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姓-迁徙分布分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裴氏来源 裴姓-迁徙分布分类

裴姓-迁徙分布分类

2024-07-09 1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稷山裴氏:早在唐朝,唐玄宗时的宰相裴耀卿家族就在稷山,他和他父亲的坟墓都在稷王山上。明隆庆五年(公元1517年)稷山裴氏还出了一位进士,名叫裴赐。明清时期稷山有沙沟裴氏。相传,明崇祯年间,为躲避满门抄斩之祸,从闻喜逃至稷山沙沟,发展而成。当时,裴金、裴银、裴铜三人弃家外逃。先至曲沃大李村,有一人留下,其余二人来到稷山沙沟山中,裴铜见此地山环水抱,草树蓊郁,就停下脚来,辟草莱,建立家园。他就是沙沟裴氏的始迁祖。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前,沙沟裴氏发展至一百余户。这一年大旱后,沙沟裴氏只剩5户。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大村大户。

夏县裴氏:夏县是裴氏在晋南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据《裴氏世谱》记载,中眷裴之后裴清于明永乐间徙居夏县。其六世孙裴一谏举明经,官唐山、山阳知县,祀乡贤。其子裴章美,明万历戊午(公元1618年)举人,永清知县,祀乡贤。他曾为《裴氏世牒》作跋。清朝裴家矫为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227名进士。

平陆裴氏:裴度后裔裴郁于宋初避乱兵,从闻喜县梨园镇(今礼元镇)移居平陆县常乐里冯村。清朝至民国,曾四次修谱:第一次,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第二次,清嘉庆十三年 (公元1808年);第三次,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第四次,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1989年又修了新谱。另外,临猗县陈庄村裴氏有《裴氏世谱》残本。据当地老人回忆,陈庄裴氏是元朝末年明朝初期从河津苍底村迁来的。

运城市各县市均有裴氏聚居。临汾市的裴氏集中在乔李镇乔李村和贾得镇南垣村。邯郸市永年县临谄关裴氏即是明末从临汾市乔李镇迁去的。南垣村裴氏明朝从闻喜县迁来,清朝乾、嘉时期很旺盛。

灵石裴氏:灵石裴氏的始祖是裴泰,明朝举人,博野县知县,迁居灵石。其子裴继芳,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裴章时灵石裴氏分东裴西裴。东裴居河南村(现为金旺村),后分为五支:裴耀为北眷一支、裴炳为南眷二支、裴矩为东眷三支、裴永为西眷四支、裴炜为中眷五支。灵石裴氏曾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等五次修谱,发展演变历史清楚。1989年又修了新谱。

平遥裴氏:平遥裴氏属东眷裴,裴度的后裔宋银青光禄大夫裴见素卜居平遥县阴庄(今山西平遥金庄村)。其后,有一支迁西戈山村,即永安里四级,这一支又分出东支股、西支股、窑底支股。现在平遥裴氏是全国县级裴氏人口最多的。

太原裴氏:太原裴氏自明朝始,从闻喜迁居晋阳。明朝出了两名进士:裴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八名;裴希度,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二名进士。裴铉,宫计部郎,初赠承德郎、都察院经历,再赠奉直大夫、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裴希度,太常寺少卿,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修太原裴氏家谱。

阳曲裴氏:清朝出了一名进士,即裴谦,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八名。

泽州裴氏:泽州裴氏自称是裴行俭的后裔,于元朝进士裴仕仪自河东迁泽州大阳镇河东村,又迁下村,再迁大阳村自裴荣始。明、清两代曾四度修谱:第一次,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第二次,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由裴寀修撰;第三次,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裴照修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由裴鎏撰,曲沃裴志灏作序。泽州裴氏在明朝出了两位进士:裴骞,明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年)辛巳科第三甲第147名进士;裴宇,明嘉靖二十年 (公元154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裴宇,字子大,明泽州大阳镇人。明嘉靖辛丑科(公元1541年)进士。官翰林,至礼部尚书。南京振武营兵变,骄纵不可制。裴宇前往处置,谕以祸福,旬日而定。后转工部尚书。有《内山集》。明弘治间,泽州裴春名列《明史》第二百九十六卷《孝义传》。

⑵河北省:

