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科丨刻木作人,悬丝为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袜子木偶娃娃的制作过程 非遗百科丨刻木作人,悬丝为线

非遗百科丨刻木作人,悬丝为线

2024-06-04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木偶是提线木偶戏中核心道具,它是戏曲表演的前提条件。

木偶制作分为头部、服饰、靴帽、操纵装置。其中头部制作最为关键,因为它直观表现角色性格、身份。为了集中表现角色感情,木雕师们特意减少鼻子的面积,将眉眼、口唇两个更有表现力的器官拉近,如此造型更为传神、写意。为了后期轻便表演,木偶头被作成中空,这也便于木偶眼睛、耳朵、口部安置牵引机关。

作好的木偶头还需要上色。上色也叫粉彩,“五形三骨”是粉彩的重点,分别是“两眼、两鼻孔、一张嘴”和“眉眼、颧骨、下巴”,通过恰当的色彩将人物性情勾勒出来。

看来光是一个木偶头就融合了木雕技艺与绘画技术,雕绘并重的木偶头所表现的韵律化线条能将面部肌肉、骨骼变化的临界状态突出出来,观众在欣赏表演时则可充分感知性格。

而说到木偶其它部位,也开始用新材料进行革新。除了头部、手部用软樟木,躯干已由竹编改为更易固定的金属框架,脚也替换为泡沫材质。

老材质替换成新材料,木偶似乎不能再叫“木”偶。可更重要的提线木偶的传承,若革新让提线木偶更易操作、更易表演,也未尝不可吧。

而能让木偶与表演者“人偶合一”的是表演者手中的操纵装置。它由勾牌和吊线组成,吊线少则16根、最多36根,“瘫软”的木偶人要想活起来全靠表演者的手法。

传统提线木偶表演更难的一点是,表演者需要一边演唱一边操纵木偶。演唱时他们的身体是不可能站直的,唱起来难度也就更大。当然弯着身子唱歌你也能做到,但重要的是让操纵者与悬丝木偶保持同步,让声腔从下面傀儡的嘴中“唱”出来。这就更考验表演者的手上功夫了,以近代著名演师黄奕缺1990年创作的《小沙弥下山》为例,可见一斑:

《小沙弥下山》是讲小沙弥下山化缘、遭遇雷雨,本想敲打木鱼念经求得保佑,但因平时不好好修行却将经文念得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

表演让人啼笑主要是小沙弥的滑稽动作,而将动作灌注到木偶上的是那29根悬丝。小沙弥手上就多达12根,分别位于木鱼、敲槌、手尾、拳头、手臂、袖筒、腋窝等处。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到关节动作的地方,都有悬丝牵引。

那么小沙弥敲木鱼、求保佑的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呢?表演者需要先将木鱼线提起,完成对木鱼位置的“远程控制”;再将袖筒线拉紧使得小臂作敲槌状,当木鱼槌击中木鱼后,紧接着上下牵引木鱼线进行敲击。

说起来很容易似的。可若是把提线木偶摆在你我面前,光是分辨、操纵几根线就足够手忙脚乱了,更别说完成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了。

如此复杂、精湛的技艺之所以流传至今,全然仰赖传承人们的耐心操作。相比于普罗大众,他们实是不忍心“提线木偶”这枚明珠土里埋。

活灵活现的木偶源自演师有条不紊地牵线、木雕师精准按下的刻刀,还有幕后工作人员的悉心配合。

被他们注入生命力的木偶会一直跃动下去,向世人展现着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