺在床上,两手紧紧抓住床单,随着手术的进行,疼痛不断加剧,如万根钢针刺入身体,“我”忍不住地放声大哭了起来,我的哭叫一声高过一声,头上的汗如流水般往下滴,牙齿咬得咯咯响,妈妈担心“我”咬到自己的舌头,竟把她的手指塞进“我”嘴里。待“保守治疗”手术后,“我”大汗淋淋的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喘着粗气,看到被抓破了的床单和妈妈那被“我”咬得血淋淋的手指,再看看那打好石膏的小腿与愁云散去一些的妈妈,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母亲细小的举动足以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深深的母爱。这就是所谓“典型”――在西方文学理论中,“典型”就是要寻找具有类型化的“个别”,也是具有丰富性和针对性的“个别”。母爱是一种常见的话题,而把母爱集中到“血淋淋的手指”上,则是一种“典型”。歌德说:“理会个别、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与其大而化之地 概况歌颂母爱,不如将母爱集中在一根“血淋淋的手指”上。这一例证说明,在作文选材训练中,选取最具典型性的例子,往往对表现文章中心可以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之功。

四、选材独特,习作才有魅力 记好人好事也是一个常见的作文话题,而学生的习作往往都是“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这不但让人感慨学生作文的“诚信”缺失,更让人无奈:千人一面的写作题材,怎么可能使人耳目一新呢? 这就牵引出作文选材的另一路径,那就是独辟蹊径。“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一位同学写《记一次家务劳动》,他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把做家务的步骤写得很清楚,而是写自己做家务过程笨手笨脚、慌慌张张、手足无措的样子,一个娇惯任性的娇小姐形象跃然纸上,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刻的自我反省。这就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角度。可见,换个角度看材料,即使同样的题材,也能写出新意。 描写小动物的习作中,我任教的5年级班上有一篇名为《为仓鼠“送葬”》的文章,(2017年于清华艺友宿舍撰写,也就是现在的阳光实验学校。)也很有意思。学生写了自己的宠物仓鼠死了之后,他与几个伙伴一起为仓鼠举行的隆重“葬礼”,表达了对仓鼠的喜爱,以及失去仓鼠的心痛之情。这选材在众多习作中,就让我眼前一亮: 一选好地,我们就忙起来了,你捧盒子我找树枝,他挖土,你累了换我上,我累了换你上。我还拿出餐巾纸,把它撕成几条挂在树上,当幡,用树枝扎成了四个花圈,挂上我们带来的彩条。 坑终于挖好了,把装仓鼠的“棺材”放了进去,就开始填土,刚把“棺材”埋好,我们又急匆匆找来一块砖头为它“立碑”“刻文”,洒上事先准备好的花瓣,为它三鞠躬,哀悼,表示我们深深的歉意。我们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生活是美好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有风浪和险滩,这正是“独特”造成的奇妙效果。

          好的材料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平时留心生活、留意观察、留神“有价值”的生活素材,在习作中重视提炼,选材上突出真实、新鲜、典型、独特的特点,学生的笔下一定能够流淌出富有生活底蕴的美。

        备注:经此一役,我相信海青的学子也同样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