永年县临洺关裴氏:据永年县临洺关裴氏家谱裴际昌序称,临洺关裴氏乃是明末李白成起义经过平阳府时,乔李村的裴氏逃离故土,先至邯郸,继至界河(今河北永年南邯),最后卜居临沼关。清乾隆年间,平阳府乔李镇修裴氏家庙,临洺关裴氏还出了分资银若干两。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主持修撰了《河北永年临馅关裴氏宗谱》所载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三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直隶邯郸人裴大夏中戊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三名进士,不知此人与临洺关裴氏是否有族属关系。1989年,临洺关裴氏又修有新谱。

清苑裴氏: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裴显相中己酉科第三甲第二十八名进士。枣强裴氏,始祖裴宪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由山西迁于冀州枣强(今河北枣强)大吕木村,裴春元由大吕木村迁居大江官,裴简由大江官迁西裴庄。曾修有简谱。

⑶山东省:

荷泽裴氏: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至荷泽,后又分至东明、曹县。东明裴庄有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所修白布本《裴氏宗谱》,白布本,从始祖裴开德至第十九世。他们从二十一世起的字辈谱为:诗书传家,金榜题名,荣华富贵,天子万年。

另外,潍坊、寿光、泰安、东宫等地也有裴氏聚居地。他们也相传是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去的。

江苏省:

裴氏在江苏省有广泛的分布。苏南有宜兴、武进、江阴、丹阳、丹徒、句容等地的裴氏,苏北有阜宁、泗洪、泗阳、仪征、邗江、扬州等地的裴氏。

宜兴裴氏和丹阳裴氏的共同祖先是唐末的裴从矩,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其十六世孙裴积四从铜官迁裴塔。裴从矩之裔孙裴希祖于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明末清初迁还丹阳县城。武进裴氏于清乾隆年间出了进士裴直方。

江阴裴氏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分别出了进士裴春魁和裴天锡。丹徒裴氏于清康熙年间出了进士裴之仙。

句容裴氏于清嘉庆年间出了进士裴鉴。阜宁、泗洪、泗阳、射阳、滨海的裴氏相传其祖先从闻喜一迁山东、二迁苏州,元朝末年明朝初期三迁苏北。

阜宁周门裴氏于明清时曾三次修谱:第一次,明嘉清丁卯年(公元1567年)裴襄修撰;第二次,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2年)裴荫森修撰;第三次,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裴思齐修撰。1998年,阜宁周门裴氏裴学瑜先生新修了《裴氏族谱》。

浙江省:

浙江省的裴氏,比较集中于天台县和常山县。

天台坦头裴氏十分兴旺。六百多年之前,他们的祖先来到山环水抱的天台坦头,集中居住于溪南和坦头两个自然村,成为当地少有的旺族。他们恪守“耕读传家,自强不息”的祖训,造就了一批英才。常山裴氏曾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和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分别由裴光晋和黄飞鹏两次修撰裴氏族谱。

安徽省:

安徽省裴氏的聚居地有五河县和黟县。

清乾隆年间,曲沃裴宗锡任安徽巡抚期间,五河裴氏曾和他取得联系,迁入五河时间当更早。黟县裴氏聚居于湾里,南宋绍兴间裴三德自河东徙居皖之黟县北岭鹤山。其十三世孙裴长贞、裴长孙兄弟于明末复迁湾里,为湾里裴氏的始迁祖。裴有耀、裴元荣等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修纂《湾里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江西省:

江西省的裴氏,居丰城、清江、贵溪、南丰、吉水等地。

丰城宝溪裴氏始迁祖是裴哲由闻喜宦游来此,是东眷裴度后裔。元至元二十五~三十年(公元1288~1293年)宦游富洲,见石滩溪畔,山水秀丽,遂筑宅而居。当地裴氏编有《裴氏宗谱》。

清江裴氏的裴汝钦曾中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恩科第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贵溪裴氏南宋初年,裴石涧任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令,致仕后卜居贵溪裴源村。明朝两名进士:裴德泽,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五名;裴近,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二十四名。南丰裴氏曾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编撰了《南丰裴氏宗谱》三卷。

吉水裴氏在明清时也出了两名进士:裴诚,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裴廷络,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

福建省:

