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阶段ios触控采样率比安卓低一个档次却还是很多人当做游戏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触控采样率240hz打王者够用吗 关于现阶段ios触控采样率比安卓低一个档次却还是很多人当做游戏机?

关于现阶段ios触控采样率比安卓低一个档次却还是很多人当做游戏机?

2024-06-01 0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什么iPhone触控采样率比安卓低一个档次却还是很多人当做游戏机?

没有引战的意思,单纯讨论

1.“触控采样率”是噱头>实际吗?

明确告诉你,不是。

“触控采样率”是实实在在有效的配置参数之一,它指代你的屏幕每一秒感知到你手指/身体部位/手写笔的触控次数,

早在2017年的iPad Pro发布会上,苹果就已经通过演示证明了这一点,240hz触控采样率的iPad Pro,确能在“跟手度”上胜出一筹,

事实上,如果你体验过240hz+高触控采样率的黑鲨3,ROG 3系列等,再重新用回180hz及以下触控采样率的安卓设备,你也应该能明显感受到“跟手度”的差异。

还有一个反例,有时我们使用一些劣质的保护膜,变相降低了屏幕的触控采样率,也会导致触屏操作的“不跟手”。

2. 为什么相对低触控采样率的苹果设备,跟手度却能整体胜出?

抛开“新设备需要双手熟悉”之类比较悬乎的因素,我们知道,任何硬件的具体发挥也都还离不开软件的适配调教。

在优化调教这件事上,独家运作、集中权利的iOS系统,显然就不是相对“分派繁多”的安卓生态所能比拟的了。

iOS的系统逻辑,其中一条便是会最优先地计算响应用户通过屏幕做出的操作命令指示,再加上iOS游戏软件独家的优化完善性,更能确保iOS设备的“满血”发挥,

而反观安卓这边,且不说系统优化的难度,早些年,很多LCD屏幕的机型甚至会为了避免因EMI干扰而导致跳屏,无奈地人为调低屏幕触控的触发阈值,包括我正在使用的小米6(雷军:这TM绝对是来捣乱的!)。

到了OLED时代,部分机型也会因为API(常见于海外机型)未开放或为了控制功耗(常见于国内产品)而锁住上限,无法发挥出理论上的最大“触控采样率”。

一个触控采样180hz的安卓设备,被锁了上限,实际的触控采样率可能比iOS还高不了多少,再加上优化又差一点,落地的跟手度表现自然也没什么优势了。

3. 高刷屏幕配低触控采样,“跟手度”问题会更明显

我看过一些非营销号的分析文章,说是屏幕刷新率和触控采样率两个指标实际上也有一定关联。

这些观点普遍推测,触控采样率最好不要低于屏幕刷新率的2倍以内,也就是保持在1:2的比例及以上,否则,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可能就会有点“不跟手”。

对于这个观点,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屏幕刷新率上去了,画面变化更快更流畅了,触控响应却不跟上,操作指令的实际反馈和画面展示不同步,我们玩游戏“操作不动”的感觉自然就会强烈。

我个人确实体验过1个反例,Redmi K30S至尊纪念版,144hz屏幕刷新率+144hz触控采样率,理论上,它的触控采样率是高于一众120hz的iOS和老款安卓机型的,但用它打王者、玩吃鸡的操作反馈,明显有点“慢半拍”,至少我个人是这样感受的,跟手度还不如一众60hz屏幕刷新率+120hz触控采样率的老安卓。

现在的iPhone普遍还是60hz刷新率+120hz触控采样率的配置比例,跟手度依然出色,按这个观点,如果哪天iPhone屏幕上高刷了,触控采样率还保持不变,那用户“操作不动”的感知同样会出现。

不过这只是推测,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游戏也是锁的60帧,另外,我根据实测可以确认,即便是安卓同阵营内,软件优化的区别影响也很大,

比如我用过的iQOO NEO3,同样的144hz LCD+144hz触控采样率,打王者的跟手度明显强于K30S,可能真的是因为iQOO与KPL的合作关系,优化更深吧。

此外,如果安卓设备的触控采样率真的超出很多很多,优化也不拉跨,比如480hz的小米11,那跟手度确实也领先120hz的iPhone很多了。(至少个人感受是这样)

总的来说,iOS设备整体上的更加“跟手”,并不妨碍我们说“触控采样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数指标,

而iOS整体上得天独厚的优化优势,以及屏幕刷新率与触控采样率的合理比例控制,才是采样率相对更低的iOS设备们,反而能在“跟手度”这件事上整体胜出的主要原因。

需要强调,这里我的用词一直是“整体胜出”,对于很多触控采样率在270hz以上,且做了深度适配优化的安卓机型,抛开个体习惯的差异,至少理论上的跟手度已经比iPhone更出色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