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视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计明南加 校长视界

校长视界

2024-07-14 2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更彰显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实力。

白计明当时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并兼任高三年级组长。这一经历,他记忆犹新:在那时,我觉得自己很成功,教学技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当时一心培养能够成功考入清、北的优秀学生,认为自己已具备成为一名“名校长”的资格与条件。

2005年,因家庭原因,他决定放弃原有的工作,陪同家人前往北京。失去了先前“名校长”的光环后,他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历程。

初到北京上的第一堂课令他记忆犹新,那堂课的主题是“自信”。

“写板书的功夫,学生就乱成一团。原来高中那种滔滔不绝,学生那种瞪大眼睛听课的那种状态,找不到了。”他坦言无法接受这种境况,并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境与之前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很自卑,并极度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

不仅如此,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他都无法适应并融入到新学校的环境中。

在起初的一年里,白计明将问题归咎为外部原因。“生源不好、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己根本就不想来北京发展。”这些外部因素使得一位“名校长”迷失了方向,并因此陷入到了痛苦和迷茫中。

理念更新:

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

白计明理念转变的契机,源于一台“名牌”电视机的故事。

当时,白计明从二手市场购入了一台长虹牌电视机。由于电视机屏幕时不时出现“闪花”现象,他尝试通过轻拍电视机来修复,但最终还是未能奏效,只好将电视机卖到回收站。

“每当自己途经那台电视机,目睹其饱受风雨的侵袭,便会联想到自己的境遇。觉得自己就像这台电视机一样,时常处于混沌状态,需要敲打一下才能变得‘清亮’”。

在他看来,每一位思想者的独到见解和知识积淀,都源于他们所经历的过的磨难与沉思。同样地,他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探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经过这件事,他逐渐认识到:教育本质不是教育别人,而是自我教育。

“过去担任教师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自己仅仅当作是‘知识的搬运工’,认为只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完成了教师的使命。”白计明坦诚,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过于功利,仅仅将教育的目标局限于让学生考上名校,从未想过要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目标相结合,这是他对教育理解的缺失。

“在接受大量知识时,需要将其与生活结合,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在看待世界和人生时,才能有意识地站在知识创造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称这一过程既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

“若我们仍以固有观念为出发点,仅从自我的视角去审视他人、事物乃至整个世界,我们的心态依然是脆弱的。”他认为,这样的立场易使我们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导致心理波动,同时这也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教育不仅是外部知识的灌输,更是内在潜能的激发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白计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各类培训,逐步适应并融入学校环境,同时他也在这一过程中重拾了自信。

此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白计明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并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他从一线教师逐渐晋升为年级组长,再到学校副校长。由于他出色的教学能力和领导才能,2012年,他荣获新的任命,出任北师大三附中的校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生态构建:

教师、学生、学科和谐共生

从“名校长”到北漂教师,再到北师大三附中校长,白计明一路走来,深切体会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与重要性。

他对当前教师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显著分离现象:即教师与学科的分离、教师与学生的分离、教师与自我的分离。“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课堂学习的真实发生,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

效。”

一是教师与学科的分离。“教师教授的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去深入解读和认知世界。”

他强调,考试不仅仅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更应发挥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模式。

“思考的维度越多,就会越接近真实的世界。当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解决方案。”

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尽管师生在空间上近在咫尺,但在心灵上却可能相隔遥远。“学生在其清醒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教师共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并未真正深入了解他们的学生。”

白计明建议,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不仅仅是通过作业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是教师与自我的分离。“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白计明认为,教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自我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教师应适时地将目光转向自己,深入研究和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优劣势和目标等,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总结,这三个分离现象相互消耗时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当教师、学生和学科三者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教育引导,实现真正的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并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人才培养:

打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

当前,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

北师大三附中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构建优质的学习生态。

白计明笑着说:“目前,学校已经孕育出一批具备冲刺清北等顶尖学府潜质的学生和学有特长个性发展的学生,相信每一名优秀的学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最好

自己,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他补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聚焦培养,而不是“拔尖”,不能关注了个别而忽略了整体,需要有系统、全面的培养体系。为此,他分享了学校的具体实践:

首先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项目兴趣,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培养全面发展、和而不同的人”是北师大三附中的育人目标,学校打造“和”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和健康的身体,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关系。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培育。

第一,为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学校实施“四级N部制”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四级”指的是校级-年级-班级-个人,“N部”则有主席团、学习部和纪检部等共九(或更多)个部门。“四级N部制”使学校的各类管理工作逐级传导,直达班级,有利于各班准确执行学校的相关要求。

“四级N部制”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立

白计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实践锻炼自身能力。“在这一组织中,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一个职责和岗位,如管理、学科代表、社团、关灯、关窗、打饭、收作业、学科代表和摄影等,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各项技能。”

他深知,学生的自我发展是其成长的关键,而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来自于服务他人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价值。

第二,学校自主研发了“六步弹性教学法”,该教学法涵盖“基于真实任务与情境的问题解决、学生个体独立解决、小组协作解决、师生协同解决、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六大关键环节,切实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

白计明阐释:“该教学法的弹性体现在其灵活性和可变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学校与相关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包括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堂诊断、课题研究以及朋辈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学校与北师大实验中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旨在共同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贯通培养的新路径。

这些深度合作的举措,不仅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还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教育就是明白人把人教明白,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当创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未知,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如此,借助学生内在的不断向上的动力,白计明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长 白计明(右)101未来智慧教育研究院 韩明晓(左)

白计明,山西阳泉人,199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回到母校阳泉市荫营中学任教,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长、副校长等职,2005年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工作,担任年级主任、副校长等职,2012年至今任北师大三附中书记、校长,2013年获北师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