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认识基督教教育邓敏 基督教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基督教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2024-06-24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督教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课程(curriculum)的拉丁文原意为「跑马道」(aracecourse)。它在教育上的意义,就是为学习老安排一切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活动,达到让学习者获得各种经验、改变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成就教育目标中之学以备用和学以致用的基本精神与目的。

    要发挥大有果效的灵力

    基督教教育的课程,亦是一个为了要达成基督教教育终极目标所需使用的工具。课程的内容虽不完全限于圣经,但却是以圣经为课程的核心。合乎圣经神学与原则的一切课程活动,包括思考、学习、应用、教材的实施等,必须要达到使学习老和其内在主人——圣灵,有亲密接触,而使生命处于改变与进步中,这就是基督教教育衡量课程效用的主要标准。合乎此标准的课程,其所陶冶成的「健全人格」,除建立了与上帝的更好关系外,必定还兼备高尚的道德、优美的情操、健康的心灵、丰富的智识与乐群的习性。换言之,基督教教育的学习者,会成为「属灵」的人。

    基督教教育的课程固然应视学生、教会与社会的情况及需要来编订。然而,我们对课程意义的了解,绝不能局限于文字、出版之狭义的课程;广义而言,凡是能达到基督教教育目标的一切学习、节目和活动等,都当称之为课程。成功及有效的基督教教育课程,应当能发挥下列六项独特的作用:

    1.让学习者经验上帝的真实并接受他。

    2.让学习者明白上帝的旨意并乐意为他而活。

    3.让学习者把握正确的人生观和永恒的价值观。

    4.让学习者达成肢体美好沟通和互相建立的地步。

    5.让学习者得着充实和有意义的全人教育。

    6.让学习者产生影响社会的动力。

    要顾及后续的成长

    基督教教育的课程,除了要以圣经作为其核心之外,尚须有正确的教育哲学,作为设计和编排课程的导引原则,以发挥其影响的潜能。因此,课程要具备:

    1.1.启发性:达到启发学习老思想、智慧与潜能等果效的目标。

    2.2.生长性:达到使学习者能作独立学习、创意学习和继续学习的长进目标。

    3.3.变化性:达到促进学习过程中有活泼、快乐和趣味的目标,让学习成为享受。

    4.4.参与性:达到使学习者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并成就相互建立的目标。

    5.5.互动性:达到使学习者由剌激和反应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改变的目标。

    6.6.生活性:达到课程与现实生活合若符节的目标,好教学习者能学以备用和致用。

    7.7.应用性:达到使学习者的信仰与生活在不相矛盾的情况下,能够把握已知的属灵真理和原则,解决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此亦可称之为效用性的原则。

    8.8.系统性:达到使学习者对上帝的话及真理,有全面系统和完整了解的目标。

    9.9.重复性:达到课程内容对属灵真理及原则不断地重复强调,使产生「增强效果」的目的。

    10.10.艺术性:达到使学习者在学习和追求属灵价值的情况中,亦享受其中的美善。

    课程不是一套漫无目的的教育内容,它必须是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重点的。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乃是为了达到使学习老获得经验、进步和改变的目的。教会教育所最关心的,在于促使每位信徒(学习者)能持续努力,使自己的灵、魂、体不断有平衡的发展和长进;因此,基督教教育的课程必定是实现这项努力和任务的重要工具。

    为了要达成这项重大的使命,教会就必须将已编订之课程,作经常和循环性的评估,以发现该课程是否具备了实际的效用(即得到学习老「生命改变」的回应)。倘若课程实奏果效,则信徒在属灵生命的改进和经验的增长,必会日趋成熟与完全。

    下面是一个基督教教育课程循环评估的简表,显示课程发展所应保持的动态回应情况,可供教师与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稳定和正确的发展和成长方向,以达成基督教教育的目标。

    课程起跑点————————————————终极目标

    确立课程发展课程决定有效实施实际进行

    目标计划教材课程效用评估

    再循环、以适应及配合评估的结果

    (藉以补救教学缺失或结束教学过程和活动)

    研习作业:

    1.试以个人学习的立场,就基督教教育课程所应发挥的六项独特作用,来评估您所参与贵教会的一项基督教教育活动(如:成人主日学、青年团契、姐妹会等)。

    2.试述您个人参与教会所提供之学习课程的心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