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装甲车(1)――四轮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装甲营有多少车 二战德军装甲车(1)――四轮系列

二战德军装甲车(1)――四轮系列

2024-06-30 0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来不想写装备的,但看到B站里好像还没有这方面的科普,我还是赶紧写一篇抢个头等吧。不过我不单写装备数据,也顺带写写这些装备的一些战例和用途。

                 装备起源

  1933年,纳粹德国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准备以后的对外侵略扩张。而对于从属于这一“无限帝国”的一份子的装甲侦察部队,也逐步开始了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军装甲侦察兵的力量的壮大也就意味着德军军事实力的增强――尽管《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装备任何重装备,即便是警用的防暴车也几乎不行,更别提战场侦察和侦搜的装甲车。但是设计一种“轻型的”,“拥有一定火力,尤其是装备20毫米自动炮和机枪的可旋转炮塔”,“高速的”的一系列车辆的想法,已经出现在德国人的心中(尽管1924年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是经济实力拉跨导致无法深入研究也算是个主要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后定型并生产的sdkfz231/232/263(6轮)和kfz.13/14基本都由民用车改装过来――这样虽然导致了战时这些车辆很快落后并且在恶劣地形上表现不佳,但是在无形之中也降低了被外国JD发现的可能性,还给那些没有像样训练车辆的侦察兵们带来了第一次接触“真正的装甲车”的机会(请记住,装甲车是“panzerspaehwagen”即是装甲侦察车辆,装甲战斗车辆是“panzerkampfwagen”,两者在战场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前者在战斗中最多只能完成监视敌方空降和机动部队的去向,拦截并阻击无反装甲手段的轻步兵以及一些伞兵,而后者则可以发挥自身的火力和装甲优势)。

  (光看文字还不行,必须来几张图冲击读者的大脑,毕竟有时候一张图片比我写几百个字还要打动人一点)

注意,这辆6轮装甲车(由于是极早期型,所以看不出是231还是232还是263)的左前方有着战前的标志性旗子一辆sdkfz231(6rad)和一辆sdkfz232 (6rad)正把炮塔转到3点钟方向,车上还有战前的标志性三色迷彩。早期sdkfz232和sdkfz231的照片,这种车辆本身是由民用车辆的底盘改造而来的,实际作战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第五摩托化侦察营的照片,大伙可能还不懂这张照片中的部队是日后的哪只――陆军第二装甲师,古德里安曾经当过师长的师。这其中有三种装甲车,最前面的是sdkfz231,中间的是sdkfz221,后面的是kfz13           四轮车族的诞生

  德军早期为了训练自己的侦察兵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在四轮汽车底盘上焊接(或者直接用铆钉固定?)一些钢板,打扮成装甲车的模样来进行训练,尽管这些不成样子的车辆可能连30m开外射来的步枪子弹都挡不住。但还是给了侦察兵们一定的驾驶经验,至少有了教具嘛。

这辆装甲车是意大利造的 ,通过观察车牌号可以明白它是党卫军的训练装甲车。

  但即使是我们也看得明白,跟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装甲侦察兵们的培训工作呢?所以在1930年开始,德国军方正式决定引入改装后的民用车辆(装甲侦察兵:看着我,打钱!)来淘汰掉之前的临时改装车辆(所以从文字上来看,德国人害是没有足够能力和财力自行研制一些专用车辆)。戴姆勒得到了这一机会,获得了改装金鹰标准(6 12 N-RW)型民用车辆的合同,35年10月,这些车辆(也就是kfz.13)就已经交付给了机动车营的骑兵团(Kraftfahr-Abteilungen)使用(这次移交了28辆kfz.13和14辆kfz.14。36年九月,又有56辆kfz.13和26辆kfz.14从装甲侦查营转到其他单位去,之后大概只有58辆kfz.13在9个装甲侦查营中,最后的kfz.13在战争爆发之前应该都被sdkfz221取代了――数据来自panzer tract),但是由于性能实在拉跨(即使如此,它的时速最高有70km,车体正面可以抵挡任何距离射击而来的K弹,车体侧面也可以抵挡任何距离射击而来的7.92mm步枪子弹),没有参加到波兰战役中去(今后多用于培训工作)。只是其姊妹型号kfz.14无线电车加入到了今后的战斗中去(至少波兰战役它们是参加了的)。

kfz.13装甲车(其实应该叫“装甲防卫汽车”,它本身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侦察车辆)的一张照片,车上还有一挺mg13机枪(有防盾),通常这机枪还有一个下巴托来减少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

侦察兵们:谁害特么开那些辣鸡车辆?

