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pdf 随笔:读书笔记

随笔:读书笔记

#随笔:读书笔记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最近终于读完了吴军老师的《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 (3.14~3.29),大概两周时间吧,本文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 上半篇

序言中介绍了“命” 和 “运”的关系,命 和 运 决定了人的一生,这里我也引入提到的名言: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语言; 注意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

我们不深究是谁说的了,接下来书中详细描述了商业的本质,从经营和管理的秘诀–没有选择的好处入手,讲述了一些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吴老师还给了一个“第三眼美女”的比喻,从中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有些产品后者会居上,前两个阶段是让少数感兴趣的人体验或者关注,后续第三个阶段才是普遍被大众接受的阶段。

共享经济的本质及未来经济的走向,这里提到了创业的成功,目标一定是扩大经济规模,创造社会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是节省,缩小经济规模。

期间也提到了合作经济,众筹经济的新的生产关系,其实也跟新产品的三个阶段相似。

关于创业,书中提到期望值最大化原理,设置好收益函数让收益最大化。

书中也提到以小博大的颠覆式创新,其实商场之争对比新旧时代之争,是新的技术、新的创新、新的生产力、新的效率之争。

关于工作,拒绝“伪工作”,这里告诫我们,工作是做不完的,要想做好,要在工作中做减法,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高效率,并不是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而是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 其中提到了 10000小时定律,努力10000小时 真的可以成功吗? 如果只看 10000小时,其实有些断章取义了,其实是 努力有效的高效的 10000W小时,简单的重复 10000小时的工作 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书中提到了五级工程师 和 职业发展,这个溯源于著名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曾经给出过一个五级物理学家的划分。吴军老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五级工程师”的划分: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大部分人都在第四级 和 第三级。

书中也提到了投资观,如何培养风险意识、如何投资、以及投资中的一些误区,如何围绕投资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读书心得 – 下半篇

下半篇,吴军老师主要围绕人生的智慧展开探讨: 比如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成功只是达到幸福一种手段。这个世界没有欠我们什么,保持平常心。我们生活在新的商业文明的时代,大部分人的父母还是从农耕文明过来,父母与子女之前难免有隔阂,试想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现在200多年,而我国的高速发展到现在的阶段用了不到1/4的时间,建筑、城市都能跟上商业文明,但是人的思想,难免难以改变,如何引导父母、劝解父母接受新时代的思想,如何让父母在这个时代成熟起来,作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也是一样,如何跟上未来孩子所处时代的节奏。

书中提到向死而生,人终究是要离开的,但是自己的后代会接受当下的先进的思想,继续发展延续,时代才能进步。

人生需要做减法,时间总是有限的,要分清西瓜 和 芝麻,比如为了几块钱的优惠券花费大量时间去凑单 或者 双十一守到半夜,省几块钱,如果这些时间用到人生更有意义的事业上,事业的成功,是多少这些事情优惠换不来的。

书中提到大学之道,如何在大学学习,技能教育 和 精英教育,也介绍了西点军校、哈弗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的精髓,即做精英教育 而不是技能教育。

书里也提到庄子、还有起跑线、还有玻璃心以及人生阅读的意义, 好好讲话,如何说服别人,仅仅靠讲道理是不行的,有可能别人没有跟你在一个层次,正如庄子所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书中也提到了google一些管理智慧,如何让公司延续,为什么公司会有内部创业,任何行业都有衰落的时候,公司在现有业务鼎盛的时候,回去探索其他新的业务,以保证公司可以在目前很核心的业务衰落的那个时候,有其他的业务可以在它所在的时代,让公司继续延续发展。比如我们看到的从信息技术行业,迎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比如开始的服务器到微机、到目前的手机,没有一个行业是永不衰落的。

google自己的母公司Alphabet 旗下很多子公司,都在处理不同的业务,虽然目前不是核心,但是在不久的未来,谁又说的清楚呢?

总结

感触颇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