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神经系统鸡感觉器官解剖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视皮质位于大脑哪里 家禽神经系统鸡感觉器官解剖特点

家禽神经系统鸡感觉器官解剖特点

2024-04-29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中枢神经 (一)脊髓

脊髓延伸于椎管全长,直至综尾骨,因此后端不与脊神经形成所谓马尾。脊髓的颈胸部和腰荐部分别形成颈膨大和腰荐膨大。腰荐膨大发达,背侧部左右分开,形成菱形窦(sinus rhomboidalis),内有富含糖原的胶质细胞团,称胶质体(corpus gelatinosum)。脊髓内部为灰质;颈膨大和腰荐膨大部的灰质腹侧柱有一部分移至外周的白质内,形成所谓缘核(nuclei marginales)。脊髓外周为白质,系传导径路;禽的外周感觉较差,有些上行传导径也不发达。

鸡脊髓腰荐部横断面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二)脑

禽脑较小;不同禽类脑的形态大体相似。

脑干包括延髓、中脑和间脑,脑桥不明显。中脑顶盖形成1对发达的中脑丘(colliculus mesencephali),又叫视叶(lobus opticus),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中脑前丘。突入于中脑水管的腔内有1对半环状枕(torus semicircularis),内为中脑外侧核(nucleus 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后丘。

小脑的蚓部很发达,两侧为1对小脑绒球。小脑以前脚和后脚与中脑和延髓相联系。间脑也包括丘脑、上丘脑和下丘脑等部。

大脑半球前端为嗅球,不甚发达。半球的背外侧和内侧为大脑皮质。半球的腹外侧为纹状体;纹状体发达,是禽脑重要的运动整合中枢。禽的大脑皮质薄,表面光滑,不形成沟回,仅背面有一略斜的纵沟。大脑皮质也可分为旧皮质区、古皮质区和新皮质区。嗅叶皮质属于旧皮质,位于半球外侧;禽嗅脑不发达。大脑半球的背内侧部为古皮质,相当于海马,在哺乳动物则褶曲至侧脑室内。覆盖在新纹状体上的上纹状体(hyperstriatum)及其在半球表面的小部分,则相当于新皮质。联络两大脑半球的主要是前连合和皮质连合,胼胝体很不发达。

鸡的脑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三)脑脊膜

与哺乳动物相同,但大脑镰和小脑幕不很发达。

二、周围神经 (一)脊神经

有30余对。

臂神经丛由颈胸部4-5对(第13-16对)脊神经的腹侧支形成,然后分为丛背侧干和丛腹侧干,再分支为若干神经,经锁骨、第1肋骨与肩胛骨之间走出至前肢。

丛背侧干有腋神经、桡神经等分支,主要分布于前肢背侧面,即伸肌和皮肤。 丛腹侧干有胸肌神经、正中尺神经等分支,主要分布于前肢腹侧面,即屈肌和皮肤。

腰荐神经丛由综荐部8对(第23-30对)脊神经的腹侧支形成,又可分为腰丛和荐丛,出综荐骨后行于肾的深面。

腰丛的分支有股内侧和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股神经、髋前神经等。 荐丛的分支有髋后神经、股后皮神经、肌支和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又分为小腿后皮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阴部神经丛是由第31-34对脊神经的腹侧支形成的,其分支向后行,分布于尾腹侧肌肉、泄殖腔和肛门肌肉,以及此部的皮肤等。 鸡的臂丛和腰荐丛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二)脑神经

脑神经12对,其中第2、3、4、6和8对基本与哺乳动物相似,第10对迷走神经主要含副交感纤维。其余几对的特点如下。

鸡脑神经分支模式图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嗅神经   不甚发达,集合成一小支。禽无终神经和犁鼻神经。

2.三叉神经   发达,也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支。眼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及鸡冠、眼球、上睑和结合膜、眶内腺体、眶下窦、鼻腔的前上部和上喙的前部。鸭、鹅的眼神经较发达。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下睑、泪腺、腭部和眶下窦。下颌神经的感觉支分布于下喙、下颌间皮肤和肉髯、舌和口腔底黏膜;运动支支配上下颌的肌肉、方骨的肌肉和部分舌骨肌。

3.面神经   不发达。运动支支配下颌降肌、颈皮肌和部分舌骨肌;感觉支分布于外耳部。

4.舌咽神经   分为三支:舌支、喉咽支和食管降支;喉咽支又分出喉支。舌支、咽支和喉支分布于舌、咽和喉的黏膜及腺体、喉肌。食管降支细长,沿颈静脉向下行,分布于食管;至嗉囊处与迷走神经的返神经汇合,并分支于嗉囊。