  虽然kfz.13系列并没有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但是在培训装甲侦察兵上,她们还是很有作用的,尤其是让装甲侦察兵们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遵行准则和条令方面)和不该做的事情方面。

  但是说到底,这一些车辆潜力还是很有限的,毕竟是民用车辆改造的,底盘承载力弱,本身防护也上不了台面,而且也没有通讯设备(旗语),火力也不够。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于是四轮车族中最富有德国技术含量的sdkfz221(最开始编号为pz.sp.wg.35,后来在35年7月更改为了pz.sp.wg.[MG]即是sdkfz221)开始被研制了,1934年这一型车辆开始被研制,35年开始被生产。然而读者请注意,这害是轿车底盘改造的……霍奇801型大型轿车的底盘(sdkfz221,sdkfz222,sdkfz223,sdkfz260,sdkfz261都是它的受众,虽然公路时速很高,但是面对一些泥泞的地面和浅小的战壕时,使用这一底盘的四轮车族都很有可能被困在那里),它正面有了8mm的装甲(相比kfz.13,在装甲上它本身没多大亮点。来自panzer tract的资料说的是8mm35度的装甲是可以抵御步枪或者机枪射击的S.m.K子弹的,但至少得隔开30m才能完全抵御。1939年的车体正面装甲增加到了14.5mm,1942年车体正面装甲因为使用了新的底盘从而增加到了30mm。同时也换装了新的电台),可以旋转的炮塔(虽然装备的是机枪),更加大的马力和更快的速度(在越野上也表现较为不错,公路最高时速80km),最重要的是有了电台(FuG Spr a,一种排级电台,有效通讯距离在半英里左右),这种车辆不仅装备了国防军,还给党卫军生产了一些,出口到中国的数量就不详了。40年9月,陆军装备了约330辆。

  德军侦察队通常行动时至少装备两辆装甲车(其中一辆最好是无限电车),而sdkfz221在早期也算是德军侦察兵的象征了,参与了许多德军的战役,尤其是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的几辆sdkfz221更为有趣。(ss1084的照片我暂时没搞到,但是ss1085,ss1086,ss1087我至少各有一张)

  

这辆sdkfz221车体上还有着伪装观察窗,虽然作用不大,但也算是个有意思的例子。

快速渡河也是侦察兵们的一项应该学会的技能。

  sdkfz222算是真正意义上德军设计师想要的一种产品,符合了前面的设定,装备了更大炮塔和一门2cm自动炮的它乘员也从sdkfz221的2人上升到了3人,跟它的兄弟221一样,它也广泛地参加了德军的各大战役,到了44年停产时,一共生产了990辆。它拥有着对付轻装甲和软目标的能力,在kstn1162(装甲侦搜 1938.10.1)中,它在轻型排中与sdkfz221杂编,第二排三个班,第三排四个班,但是第二班中只有6辆sdkfz221,而三排每四个班都是1辆221和一辆222的配置。但实际上,无线电仍然是硬伤,因为车体空间较小,再加上这么一门炮和弹药所占的位置,sdkfz222使用的居然还是与sdkfz221一致的排级电台!这种37年生产的装甲车还是有一定缺陷。

这是一张第七装甲师第七装甲侦察营的一部在法国战役中的照片,可以看见经过漫长的行军,最前方的一辆sdkfz221的车长都撑起了腮帮。

早期帝国师一部的装甲车停在开阔地上,车牌号就看的出来,帝国师最开始好像有sdkfz221和sdkfz222和sdkfz232这些车辆。

  

战前第三装甲侦察营的一部,一辆sdkfz221正通过刚刚架设好的桥。

  所以为了解决连级以及排级的无线电移动中继站的问题,sdkfz223(原名为pz.sp.wg.35[fu],后改名为le.pz.sp.wg.[fu]即是sdkfz223)出现了,基于sdkfz221底盘研制的它有了可以折叠的天线,装备了FU 10 Se 30 型无线电,最远通讯距离有4英里(约6公里),然而sdkfz261跟它是有区别的。