安溪裴氏:裴氏人闽的世祖是裴度的第十四世孙裴石湖(贵溪裴石涧之兄)他的曾孙裴一任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令,致仕后卜居于安溪胡头。清流裴氏相传宋元间,有河东裴氏宦闽者家于三山。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裴三郎避乱清流,家于九龙,为清流裴氏之始祖。清流裴氏在明朝出了进士裴应章,他是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二百五十一名。裴应章(公元1537~1609年),字元暗,号淡泉,官至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清流县城关有“宫保尚书”府门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市赤石村裴氏。裴坚字石湖,原籍河南固始。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任福建都御史,而后留崇邑会仙五图四下梅里裴村。明武宗正德年间,居所遭火灾,族众星散,至清朝时才逐渐恢复,蔚为大家族。以上三地裴氏,俱有旧谱传世。

河南省:

河南省是裴氏聚居较多的省区之一。豫西十三县裴氏,枝繁族茂。这十三县是:偃师、渑池、新安、宜阳、洛阳、孟津、登封、巩县、伊川、汝州、嵩县、鄢陵、虞城等。豫西十三县裴氏之始祖为裴成。

裴成的墓志已于1991年8月1日在洛阳水泥厂扩建工地发现。据墓志,裴成是裴度之后裔,属东眷裴,为元明经裴奕馄之次子,生于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农历4月16日,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农历9月9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裴成携弟世英、次子信、三子三,由山西闻喜裴柏村徙居于河南新安县芦院村,长子嵩则迁居曲沃,成为曲沃裴氏之始祖。新安裴裘为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甲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一名进士。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洛阳裴志玺重修《裴氏世谱》十二卷十五册。1995年又有新修《裴氏豫西支谱》。

祥符(今河南开封)裴氏:清末出了三名进士:裴季芳,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第二甲第九十二名;裴季勋,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壬子恩科第二甲第五十九名;裴维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第二甲第七十五名,可谓人才辈出。据《曲沃县志》,他们是曲沃裴氏的分支。

固始裴氏: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有同胞兄弟三人裴志大、裴志刚、裴志高由山西经中原东来,落籍固始。其分支进入安徽霍丘等地。

其他如南乐、辉县、武陟等地都有裴氏聚居地。

湖北省:

湖北省是裴氏分布较多的地方之一,主要有监利裴氏、松滋裴氏、浠水裴氏、天门裴氏等。

监利裴氏:始迁祖裴文达,字圣可,裴度第十六世孙。由湖广景陵官籍监利。官至真定太守有政声。此后监利裴氏得到很大的发展,播散于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二十余县市,如岳阳、石首、洪湖、监利、荆州、桃源、沔阳、枝江、恩施、安乡、竹溪、松滋、建始、奉节、成都、长安、石门、大林、平林等。在监利分布于十多个乡镇,如容城、红城、毛市、福田、汴河、上车、黄歇、朱河、大垸等。监利裴氏的主要名人有五世裴琏和六世裴纶。裴琏,字汝器,号野舟,历官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翰林院编修。裴纶,字景宜,号泊庵,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出补山东布政使。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僖”,赐建裴纶祠。历史上八次修谱,1997年裴来湘主编《监利裴氏分支传略》,族内流传。松滋裴氏 元朝末年,朱元璋进攻陈友谅,形势危急。陈友谅的部将程普禄率部驻扎在松滋县的杨林市。眼看战事不利,前途渺茫,便弃戎归田,在诡河南岸定居下来。程普禄的夫人姓裴,为逃避追查,他便改姓裴为裴普禄,这段河也叫裴家河。裴普禄夫妇原籍江西南昌大栗树。裴普禄便是松滋裴氏的始祖,尔后,发展蔓延,遍布神州各地。松滋裴氏修有旧谱。

浠水裴氏:始迁祖裴万三,字千韶,原籍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北宋末年官兵马提辖。金兵南下,屡献御金之策,不为所用,遂挂冠隐居于蕲邑(今河北浠水)东十里河畔,更名十里河为裴家河。九世孙裴应谦明正德年间遭逢乱世,与家人离散,流落至川、沔接壤之地高龙湾(今四川仙桃),入赘习氏。后迁居汉川南杨林汉江滩地,所居地改名裴家洲。他成为汉川杨林裴氏的始祖。

