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热点】北京冬奥会中的物理考点专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角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物理热点】北京冬奥会中的物理考点专辑

【物理热点】北京冬奥会中的物理考点专辑

2024-06-20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去网上搜一下“冰刀划伤”就会发现,冰刀伤人的案例在赛场上,甚至是训练场上时常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危险,为什么要把冰刀做的这么锋利呢?

简单来说,冰刀设计的很薄,首先是为了蹬冰启动、加速时的抓地力。毕竟刀刃是嵌入冰里的,蹬冰时可以提供一个垂直于冰刀的反作用力。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解释是:增大与冰面的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得接触点的冰熔化成水膜从而减小摩擦。

知识点1. 干摩擦与湿摩擦

干摩擦是发生在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湿摩擦是发生在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之间的摩擦,相同压力下,后者的摩擦系数比前者小很多。

比如,为了减小机械之间的摩擦,工业上通常会加润滑油,这就是利用湿摩擦较小的特点。再比如,刚被湿拖把清扫过的地面非常的滑,也是因为了类似的原理。

冰的表面,比大多数的物体表面都要光滑(据说表层有一层很薄的水膜),但是对于滑冰而言还不够,如果能在冰的表面撒一层水,其摩擦系数会进一步减小。

但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在低温冰面上洒水,水也会很快凝固。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在冰面上洒润滑油吧?

这时候就需要第二个知识点帮你解答。

知识点2. 冰的熔点与压强

对于冰这种晶体来讲,熔化时体积是变小的,在压强比较大的时候,水更倾向变为体积更小的液态,换句话说其熔点会降低。这一点,可以从水的三相图中得到答案。

冰刀之所以做的锋利,是为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与冰面的压强,如此原来接触点部分的冰会迅速熔化,从而起到润滑作用。划过的冰面,因为压强的消失熔点回升,熔化后的水又迅速结冰了,这就是复冰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中,老师可能会演示一个叫做“绳子穿冰块”的物理实验。

这个实验中,被绳子勒住的地方压强大,冰因熔点降低而熔化,当绳子穿过之后熔点回升又重新凝固了。

拓展知识. 捏雪球

你想过没有,原本松软的雪,为什么捏一下就可以变成硬的雪球?

雪是微小的冰晶,受到外部挤压时熔点降低,发生熔化。捏成雪球后不再给它压力,熔化的部分又重新结冰,把其余没有融化的冻结成型,所以捏好后的雪球可以保持形状。滚雪球时也是利用雪球本身重力,实现雪“熔化”→“凝固”的过程。

花样滑冰与角动量守恒

花样滑冰是一项集优雅,舞姿以及体育技巧于一体的极具观赏性体育项目,选手往往在优美的音乐和高度的滑行中做个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花样滑冰里最有趣的物理现象是:运动员原地旋转时,双手展开时转速不快,但将手收近身体时旋转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

这里面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角速度、角动量、角动量守恒。

知识点1 角速度

角速度是圆周运动中质点在Δt时间内转过的角为Δθ,即为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ω表示。

知识点2 角动量

角动量是指质点动量p对O点之动量矩(通常称为角动量),简记为L。当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其角动量等于:

其中的 J为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有时也用 I 表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不同形状的刚体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不同,但从下表能看出,转动惯量与旋转半径r有关,r变大时,转动惯量也变大。

注:角动量知识点是大学才学到的。

知识点3 角动量守恒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矩等于零,或者不受外力矩作用,物体的角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角动量守恒。

用以上原理,咱们来解释花滑旋转模型:

在光滑的冰面上旋转起来时,若忽略摩擦力、空气阻力,那么初始的角动量视为固定值,初始手臂伸展转动惯量I。在身体收紧时,就是将旋转半径r变小的过程,即转动惯量变小,根据角动量守恒,角速度自然就变大,所以就转的越来越快啦!

这个神奇的原理,不懂滑冰的人也可以体验一下:

一个人坐在能绕轴转动的凳子(转台)上,手握哑铃或其他重物,开始时平举双臂,使人和凳子一起以某固定角速度转动起来。然后人迅速收缩双臂,这时你会发现人转的更快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2月9日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叶光富也做了一个角动量实验;

张开双臂,转得慢;缩回双臂,转得快。

在失重环境中转动没有摩擦力影响,这个实验更加容易成功,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标准的角动量守恒实验了,好羡慕哦~

冰壶比赛为什么要擦地?

冰壶可称其之为集技巧与智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被大家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

中国冰壶队于2003年成立,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成绩斐然。

老规矩,聊一下冰壶运动中的物理知识。

知识点1 冰壶赛道表面不光滑

与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不同,冰壶赛道冰面非常奇特,并不是平整光滑的表面,甚至还有一层薄薄的冰粒,如同细小的“鹅卵石”,或“小疙瘩”。

制冰师每次在制冰时,会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喷洒水珠,每一颗水珠通常在2到3毫米大小,这些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此过程被称之为“打点”。而这样做的原因让人费解——为了减小摩擦。

WHAT?

