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江流域野生保护鱼(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裂腹鱼属于什么科 认识长江流域野生保护鱼(中)

认识长江流域野生保护鱼(中)

2023-11-18 2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属于鱼类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吻圆钝。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直达颏部,但左右不相连。须2对,均发达;口角须长于上颌须,其末端后伸超过主鳃盖骨。眼位于头的侧前上位,其上缘接触到头背部轮廓线。鳃孔较大,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背鳍游离缘稍内凹,其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强壮,其后缘具锯齿,顶端柔软分节。体鳞小,呈椭圆形。部分体表的鳞片稀落零散,不呈覆瓦状排列。侧线鳞稍大于体侧鳞。

常栖息于河流岸边洞穴或岩石之间,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亦食藻类。分布于金沙江、乌江及柳江水系。

14.滇池金线鲃

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保护等级:二级

长江特有种

俗称:金线鱼、小洞鱼、菠萝鱼,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体细长,侧扁。吻略尖。口亚下位。须2对,口角须长于吻须。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不相连。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变粗、变硬,后缘具锯齿;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尾鳍叉形。鳞圆形,侧线鳞较大,侧线鳞61-69枚。第1鳃弓外侧鳃耙5-7枚。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呈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滇池金线鲃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湖泊中,生活于与湖泊相通的洞穴中,常游出洞外。初夏产卵,生殖时游入湖边岩洞泉水中。滇池金线鲃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的丝状藻、蓝藻和高等植物碎片。分布于中国云南的阳宗海、滇池(及其流域所在河流、溶洞、暗河)、抚仙湖。

15.乌蒙山金线鲃

学名:Sinocyclocheilus wumengshanensis

保护等级:二级

体延长,侧扁;头锥形,头背面平直,头后部略隆起。背鳍较长,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强锯齿,末端柔软分节。体被细鳞,分布不整齐,局部裸露,体鳞纵椭圆形,垂直轴长为水平轴长的2倍。侧线完全。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末端钩状.鲜活时体色金黄。分布在云南寻甸金所小龙潭,南盘江水系。

16.会泽金线鲃

学名:sinocyclocheilushuizeensis

保护等级:二级

隶属于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一般成鱼个体的重量为100~200g,属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鲜美。会泽金线鲃仅分布于云南会泽,为会泽特有的名贵鱼类。目前仅发现于云南会泽大桥乡凉水龙洞及下游溪流中,种群数量稀少,属濒危易危保护动物,2015年鉴定通过命名为“会泽金线鲃”。

17.多鳞白甲鱼

学名:Scaphesthes macrolepis

保护等级:二级

多鳞白甲鱼是鲤科、白甲鱼属的一种鱼类。体较细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腹部圆。头稍长。吻钝;吻皮下包盖住上颌边缘,仅露口角处上唇,与前眶骨交界处有一明显的裂沟。口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口裂较宽。下颌裸露具锐利的角质前缘。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连于峡部。鳞片中等大,胸部鳞片稍小,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基无鳞鞘,腹鳍基外侧具一狭长的腋鳞。侧线完全,自鳃孔上角入后稍下弯。吻端多有珠星。背鳍外缘微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半部分节,后缘光滑。胸鳍末端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相对,末端远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外缘稍圆,不达尾鳍基。尾柄较粗。尾鳍叉形,最长鳍条略大于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鳃耙短小,排列较密。下咽齿细长,齿面匙状。鳔2室,前室长椭圆形室细长,为前室的2.5倍左右,腹膜黑色。

分布于中国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和山东泰山的溪涧。

18.四川白甲鱼

学名: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

保护等级:二级

长江特有种

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腹部圆,背鳍起点为体的最高点。头短;吻圆钝,稍隆起,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口宽,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前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2/3。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背鳍外缘成凹形。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黄,背鳍上有黑色斑纹,尾鳍下叶鲜红,其它各鳍亦略带红色。生长速度稍慢,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在多沙石的流水河段中,以着生藻类为主要食料,也喜食植物碎屑。繁殖季节在4--5月.常在急流浅滩上产卵,具粘性,常附着在砾石上发育孵化。

分布在长江上游,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

19.细鳞裂腹鱼

学名:Schizothorax (Schizothorax) chongi (Fang)

保护等级:二级

长江特有种

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属。体较长,侧扁,背部隆起;头锥形。口下位,横裂或略呈弧形;下颌前缘有锐利的角质;下唇完整,表面有乳突;唇后沟连续;须2对,后须稍长,其长度稍大于眼径,前须末端到达后须基部或延至眼球中部的下方,后须末端接近或达到眼球后缘的下方。胸部自腮峡以后有较明显的鳞片。背鳍刺粗壮,侧扁,其后侧缘的下2/3-5/7部分每侧有18-31枚深的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身体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尾鳍带红色;个别体侧有小斑点。分布于金沙江。

20.重口裂腹鱼

学名:Schizothorax (Racoma) davidi (Sauvage)

保护等级:二级

长江特有种

属鲤科裂腹鱼属。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口下位,呈马蹄形。上下唇为肉质,肥厚,下唇分3叶;较小个体的中间叶明显,较大个体中间叶极小,被左右下唇叶所遮盖;左右两叶宽阔,成为后缘游离的唇褶。唇后沟连续;下颌内侧轻微角质化,但不成为锐利角质缘。须2对,约等长或颌须稍长,吻须达到眼前缘或超过,颌须末端超过眼的后缘。鳞细小,排列整齐,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鳞片,臀鳍和肛门两侧具有覆瓦状的较大鳞片,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背鳍刺弱,但后缘具有锯齿。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在部分较小的个体中上部出现有黑色细斑,尾鳍淡红色。在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有白色的珠星。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中,尤以嘉陵江、岷江、沱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见多。

21. 厚唇裸重唇

学名: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保护等级:二级

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厚唇裸重唇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浅红色,均布有小斑点。在河湾洄水处较常见。以水生动物如石蛾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节为4-5月。

栖息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长江和黄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

22.岩原鲤

学名:Procypris rabaudi

保护等级:二级

长江特有种

俗名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鲤科原鲤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体侧扁,呈菱形,背部隆起成弧形,腹部圆。头小,呈圆锥形,吻较尖,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唇厚,唇上有不大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小鱼则完全没有。须2对,后对比前对略长,鱼眼径约等长。眼大。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臀鳍刺均特别强壮,后缘有锯齿。背鳍外缘平直,基底长,分枝鳍条为18-21;背、腹鳍起点相对。胸鳍长,末端达腹鳍起点。头部及体背部深黑色或黑紫色,略带蓝紫色光泽,腹部银白。每一鳞片的后部有1黑斑。尾鳍后缘有1黑色的边缘。在生殖期间,雄鱼各鳍为深黑色,头部有珠星。

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三峡以上江段)的干支流流域的水体中,嘉陵江、岷江、沱江、渠江、酉水、赤水河以及金沙江中下游等江河有少量的分布。

来源:休闲垂钓协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