天门裴氏:北宋仁宗时,裴仁选为江西指挥使,因落籍临江府新喻县孙温村石头街。宋神宗初年,其次子裴裕后以进士出身,为楚北承天府丞;摄篆景陵,爱邑中山水之胜,遂卜居邑东沿湖。他是天门裴氏的始祖。天门裴氏也有旧谱。

湖南省:

湖南省的裴氏主要有湘潭裴氏、常德裴氏和安乡裴氏等。

湘潭裴氏:始祖裴素裕于元朝末年明朝初期为避陈友谅之乱,从原籍江西丰城迁至湘潭。至子孙又有迁善化、衡山、湘乡的。湘潭裴氏曾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2年)、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60年)和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修族谱。

常德裴氏:由湖北监利裴氏析出,明永乐间裴纲(与裴纶平辈)游宦居常(即原武陵)。

安邑(今湖南安乡)裴氏:始迁祖裴纪避乱迁居安邑。明永乐中,裴胜为官大理寺,才智过人,平淮有功。

广东省:

茂名裴氏:包括电白、高州、信宜等地,都有裴氏聚居。据说,1949年,电白裴氏中有500多人被骗加入国民党军队,强迫开赴台湾。

广西:

合浦官井裴氏:始祖裴爽于明洪武年间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迁徙至广东廉州府石康县(今广西合浦)。裴衷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中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进士。历官户部主事、中议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官井曾建有“参议宗祠”。官井裴氏中又扩散至钦州、防城,并有在台湾省、越南者。

四川省:

成都裴氏:始祖裴复一于明洪武年间卜居成都新店子燃灯寺,有三子泰、善、良。其后族姓繁衍,子孙众多,遍布于巴蜀大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曾将成都裴氏始祖及血脉渊源书录清册刊石,以垂永久。

镇雄裴氏:宋朝江西庐陵县安平乡杜翟村(今四川吉安梅塘乡桃溪水口)有裴氏聚居,始祖为裴仁可。其后裔中有迁云南镇雄者,成为裴氏在云南的聚居地。清咸丰十一年(公五1861年)苗民姚三春起义,占领镇雄。在战乱中,镇雄裴氏的族谱丢失,后逐渐恢复

陕西省:

陕西紧邻裴氏的发源地河东,又是隋唐时裴氏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裴氏的聚居应当不少。明清时期,陕西裴氏出了多名进士,这说明裴氏在当地的兴旺发达。渭南两名:裴慧,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士气名,裴绍宗,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十四名。乾州一名:裴卿,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己未科第二甲第八十三名。高陵一名:裴宪度,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二百八十六名。

甘肃省:

榆中裴氏:明朝初期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迁民时,迁至本地裴家湾。在裴家湾祠堂古院中央栽植槐树,以志不忘祖先是从大槐树迁来的。

天水裴氏:聚居于三阳川,后扩散至武山、秦安等地。

安南(今越南):

安南裴氏:明朝初期,裴伯耆家族为安南重臣。洪武中,封陈氏为安南国王,建立宗藩关系。裴伯耆祖、父皆为执政大夫。裴伯耆自幼侍奉国王,官至五品,为裨将。洪武末年,安南国相黎季豫擅权,逐杀陈氏,立其子黎苍为皇帝,改姓胡氏,屠戮忠良。裴伯耆弃军潜回大陆,诣阙面奏安南政变真相。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派大军出征安南。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安南尽平。改安南为交趾,设三司,交趾成为明朝的一个省。裴伯耆授右参议。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动荡中,裴氏大家族也由隋唐时期活动的中心地区:山西、陕西和河南,向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扩散,形成了裴氏遍布全国,

台港澳和海外:

台湾很早就有裴姓的活动。现在台湾的裴姓族人仍有一定的数量。他们远离家乡父老,经常相聚在一起,思乡怀旧,盼望两岸统一。为此,台湾裴姓成立了台北裴氏宗亲会,从事各种联谊活动。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台湾裴姓同胞回国探亲。他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团聚,去宗祠祭祖,到祖坟扫墓。

台胞、山西省平陆县常乐裴尚苑先生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多次回常乐镇探亲。1989年,当他发现常乐裴氏家谱自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修订以来,已有七十三年了,亟待修订,便毅然承担起续修家谱的重任,主持修纂了最新《常乐裴氏家谱》,于当年8月竣稿排印,族内发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