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物体表面越粗糙,动摩擦系数越大。那为什么冰壶赛道冰面要做这么多的“小疙瘩”呢?这不是更“粗糙”了吗?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曾经讲过,即“熔点与压强”。

因为冰壶很沉,大约20千克一个,壶底是平面,中心凹进去一点,放到铺满小冰粒的冰面上,接触点的压强很大,导致冰的熔点降低而熔化,熔化后的水膜可以减小摩擦。

所以冰壶并不是在冰面上滑行,而是在这些“冰粒”上滑行。

如果做成光滑的平面,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冰壶底面中间内凹,四周接触部分的冰熔化后,整个冰壶会如同吸盘一样“吸”在冰面上。

知识点2 为什么要“擦冰”?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上看过冰壶比赛,一位队员表情严肃的推出冰壶,冰壶前方还有两位紧张的大喊并且疯狂“擦地板”,然后看见冰壶撞开对手冰壶,稳稳旋进圆心,队员欢呼······

问题来了,运动员为什么要“擦地板”呢?这个过程实际叫做“刷冰”,是冰壶比赛重要技术之一。

很多人以为,刷冰是为了清扫冰面,顺便给冰壶“注入灵魂”,实际上并不是。刷冰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冰刷的摩擦,使冰面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

赛场上,刷冰面的意义就在于让冰壶旋转更少并滑得更远。而刷冰面的强弱程度则取决于你想让冰壶留在什么位置。这里面的技巧可比你想象得多很多,这也是该运动会被称作“冰上象棋”的原因。

知识点3 冰壶撞击与动量守恒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在冰壶比赛上最期待看到的就是冰壶们的“精彩”撞击。而冰壶撞击模型,是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和“碰撞”中的重要命题素材。

动量守恒定律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基本描述为: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m1v1+m2v2=m1v1ˊ+m2v2ˊ

考虑到冰壶质量很大,滑行过程中所受阻力很小,因此可以近似理解为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多说无益,做一道简单的物理题:

知道答案的人,把答案写在评论区哦。

速度滑冰“压弯”的原因

本部分难度最大,而涉及到的比赛项目是中国冬奥会队伍的强势“夺金点”——短道速滑。

了解冬奥会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短道速滑队战绩辉煌,堪称中国队在冬奥会上的“王者之师"。

中国短道速滑队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国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获得500米、1000米冠军,这是中国冬奥会金牌史第1、2枚金牌。

2014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在主教练李琰的带领下,由王濛、周洋、张会、孙琳琳组成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接力女子短道速滑项目的全部四枚金牌,创造了历史。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武大靖获得500米冠军。含金量十足!

在短道速滑比赛途中,个人最喜欢的场面就是运动员们的“弯道”超车,要知道短道速滑中弯道大约占总距离的50%,能否掌握弯道技巧对于速滑运动员非常重要。

运动员们过弯道时,身体总是大幅度向内倾斜,一边的身体几乎贴着地面。问题来了:

这种“压弯”的目目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又是什么呢?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解释“压弯”原理,就是重力与离心力的力矩平衡,说的再简单点就是“不压弯,会被甩出去”。

知识点1 力平衡

运动员滑冰转弯看作圆周运动,此时冰刀卡在冰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为了方便研究,引入了另一个虚拟的力,即“离心力”,其大小与向心力相等,方向相反。

如下图,讨论力平衡问题↓↓↓

因此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f等于离心力v2m/r。

知识点2 力矩平衡

除了力的平衡分析,接下来还要对力矩平衡进行分析。

如果滑冰转弯时人的身体是直立的,上半身会因为惯性会做离心运动而被“甩出去”。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验:车转弯时,车内的乘客容易向外倾倒,这时候一般人的上半身会不自觉的向内倾斜做出“抵抗”。

不仅仅是滑冰运动员,摩托车过弯时也有明显“压弯”现象。

如图,为了保持平衡,以冰刀和地面接触点为圆心,重力的力矩应该等于离心力的力矩。

一通推导完毕,你会得到上面的式子↑↑↑

可以看出,如果转弯时的速度很大,为了不被甩出去有两种方法:

①增大转弯半径r:这也是机动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能急转弯的原因;

②增大倾斜角度θ:因为短道速滑的比赛场地弯道固定,所以运动员告诉转弯时,必然要身体会大幅向内倾斜。

需要补充一点:关于“压弯”现象,很多人会把它的原理等效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上的“火车转弯”模型。这是不严谨的,因为火车转弯主要靠内外侧铁轨的高度差实现,这时是靠铁轨倾斜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来提供向心力。

而滑冰运动员、摩托车手压弯时,支持力一直是竖直向上的。

● 学而思王淇磊老师的个人公众号,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