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装机模拟器的配置要求是什么 【实用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实用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实用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注B站up主:Lo-diamond-heart,查收更多学习资料!!这次为大家整理了【实用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关注B站up主:Lo-diamond-heart,查收更多学习资料(喜欢请三连哦!!)  

知识讲解

(一)断句概念

句:文辞语意已尽—完整的句子

读: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句内停顿

断句:又可称之为“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即文辞语意已尽叫做“句”,语意

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二)断句方法

句子基本结构:(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 + (定语)宾语

断句方法

1、语法断句法

(1)寻找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确定前后句子成分(施动者和受动者)。

(2)寻找名词和代词,看其做主语还是宾语。

名词:人名、地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代词:其、之

人称代词:吾、余、我、予、朕,寡人、孤、臣、妾;尔、汝、女、若,君、公、卿、子。

指示代词:此、斯、彼。

(3)断句位置

一套主谓宾结构,前后断开。(句)

若一个主语发出多个动作时,则动作之间断开。(读)

2、看词断句法

(1)句首词

发语词、关联词、感叹词、时间词、语气词

①词前断

发语词:其、岂、盖、夫、且夫、若夫等。

关联词:苟、纵、辄、是故、是以、向使、然而、至若、然则、虽然、至于

②词前词后都断

感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吁嚱

③词前断,词后可断可不断

时间词:初、时、是时、顷之、未几、已而、斯须、俄而

(2)句中词

①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

主要以对话标志词作为依据,直接对话的词后断句

②“而”“则”

后面连接的是完整句子(主谓宾)就断开

(3)句末词

句末语气词:乎、哉、也、矣、欤、耳、耶、欤、焉、兮、而已……

可通过句末语气词判断,在词后断句。

注意:有一些常见的句末语气词,有时会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作为介词而非语气词

使用。

3.句式断句法

(1)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A.有判断句标志词“……者,……也”“……者,……”“……,……也”“……,……者也”等的句子,在“者”“也”之后断。

B.有副词“皆”“即”“乃” “则” “为” “诚” “是”等作为判断句标志的句子,有时

可不断;若断,副词之前断。

②被动句:

若是“为”+名词+“所”+动词,或“为所”+动词结构,则在动词之后断;

若是“见”+动词+“于”+名词,或“受”+动词+“于”+名词结构,则在名词之后断。

(2)固定句式

①疑问句: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B.何所……?(所……的是什么?)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句末语气词:乎、哉、也、矣、欤、耳、耶、欤、焉、兮、而已……可通过句末语气词判断,在词后断句。

注意:有一些常见的句末语气词,有时会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作为介词而非语气词

使用。

②反问句:

A.何……哉(也)?(怎么能……呢?)

B.何……为?(……为什么呢?)

C.何……之有?(有什么……呢?)

D.安……哉(乎)?(哪里……呢?)

E.不亦……乎?(不也……吗?)

F.……非……欤?(……不是……吗?)

G.顾……哉?(难道……吗?)

H.独……哉?(难道……吗?)

4.修辞断句法

一些句子在结构上具有对称性或运用有较强辨识性的修辞,这种特点能够提示断句的位置,

在尚未准确把握句意的情况下,也可快速断句。

(1)顶针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2)对偶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自纪篇》

(3)反复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三)断句题答题技巧

1、主观题答题技巧

①读句段,大致把握句意。

②根据语法、词语、句式、修辞断句

③代入语境,进行验证

修辞、虚词减难度:看词语划分前后区间;通过顶针、对偶、排比、反复减轻难度

句式、名动定细节:看意思,找句式,断大句;确定主谓宾成分,推敲细节,定句读。

化大为小,由易到难,逐层断句,回文查验。

2、客观题答题技巧

①对比选项,寻找差异

②借助相同的断句之处理解句子大意

③运用主观题的断句方法断句

王牌特工:整理不易,记得三连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