5.副神经   很细,出脑后立即加入于迷走神经;出颅腔后只有一部分再从迷走神经分出,成为副神经的外支,支配部分颈皮肌。

6.舌下神经   集合成前、后两个根分别出颅腔,汇合后又与来自第1、2颈神经的交通支连合,并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间有交通支。舌下神经的两终支为舌支和气管支。舌支细,支配舌骨肌。气管支细长,沿两侧气管肌而行并埋于其内,支配该肌;在鸣禽尚支配鸣管的固有肌。

(三)植物性神经系 1.交感系

交感系的交感干有1对,从颅底沿脊柱延伸到综尾骨,也具有一串椎旁神经节,但颈前部、胸部和综荐部前部的神经节与脊神经节紧密相连,因此交通支不明显。

交感干的颈段行于颈椎横突管内;颈前节很大,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另有一细干同颈总动脉伴行,称颈动脉神经(n. caroticus)或椎下干(truncus subvertebralis),也具有神经节。 交感干的胸段,每一节间支分裂为背、腹二支,包绕每一肋骨或横突,背支较粗;胸段分出的脏支有心肺支和内脏大、小神经。 交感干的腰荐段被肾盖住,较粗;分布于输尿管、输精管、输卵管、泄殖腔和泄殖腔囊。

禽交感系还有一支特殊的肠神经(n. intestinalis),由肾后端交感干分出的神经纤维形成。肠神经从直肠后端处起在肠系膜内沿肠管向前延伸,直至十二指肠终部,具有一串神经节,发出细支到肠。

禽植物神经系模式图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副交感系

颅部副交感系的节前纤维也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出脑,其分布与哺乳动物相似。头部的副交神经节有睫状节、翼腭腹侧节和背侧节、下颌节;但未形成集中的耳节,仅在舌侧面的神经丛中有一些分散的小节。

迷走神经较粗,根部有近神经节;由颈静脉孔出颅腔后,伴随颈静脉向下行,在胸腔入口处甲状腺附近具有远神经节,即结状节;在此以后分出返神经折向上行,分支于气管和食管,而与舌咽神经的食管降支相连接。迷走神经在分出返神经后,分出肺丛和心丛;然后左右两神经在腺胃处汇合而成迷走神经总干,除分支于胃、肝、胰、脾外,分叉后进入腹腔节。迷走神经在十二指肠后端也有分支加入肠神经。

荐部副交感神经形成盆神经,加入阴部丛,由其分出阴部神经;节后纤维分布于盆腔器官,包括输尿管、输精管、输卵管和泄殖腔等。阴部丛也有纤维加入肠神经。

三、视器 (一)眼球

较大,家禽等白昼鸟的较扁。巩膜较坚硬,后部含有软骨板;前部有一圈小骨片形成巩膜骨环(annulus ossicularis sclerae)。角膜较凸,面积相对较小。虹膜内的瞳孔开大肌和括约肌均为横纹肌。睫状体的睫状肌也由横纹肌构成,它除调节晶状体外,还能调节角膜的曲度。视网膜较厚,在视神经入口处形成特殊的眼梳膜(pecten oculi),含有丰富的血管,伸入玻璃体内,与视网膜的营养和代谢有关,因禽的视网膜没有血管分布。晶状体的外周部形成晶状体环枕(pulvinus annularis lentis),与睫状体相连接。

鸡眼球纵剖面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二)辅助器官

眼睑无腺体;下睑活动性较大。瞬膜(第3睑)发达,由两块小的横纹肌〔瞬膜方肌(m. quadratus nicititans)和瞬膜锥状肌(m. pyramidalis nictitans)〕控制,受外展神经支配。

泪腺较小,位于下睑后部的内侧。瞬膜腺(gl. Memb. nictitantis)较发达,又称Harder氏腺,鸡为淡红至褐红色,位于眼球腹侧和内侧,分泌粘液样物质,有清洁和润湿角膜以及便利瞬膜活动的作用。

禽眼球无退缩肌,只有两块斜肌和四块直肌,而且都不很发达。

四、位听器

禽耳也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部分。外耳无耳廓,只有很短的外耳道;外耳门遮盖有小的耳羽。中耳只有1块听小骨,称耳柱骨(collumela);中耳腔有一些小孔,通颅骨内的气腔。内耳的3个半规管很发达;耳蜗是略弯的短管,不形成螺旋状。

禽位听器模式图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