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个取经团队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得是唐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游记的团队精神是什么 《西游记》这个取经团队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得是唐僧?

《西游记》这个取经团队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得是唐僧?

#《西游记》这个取经团队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得是唐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僧带这个团队实属不易,面临着诸多困难。

从外部看,这个团队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困难重重,诱惑多多。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八十一道关卡,任何一关过不去,不仅取经大业难成,团队本身也将万劫不复。

从内部看,团队成员复杂,唐僧的徒弟们都是有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能力品行参差不齐,价值追求各不相同。孙悟空是团队中的技术骨干,但个性倔强不受约束,难于管理;猪八戒,本领不大,欲望不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沙僧虽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无欲无求,但也是一位短板明显的成员。

正如佛祖如来所言:

(孙悟空)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

要带领这样一个团队,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确实是考验团队领袖的高难考题。应该说,在这场大考前,唐僧经得起考验,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可以说,在这个团队中,孙悟空开过小差,当过逃兵;猪八戒动辄“散伙回高老庄”,沙僧则随大流缺主见。唯独团队领袖唐僧,从来没有任何犹豫彷徨。可以说,在取经过程中,唐僧哪怕稍微动摇那么一次,这个团队就会土崩瓦解。

在西天取经团队中,唐僧的角色是师父。

这个师父,就是导师,是团队精神的塑造者、引领者,肩负着教育团队成员的巨大责任。信仰教育,不靠说教,靠教育者本人的信仰坚定,如此才能激发团队成员的信仰。唐僧本人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百折不回,这是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唐僧是个好导师。

识人与用人

教育者,还需要善于识人用人。

教育者首先要学会因材施教,引导受教育者在做事中成就自我。人事人事,会识人用人,才能成大事。

看看现代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最早的企业管理者多半是车间主任出身,后来则是财务主管出身,再后来是人力资源主管出身。这里面暗含着一个逻辑 :一个企业,在原始阶段,靠技术立身;中级阶段,靠资源发展;成熟阶段,靠用人发展。正如原始社会,谁最会打仗,谁就能当酋长,因为生存是第一需要。进入文明时代,谁拥有资源多,谁能当首领。最后则是,谁最善于用人,谁最有竞争力。

唐僧很了解自己“学生”的长处短处,因此能够知人善用:悟空本领大路子广,让他承担安全工作;沙僧踏实本分,适合担任后勤主管;八戒毛病不少但具有情绪价值,可以维持团队内部关系。唐僧作为“团队导师”,则负责掌控团队终极目标。在这个团队里,每一个成员都不可或缺,每一项人事安排也不能错配。

还用历史说话。唐僧的教育管理智慧,也可以用刘邦与项羽来加以印证。

论个人战斗技术,十个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一直以武功高强而自得,很瞧不上没啥本事的刘邦,到最后居然说“我们单挑,一决胜负”。刘邦则笑嘻嘻地说,“我不和你角力,我和你斗智”。因为刘邦明白这个道理:作为领导者,自身专业能力强,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善用专业人士,才是核心领导力。

刘邦手下有经济管理大师萧何,有军事奇才韩信,有顶级智囊张良,能让这些一等一的人中英才为自己效力,这就是刘邦的本事。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用不好,最后弄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除了一身好武艺,项羽其实短处不少。

项羽其实和孙悟空一样,适合担任一个团队的技术骨干,却鬼使神差地做起了团队灵魂,最后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从管理学角度看,项羽倒是适合给刘邦做手下。但项羽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出身好、本事大,理当做天下之主,却不知刘邦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项羽的悲剧在于,原本只具备技术骨干的资质,却被安置在董事长的位置上,而且自己居然也认为自己就是董事长的最佳人选。德不配位,最后必然以悲剧收场。

刘邦早年江湖闯荡,与三教九流的交往,都成为他成就大事的资本,刘邦没啥技术,但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善识人、会用人,哪怕最后当上皇帝也会高唱《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因为刘邦自己没技术,所以他特别重视技术人员。而项羽自己是技术高手,所以一般技术人员他都看不起。这种人如果只是一般白领,倒也无妨,你清高自傲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一旦被放在领导岗位上,那就必然导致悲剧。

识人用人的另一个要义,是能容人之短。因为,基于人性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譬如,唐僧本人堪称道德修养的高峰,但如果以这个标准要求他的徒弟,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好在唐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信仰坚定,意志刚强,面对名利财色毫不动心,但他绝对没有道德洁癖,没有因为自己道德高尚而看不起徒弟的道德缺陷,相反,他很理解很包容动机不纯、具有许多人性弱点的徒弟。以猪八戒为例,他几乎具有人性中所有的主要弱点,例如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唐僧却能够大度包容,激发其善心善念;这个猪八戒一路上还不断鼓噪散伙,动摇军心,唐僧也总是既往不咎。这样的包容,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使他们共同参与到最伟大的事业中来。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唐僧从来没有因此鄙夷训斥,相反倒是时时关怀体谅“八戒食肠宽大”,多吃多占的事情总是想着八戒,平时也如宠溺幼子般对八戒的诸多毛病采取宽容态度。

海纳百川,不仅仅是指吸纳多种异质元素,其实还指能够包容一些对立的甚至是负面的元素。大海的博大,除了能够吸纳多种元素外,还在于它具有能“藏污纳垢”而却不“同流合污”的本领。

唐僧非常清楚,生而为人、为神,免不了存在性格上的一些瑕疵和人性上的一些弱点,在完成取经这一伟大使命面前,这一切都是可以包容、可以引导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完成伟大的神圣的使命而努力,这才是一个导师、一个领袖应该做到的。

由此看来,作为一个教育者,如果具有不粘锅性格和道德洁癖,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吹毛求疵,斤斤计较,只能使得伟大的教育使命毁于一旦。

但是,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唐僧对于一些小错可以不计较,但是一旦徒弟违反团队核心价值则必然予以惩戒,并不惜驱逐团队核心成员。对于违规者必要的纪律威慑不可缺少,例如对于孙悟空这样桀骜不驯的员工,紧箍咒有时就显得必不可少。

利益共同体

唐僧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将团队整体利益与成员个体利益加以整合。请看,取经这一伟大事业一旦完成,整个团队无上荣光,唐僧本人自然功德圆满,而团队中这些有着“犯罪前科”的成员都能 够脱胎换骨成仙成佛,这样的最终激励政策确实极大调动了所有成员的积极性。西天取经团队成分复杂,修为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一旦取经成功,所有团队成员都能够位列仙班,可以洗去以往罪愆, 获得不坏金身。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完成取经大业之后,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菩萨,沙和尚为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最终,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功德圆满,皆大欢喜,这是团队利益的最大化。

一个社会,一种理论,哪怕远景再美好,如果忽视社会成员的利益,一味用高大上的道理与信仰要求众人、约束众人,那是对其成员的不负责任,也是难以持续的。

利益共享,也是教育的要素之一。教育的神圣使命在于:教育既为社会谋长远的发展与幸福,也为受教育者本人谋发展与幸福。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与学生、社会与个人都是利益共同体。

古典名著,具有多重价值。无论我们从哪个视角切入,都能够获得极为丰富的启示,得到许多智慧的启迪。

在这个意义上,《西游记》就是一部教育启示录。

来源: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编辑:苗苗、姜雯婷(实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