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已有人确诊!近期多人“中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安有没有确诊病例在儿童医院去过的 警惕!已有人确诊!近期多人“中招”

警惕!已有人确诊!近期多人“中招”

#警惕!已有人确诊!近期多人“中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警惕!

近期

江苏已有多例鹦鹉热病例报告

警惕!已确诊多例!西安疾控发布提醒

西安也有人“中招”

近日,西安14岁的点点(化名)无明显原因发热4天,体温波动38.5℃-40℃,伴有头痛和轻微的咳嗽。

在流感”高发期,按流感自行服药好几天,仍然高热不退,体温一度飙升至40.5℃,于是在当地医院治疗。医院胸部CT检查报告: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连续三天高热不退后,又转至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2天后的检测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鹦鹉热衣原体。

图源网络

追诉病史,家人2月前买了2只鹦鹉当做宠物养在了家里。

那么,鹦鹉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会以一种鸟来命名这个病?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而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禽类的衣原体。

再简单一点说,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禽流感,能让人有发烧、肺炎症状的衣原体。

传染源: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以鹦鹉最常见。因最初发现这种疾病在喜欢鹦鹉的人中最为普遍,因此命名为“鹦鹉热”。

鹦鹉热衣原体的传染源除鹦鹉类以外,全世界还有很多种鸟类可携带该病原体,如鸽子、海鸥、鸭子等,所以该病又称为“鸟热”。

传播途径有哪些?

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于感染禽类的鼻腔和眼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和羽毛当中。

人通过吸入禽类污染区域的气体、粉尘或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而感染。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与禽类和鸟类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

当鸟类和人密切接触时,可将病原体传播给人,人就可以感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且易复发。已有报道鹦鹉热衣原体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感染后症状有哪些?

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潜伏期约1~2周,临床症状有反复高热、寒战、头痛、咳嗽等,多有肺部浸润如肺实变,肝功能损害也不少见。

如何预防鹦鹉热?

目前还没有预防鹦鹉热的疫苗,所以,主要从切断传播途径方面来减少感染:

☑ 非必要不接触鸟类是最主要的预防办法,如因故接触鸟类的时候,需严格戴口罩,勤洗手等。

☑ 同时,不使用鸟类制品,不接触鸟类的羽毛,做好鸟舍的清洁消毒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鹦鹉热病例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跟接触鸟类有关,尤其是宠物鸟。

如有接触鸟类的经历,并出现发热等类似流感样症状,同时有肺炎的表现,且一般抗感染疗效不佳时,需警惕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近期广东省中山市报告1例H3N8病例,病例为女性,56岁,既往有多发性骨髓瘤等基础病史,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家周边有野禽活动史。中国疾控中心对病例标本复核检测,结果为H3N8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症状是什么?

如何预防?

你最关心的,一次说清楚

1. 人感染禽流感后,有什么症状?

刚开始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像流感一样的症状;严重的会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死亡。

比如,H7N7、H9N2、H7N2、H7N3、H5N2、H10N7型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2-4 天,平均 3 天。具体临床症状不一样,感染 H9N2 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感染 H7N7 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

据目前研究显示:H5N1和H5N6亚型的病死率均超过60%,H7N9亚型近40%,即便病死率较低的H9N2亚型也有6% 。

2. 为什么突然出现人感染的禽流感?

其实,禽流感一直存在。而人感染,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它不会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

不过,为什么会出现人间禽流感的情况呢?一篇由中疾控研究人员撰写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进展》中分析“人间禽流感多发于东南亚地区”的原因中就谈到:

这一地区湖泊、滩涂、沼泽地及稻田多,是候鸟的主要集散地;

养禽业发达、水禽多并以散养为主;

农贸市场多、小摊小贩密布,活禽流动量大、居民喜买活禽并有亲自宰杀习惯等造成了这一结果;

爱鸟和护鸟意识不断增强,野禽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野禽与家禽、家畜,甚至与人的接触机会增多。

也就是说,有机会多接触到禽类的人,更容易被感染上。比如,养殖场工作人员、爱吃野味的人等。

3. 我们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不接触病死家禽,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减少与禽类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接触病死家禽。

接触病死家禽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要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接触病死家禽的情况。

发现病死家禽,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向农牧业兽医和卫生部门报告,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禽类爱好者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笼舍的卫生清洁,鸽舍、鸟笼要特别注意卫生,注重日常消毒,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以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禽类从业人员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的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的清洗。

来源: 起点新闻 编辑: 燕子 审核: 临风

点击在看,转发周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