早期第五摩托化侦察营(也有可能已经成为了第五摩托化装甲侦察营)装备的sdkfz223,其本身拥有一个机枪塔。

这是一辆sdkfz261,注意它防护网向外展开。

  

好吧,这其实是sdkfz261而不是sdkfz223,因为它有着两个向外的防护网。

  

正在度过浅滩的sdkfz260,注意它的桅杆式天线。

  简单来说sdkfz261就是没有机枪塔的sdkfz223,但是它的通讯能力比sdkfz223强得多,装备了FU 12 SE 80电台,最远通讯距离有121公里左右。(当然,这是摩斯电码的通讯距离,语音大概只有40公里)最开始这两型车辆的A型有75马力的引擎,B型则有了90马力的引擎(因为B型有了新的底盘)。  sdkfz261的无线电架子安装的位置也跟sdkfz223不一样,具体位置261无线电架子的前段在车体前部轮胎的左右挡板上方,223则是前段在车体中前部两侧。而sdkfz260没有无线电框架,而是桅杆式天线。(sdkfz260装备了与飞机同频率的无线电,可以让陆军与空军进行通讯)  sdkfz260和sdkfz261都没有机枪塔,相当于丧失了一大部分自卫能力,只能靠乘员自带的手枪,手榴弹和冲锋枪来对付近处的敌人(但是通常也不会让这种通讯车到最前线去)。  所以乘员通常是两人的只有sdkfz221三人的则是sdkfz222,sdkfz223,四人的有sdkfz260(存疑,可能也是3人)和sdkfz261。这些车辆都在德军的侦察营里服役,当然,有些可能会跑到其他单位。另外,他们的发动机都是后置,前部是驾驶位,中间是战斗室。

  

        生产数量和车型细节  

  sdkfz221作为最早使用Horch 801大型轿车底盘的装甲车之一,其具体生产数量如下:

  “1935到1937年间,德国一共生产了143辆sdkfz221,其中14辆由戴姆勒奔驰生产。(这143辆属于第一批次量产型)1937年4月到1938年11月生产了48辆sdkfz221(属于第二批次量产型),1939年6月到1940年8月生产了150辆sdkfz221(第三批次量产型,也是最后的型号,其观察窗和另一些细节方面较前两者差异较大,后面有有图注)。总共是339辆sdkfz221在1935年到1940年8月被生产完毕,装备到了德国陆军中。”

这就是第一批次被量产型的sdkfz221,注意它的观察窗(包括驾驶员左右的观察窗都与第三批次量产型不同)跟下面这张第三批次量产型的sdkfz221的区别。(来自panzertracts的资料)第三批次量产型的sdkfz221直接做到了将方形玻璃和防弹装甲板合二为一,驾驶员可以直接翻开关合它。还请读者注意车体左右(这张图的驾驶员左右观察窗的旁边)突出的倒三角形结构,这也是第三批次量产型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三批次量产型的驾驶员位实照。

  第二批次量产型的sdkfz221与第一批次的观察窗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炮塔上增加了两个细缝(也就是极其狭窄的观察窗口)

图中是第二批量产型,其实第三批次量产型也有这种观察细缝。第五摩托化侦察营战前的一辆sdkfz221      (1.Serie),是第一批次量产型(35年到37年间生产)。

    然而,sdkfz221的性能过于一般,其优势仅仅体现在机动性上,无线电和火力贫弱一直是这一车型的弱点。所以sdkfz221在1940年8月生产完了最后的第三批次量产型后,就再无更多被生产出来了。

  接下来是sdkfz222,它足足有5个批次的量产型,但是根据车体的具体细节和各个量产型的特点,我简单把它们分成三组:1935年到1937年生产的第一批次量产型和1937年4月到1938年11月的第二批次量产型为一组(都各自生产了72辆);1939年6月到1940年1月的第三批次量产型(64辆)和1940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第四批次量产型(232辆)分为第二组;1942年5月到1943年6月的第五批次量产型(550辆)分为最后一组,(一共990辆sdkfz222在二战中被生产出来)以下是我的理由以及它们的具体细节:

  (第一组的区别不大,所以干脆归类为一类,第二组的区别较为明显,但是与第五批次量产型的典型特征相比,它们的细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和第二批次量产型都是使用这种观察窗,在驾驶员身体前部和左右一共安装了4个观察口。第三批次量产型开始使用的观察窗,正面一个大一个小。

  

注意第四批次量产型的轮胎和炮塔侧面的观察窗样式。第三批次量产型跟上面的第四批次量产型在轮胎上和炮塔侧面观察窗口上差异较大。请注意这辆7SS“欧根亲王”山地师的sdkfz222(第五批次量产型)在44年7月后的两张照片,其鲜明的侧面圆形装甲板就是该型号(B型的特征,没错,第五批次就是B型)车体上的圆形装甲板,看到了吧😊

(未完待续……)

           特别的例子?

   我看一些营销H的文章,发现他们不是很喜欢把一些游戏里的装备或者特例说的天花乱坠嘛?😅️    但是却给不出合理的证据或者资料出处,唉,可悲可悲~

  以下内容我就直接从panzer tract 搬过来了(刚开始我看这些车辆看得怀疑人生――因为这是不靠谱的书《重装集结》里面写了的。但是后来想想,毕竟是pt的资料,应该不会出错,所以,大家就当看看乐子了,这种没怎么大量生产的车辆就跟E系列一样,都是现实中的扯淡玩意儿😂️):

"四轮轻装甲车",就是这么命名的……

 “1941年7月,军械局设计了一款基于sdkfz234系列底盘的4轮装甲车(tip:注意,pt这本书中后面写了sdkfz234[用新“八轮装甲车辆”更合适,由于资料杂缺,目前把sdkfz234放入这些要求,设想和指标中是很不严谨的!虽然这一点儿内容就写在sdkfz234系列的主页上😅️]在40年8月5日中被提出,要求有类似sdkfz231〔8轮〕但是装备有风冷柴油发动机的底盘,车体上部以及上部的内部结构与sdkfz231相似,但是采用了更加厚重的装甲,达到了正面抵挡2cm pzgr.的防御,侧面也可以全距离地抵挡机枪和步枪发射的S.m.K穿甲弹。此外,驾驶员的舱门和位置有所改变。[正面装甲是30mm 35度到90度的表面硬化装甲]),

注意这一辆在诺曼底被击毁(可能是警卫旗队,lehr和第二装甲师的车辆)的sdkfz234/2的舱门,是整整的一块。

这一辆战损的sdkfz231(8轮)的舱门是从两边分开的,另外它们车体的观察窗数量也不一样,234是一整块驾驶员观察窗,而231系列则是二块。另外也有231的脑袋加234的车身的记录。

  缩短了后装甲,传动,弹簧等部分的长度。这款装甲车采用了和sdkfz234系列一致的风冷柴油发动机,这款v 910的6缸发动机将使这台重达7顿的装甲车达到每小时最高85km的速度,(这种装甲车在设计上仿佛更适合炎热地区,毕竟不是水冷汽油发动机了),车体正面装甲(不包含炮塔)达到了30mm厚,配上倾斜角读甚至可以达到抵御20mm穿甲弹(pzgr.  根据以前m26潘兴重型坦克的资料,这种小口径穿甲弹100m大概可以击穿31mm的装甲,但是有些数据是34mm和37mm,这里取个中间数吧)的射击,其余部分则可以抵挡7.92mm穿甲弹的射击。

    乘员有4名,车长,前部驾驶员,后部驾驶员,炮手。(机电员估计是车长或者后部驾驶员来承担)装备了一门kwk38 2cm自动炮(10发弹匣)和一挺mg42(奇怪,不是mg34),本来是要预订每个月(43年10月)达到80辆的最高产量,但是最后只生产了两个实验底盘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真是尴尬,不过可能是功能重复,4轮车族的潜力限制已经被德国军方察觉了吧)😅️” 

试验车的底盘

(这个也是未完待续)

 

  (另外,我所提到的电台型号在各种装甲车的装备数量不一,也就仅供参考一下了)

  (那个变种sdkfz247B型我就不写了。)

  欢迎评论区进行补充,也欢迎更多资料提供。

  (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实际上远远没有啊……)

  然后,我就推荐一波我的免费pdf图册……欢迎私信领取。

杂七杂八

有四装的山猫有党10有💀也是💀有20装有警卫旗队有2装2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