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城墙的古往今来,600年中见证了古城的风韵和岁月的沧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安城墙历史简介250字 西安明城墙的古往今来,600年中见证了古城的风韵和岁月的沧桑

西安明城墙的古往今来,600年中见证了古城的风韵和岁月的沧桑

2023-10-19 2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墙角楼传说

西安城墙四角各城楼叫“角楼”,如果能够绕城墙走完一圈,就会发现惟独城墙西南角是圆形的,其他三个城角则是方形的。这一点,有不少“老西安”都不知缘由,有人甚至将此与风水联系,猜测这样的建筑结构是故意而为,可能为了祈求上天,保江山千秋万代。

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实则是城墙转角处突出墙体的实心台,准确的名称应该为“角台”,其上的建筑为角楼。城角外形不同出现在明朝,圆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韩建修的“新城”角台遗址。明代在修建城墙时,朱元璋下令角台向外扩张了三分之一,唯独没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墙角台原貌。当然很多读者又会问到,为何只有西南城角没修缮,这里面可是有两段传说。

据说,西南城角处于地震带上,只要角台被人修成方形的,修一次就出现一次问题,最后没办法只能保留圆形。还有一个传说是,明代城墙修建之前,西安有位王姓老太太,遭受儿子和儿媳折磨,最终饿死在街头。当地父母官得知此事后,在西安城墙西南角台附近,将老太太的儿子和儿媳问斩。大家认为二人无德不孝,方形代表着堂堂正正做人,因此未将此角楼改变形状,所以现在看到的西安城角还保留着当初的风格。

城墙的军事防御

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上,都有不少突出的部分,许多读者都问它是什么,古代到底有何功能?城墙外侧突出墙外的实心台叫敌台,也称马面、墙台。

之所以称为马面,据说是明代将城墙修筑的这种结构,形象地认为是由98匹马组成的军阵,98座敌台犹如昂首挺立的骏马,所以将马头的位置叫做“马面”。据记载明西安城墙上共98座敌台,1982年实测只有91座,经修复现有敌台93座。每座敌台相距120米,宽度为15-24米之间,向城墙外突出7米。

敌台为增强城墙防守面,以利于守城而设置,使士兵作战视野开阔,战术运用灵活。敌台上面修建有敌楼,也称卡房、铺房。清乾隆年间重修敌楼90座,1982年实测时敌楼无一存在。1986年至1989年,西安重新修建12座敌楼,其中南城墙7座,东城墙5座,恢复了明代城墙上敌楼的建筑形制。

登临西安明城墙,你会发现在高大的墙体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这就是马面(或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

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它的一般宽度为12-20米,凸出墙体外表面8-12米,间距为20-250米(一般为70米)。符合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中的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使用冷兵器的时代,这个距离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城在人安,人在城兴

西安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创造着、续写着。

那个以钟楼为中心以城墙为轴线码成的四方城,犹如戴在西安人脖子上卸不掉的珍珠项链,熠熠生辉,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古时城墙上是守城的士兵巡狩、作战、居住的地方,晨钟暮鼓一响,就是城市的一天。

而如今城墙变成了著名的网红景点,游客们走在城墙之上,感受古城的风韵和岁月的沧桑,而城下永远不变的是老百姓的一方天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