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考研丨“我这半年白学了?!”2022院校改革汇总,又是一篇你不可错过的干货好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方哲学史马工程百度网盘 哲学考研丨“我这半年白学了?!”2022院校改革汇总,又是一篇你不可错过的干货好文!

哲学考研丨“我这半年白学了?!”2022院校改革汇总,又是一篇你不可错过的干货好文!

2023-12-21 1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喽各位童鞋们,小涵学姐来迟啦!

以下内容请务必认真读完!!!

首先我们来看

“A”类院校:

/1.北京大学/

逻辑学的改革也是今年的大趋势,其他院校的逻辑学也基本都仅保留数学三;意向北大宗教学04-06方向的考生要注意,“中国”换成了“中西”,一字之差,多了一整个大学科!

/2.复旦大学/

没错,复旦的逻辑学也仅保留了数学三。

/3.中山大学/

这个调整很微妙,2020也曾修改代码,但考试内容并没什么实质变化,还需考生后续多关注。

接下来是

“B”类院校:

/1.南开大学/

南开的改革,主要是两点:

一是马哲只能选西哲,而不是在中、西之间选考;二是逻、伦、宗、美、科这几个专业不再考西哲或者中哲,而专注于各自二级专业内容的考察。

对于本次改革,南开公开的新参考书仅两科目:

伦理学:

1.《伦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美学:

叶朗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应的,南开大学部分科目代码微调,不必太在意:

845中国哲学史——844中国哲学史

846欧美哲学通史——845欧美哲学通史

/2.黑龙江大学/

本项改革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毕竟专业课一马哲原理取消,改成马哲史;而专业课二中外哲学史的占比变为各50分,另有50分给了哲学专题(各方向不同)。以下给大家找到了改革后的新参考书,快快复习起来吧:

专业课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

专业课二:

中外哲学史部分:(所有方向必答,100分)

(1)《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西方哲学史》(马工程教材),《西方哲学史》编写组,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19年

(3)《西方哲学史》,张志伟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各方向选做部分:(占50分)

哲学:

(1)《简明哲学通论》,孙正聿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哲学导论》,孙正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哲: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研究》,柴文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外哲: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马工程教材),《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21年;

(2)《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2000年;

(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

科哲:

《自然辩证法概论》,黄顺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伦理:

《伦理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美学:

(1)《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美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十五讲》,衣俊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国学:

《中国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宗教学:

《宗教学纲要》(第1编和第2编的内容,不包括第3编),吕大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总结一下就是,选“哲学”(哲学一级学科专业)的需要学习哲学通论,选中、外哲的需要学现代的内容,其他个方向需要学各自专业的内容。

/3.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大改大类招生,共计划招22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上岸的概率,无需慌乱。

/4.东北大学/

哲学原理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杨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同济大学/

同济由任选变成了限选,我已经在表格中将代码翻译为具体小学科,相关考生注意认真查看哈!

/6.苏州大学/

新增学科:城市哲学

/7.西安交通大学/

这个改动其实在我看来是个好消息,往年因考察形式逻辑使很多考生望而却步,如今改成常规的中西哲学史,反而给喜欢西安交通大学的童鞋们开了扇窗,2023考研党可以考虑一下了~~

再来看看

“C”类院校:

/1.上海大学/

何谓一加一?看到这里,还记得我开头说的话么?“有些学校打着给学生减负的旗号……”没错就是上大。上大专业课二原是从中哲史、西哲史和马哲史之中选做(据说大部分同学都会选西哲史),现在只考马哲史,同时加上了马哲原理的内容。

一起看一下哲学基础理论的参考书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或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或最新版

/2.安徽师范大学/

该校中国哲学的地位堪忧

/3.四川师范大学/

有点逆潮流的改革

最后是几个未上名单院校(虽不在学科评估单中,但有的是真香):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上海财经大学/

上财哲学综合试题原可在中、西、伦理三种类型的题目里任选16道题(名解16选10,简答8选4,论述4选2)作答,按照试卷的分值设定,可只准备两门学科(如西哲史+企业伦理)。

但是最新的考纲显示,哲学综合不再出现“任选”字样,可能暗示着考生需要将三门学科全部涵括,因此建议同学们三门学科一起复习!

(另21年9月23号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直播中,副院长透露“哲学综合仍采取选做”,是否复习第三门学科,同学们需自行考虑。)

/3.华中师范大学/

明确一志愿不区分研究方向,之前中西马是有公布名额分布的

/4.江西师范大学/

看到这里,想放弃了是吗?

那么我想问问你,你慌,别人不慌吗?

如果大家都放弃,那么今年谁上岸呢?

小涵学姐在这里奋力呼吁大家,尽量不换学校!!!为什么呢?

1. 换学校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比复习一门新学科代价大。

2. 若院校大改,那么很可能是逆袭的好机会,也许分数降低,也许竞争力变小。

3. 其他学校也有可能改革,不改的学校也可能本就是热门。

4. 临时换学校可能要降低目标院校层次,在面对后半程的艰苦复习时你真的会甘心吗?

那么什么情况可以换学校呢?

1. 院校招生名额缩招离谱,如今年北师大马哲专业一共招11人,其中保研名额为10人 ,我查看了夏令营优胜者名单,符合资格的满10人,还有很多备选。那就意味着,今年马哲可能只剩一个名额!!此时,可以考虑换同校其他专业或者其他院校。

2. 院校考试科目大改,同时你认为难度过大,不能胜任,此时可以选择改成考你之前准备过的科目的院校。

3. 之前定的目标过高,自己的复习情况又不乐观,可以考虑降低层次择校。

那么,在不换学校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才能提高上岸的概率呢?

1.精准定位。立刻去学校官网确认清楚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变化,明确自己应该放弃哪些科目、增加哪些科目的复习。

2. 尽最快速度着手复习。立刻准备新的参考书,针对改变科目制定完善的复习规划,尽量一科目不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尽快恢复到现阶段该有的、全学科冲刺状态。

3. 停止焦虑。就现阶段来讲,焦虑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任何意义,除了会影响复习进度以外。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把最多的时间尽可能地利用到复习上,提升自己的上岸概率,而不是现在就在考虑自己考不上怎么办,那是初试过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可以充分思考的事情。现在需要想的和做的,都仅仅是复习而已。

本文中涉及的数据为帮助学员择校的学业规划师小涵学姐耗时一天时间一点一点搜集整理来的,同样经历过考研临时改革的我此时与大家感同身受,生怕错过一点改革细节。希望本文能够真切的帮到大家,同时提醒大家,直到考研前一天,都要实时关注院校信息,切勿只顾埋头苦学!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永远、永远、永远

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