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心思想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等奖)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3-07-26 1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戴增慧  

地区: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城区

学校:惠州市惠港中学

共1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②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③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感悟文意,领悟文章主旨。

通过联想与想象,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欣赏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写景游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字,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抒情即寓与叙事、写景之中,创造了一个月光如水般空明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短章精品。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感悟文意,领悟文章主旨。

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

5课前准备

1、学生用书法或绘画的形式演绎该文,并且熟读成诵;

2、归纳分类整理本文的文言字词;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了解古代诗歌中“月”这个意象的相关作品及其所蕴涵的意义。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1分钟)

文学作品中“月亮”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诗经》的一首民歌《月出》里,它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说的是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人间有情,明月为证。自古以来,那美好的月色,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抒写过千遍,而苏轼似乎与月亮特别有缘,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活动2【讲授】(二)反复诵读,解决字词句,感悟文意(20分钟)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在月夜图下读文章(5分钟)

(学生评论读音、停顿、节奏、情感等朗读表现)

2、听录音范读,明确停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2分钟)

3、学生配乐诵读。(1分钟)

4、质疑: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8分钟)

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以抢答形式检测;

疑难句子:由全班共同探讨解决。

明确: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采者:(考虑、想到)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庭院里)

(7)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5、根据图片,陈述文意(3分钟)

两名学生上台看图陈述文意。

6、全班试着用苏轼的心情再次朗诵课文(配乐《春江花月夜 》)(1分钟)

活动3【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14分钟)

1、你认为文中语言最美的句子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钟)重点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如此美丽的月下之景,你能用生动优美的描写性的语言将月下美景描绘出来吗?运用你的联想与想象,扩展一下文意。(60字左右)(6分钟)

 3、苏轼与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哪些句子可以表达他当时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难点:“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钟) 提示:要透视作者的内心情感,必须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出示并齐读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诗中关于对王安石新法评价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苏辙、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苏轼得以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教师小结:一方面,苏轼谪居黄州,才有着闲情雅致赏月,另一方面,苏轼何尝想这样“闲”呢?他的远大抱负还没有实现,却一贬再贬,有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所以,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活动4【练习】(四)能力扩展,练习巩固(5分钟)

       中国人看月亮总是有很多诗情画意,她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

触摸中考:

1、填写相应的诗句。

月亮,悬挂于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历代诗人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种豪放洒脱;杜甫“今夜鄜州月,遥怜小儿女”是一种细腻深情;李白“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无限依恋。李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亡国的怨恨悲凉;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人生的洞察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对天下离人最美好的祝愿!

2、结合《记承天寺夜游》填写下联:

范仲淹岳阳楼赋文,惬意观湖书写胸中抱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苏东坡承天寺夜游,悠闲赏月自遣心里愁苦。

教师归纳:诗人喜欢在自然界中寻找意象,在意象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常说到的“借景抒情”。同学们,当你们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大自然的风景,在美景中寻找感情的寄托。

活动5【作业】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

1 、诵读《记承天寺夜游》

2 、把课堂中练笔环节描写月夜之景的文字及对“闲人”的理解再进行整理,收藏在读书笔记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1分钟)

文学作品中“月亮”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诗经》的一首民歌《月出》里,它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说的是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人间有情,明月为证。自古以来,那美好的月色,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抒写过千遍,而苏轼似乎与月亮特别有缘,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活动2【讲授】(二)反复诵读,解决字词句,感悟文意(20分钟)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在月夜图下读文章(5分钟)

(学生评论读音、停顿、节奏、情感等朗读表现)

2、听录音范读,明确停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2分钟)

3、学生配乐诵读。(1分钟)

4、质疑: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8分钟)

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以抢答形式检测;

疑难句子:由全班共同探讨解决。

明确: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采者:(考虑、想到)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庭院里)

(7)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5、根据图片,陈述文意(3分钟)

两名学生上台看图陈述文意。

6、全班试着用苏轼的心情再次朗诵课文(配乐《春江花月夜 》)(1分钟)

活动3【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14分钟)

1、你认为文中语言最美的句子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钟)重点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如此美丽的月下之景,你能用生动优美的描写性的语言将月下美景描绘出来吗?运用你的联想与想象,扩展一下文意。(60字左右)(6分钟)

 3、苏轼与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哪些句子可以表达他当时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难点:“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钟) 提示:要透视作者的内心情感,必须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出示并齐读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诗中关于对王安石新法评价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苏辙、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苏轼得以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教师小结:一方面,苏轼谪居黄州,才有着闲情雅致赏月,另一方面,苏轼何尝想这样“闲”呢?他的远大抱负还没有实现,却一贬再贬,有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所以,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活动4【练习】(四)能力扩展,练习巩固(5分钟)

       中国人看月亮总是有很多诗情画意,她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

触摸中考:

1、填写相应的诗句。

月亮,悬挂于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历代诗人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种豪放洒脱;杜甫“今夜鄜州月,遥怜小儿女”是一种细腻深情;李白“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无限依恋。李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亡国的怨恨悲凉;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人生的洞察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对天下离人最美好的祝愿!

2、结合《记承天寺夜游》填写下联:

范仲淹岳阳楼赋文,惬意观湖书写胸中抱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苏东坡承天寺夜游,悠闲赏月自遣心里愁苦。

教师归纳:诗人喜欢在自然界中寻找意象,在意象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常说到的“借景抒情”。同学们,当你们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大自然的风景,在美景中寻找感情的寄托。

活动5【作业】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

1 、诵读《记承天寺夜游》

2 、把课堂中练笔环节描写月夜之景的文字及对“闲人”的理解再进行整理,收藏在读书笔记里。

Tags: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等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