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袁世凯与清政府慈禧太后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相似之处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2023-08-21 1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裕太后携6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至此,帝制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句号。

  当天,史官恽毓鼎在日记中沉痛地说:“自来亡国,无如是之速者”。

  

动摇

  1908年,光绪和慈禧在两天内相继去世。太后临终遗命光绪胞弟醇亲王载沣之子为嗣皇帝,由载沣摄政。隆裕对此颇为不悦,因为她很想效仿慈禧“垂帘听政”。于是,皇太后以后常与摄政王因事发生龃龉。隆裕为人,庸碌无识,远远比不上她那位精明强干的姑妈。在“国服”期间,她便听从宠监张兰德怂恿,在宫中兴建“水晶宫”,作为休闲之所。在帝制时代,这属极严重的问题。何况,当时朝廷正筹备海、陆两军,费用不足,然而隆裕照旧命令度支部拨款来修建宫殿。

  隆裕不曾料到,自己是酣歌于漏舟之中。武昌兵变后,人心动摇,几次小规模事件迅速发展成新形式的大运动。于是,太后、疆吏、党人、民众都卷入了连串的历史漩涡之中,皆被时势推着走,同时也推着时势走。新军武昌兵变之后,各省闻风响应,纷纷独立,朝廷急于消弭祸乱,稳定大局,可以说是步步退让。

  在武昌起义20天后,朝廷以皇帝名义下罪己诏,诏书中言及当下“区夏沸腾,人心动摇”。

  清廷希望用这老法子唤起人民内心深处的感情。神灵不安于飨祀,生民有涂炭危险,“此皆朕一人之咎也”。诏书中比张謇更深刻地检点三年来政治上的失败。一是用人多用亲贵,施政寡术;一是新政促行新治成官绅渔利的名目,更改旧制,权豪们敷衍了事;一是新政经费多取民财,却无利于人民。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辛亥革命爆发

  罪己诏中既宽赦了变乱的新军,也彻底解除满汉畛域。最关键的一着是“维新更始,实行宪政”。11月1日,摄政王立准皇族内阁集体辞职,紧接着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命他部署湖北军务之后,迅速来京组阁。在此之前,摄政王迫于形势,已经3次下旨起用袁世凯。11月2日,资政院拟就《宪法重要信条》,共19条,称作“十九信条”。这个制宪原则深得英国宪法精神,皇权必须以宪法规定为限,重大决策由国会作出,皇室的经费都需经过国会决议。立宪党人追求多年的东西,终于在空前的危机之下实现了。

  依据“十九信条”,资政院提出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违宪,政府便收回成命。资政院在11月8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袁世凯得票最多,于是,朝廷方以皇帝名义再次发表任命上谕。此外,摄政王还代替尚在冲龄的皇帝,到太庙宣誓,表示皇室将遵守信条。

  

瓦解

  多年之后,当日在养心殿辞位的溥仪,抱怨父亲起用袁世凯,让自己“胡里胡涂地做了三年皇帝,又胡里胡涂地退了位”。他认定袁世凯到北京后,通过奕劻在隆裕面前玩了个把戏,把摄政王挤掉,返归藩邸。载沣之弟载涛亦说,载沣本不愿请这个大对头出山,以威胁自己的政治生命,但素性懦弱,没有独作主张的能力,亦没有对抗他们(指奕劻,徐世昌和那桐等)的勇气,只有听任摆布,忍泪屈从。

  载沣监国之初,朝廷曾颁布监国礼节总目十六条,赋予摄政王无上的权限。举凡赏罚升迁、军国政事,和战大计,皆由摄政王裁定,以谕旨宣示施行,若有须请皇太后懿旨之处,必须摄政王当面请行,他人不能擅传。然而载沣从小因兄长是皇帝,和他的父亲奕譞一样,活得谦卑谨慎,锐气早消。

  溥仪长大后,曾经看过父亲监国三年的日记,想了解一些情况。他没找到多少材料,只发现有两类很有趣的记载。一类是属于例行事项的,如每逢立夏,必“依例剪平头”,每逢立秋,则“依例因分发”;此外还有依例换什么衣服,吃什么时鲜,等等。另一类,是关于天象观察的详细记载,报上登载的这类消息的摘要,有时还有很用心画下的示意图。他因此判断父亲的生活可谓贫乏至极,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对天文的热烈爱好。显然,载沣是个放错了位置的人。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12月6日,隆裕太后降旨,准许载沣辞去监国之位,上缴摄政王印章,仍以醇亲王退归藩邸,不再预政。溥仪、载涛等认定这是摄政王在与袁世凯、隆裕的权力斗争中落败。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给外交大臣格雷爵士的汇报中,记录当时的舆论反应,“人们以为它真正表明太后一派对摄政王一派的胜利”,还猜测隆裕企图效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载润的回忆中,则有另外一种说法:载沣个人无良策应付时局,惟不欲以自己名义下逊位诏书,故而辞去监国之职。

  溥仪等皇室成员,和一般舆论,大概都没有真正把“十九信条”当回事。遵守宪法程序选出来的袁内阁已经主理政事,摄政王完成了他的使命。此时,皇室力量实质上已经退出了政治决策中枢,懿旨中亦有要诸王公“恪遵家法,束身自爱,罔越范围”这样的约束之语。

  隆裕懿旨中用“人心瓦解,国势土崩”形容当前形势。就在武昌起义之后,朝廷发布了“国歌”,歌词出自严复之手,乐曲是宗室溥侗选自康乾时的皇家颂歌。大清国歌虚浮华丽,粉饰太平。祈祷皇权永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初也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高蹈昂扬:“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两种旋律,两种胸怀。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清帝逊位诏书

  

辞位

  由于年龄太小,溥仪不曾参与达成退位妥协过程中的博弈。最后那段日子,在他记忆里浓缩成极富象征意味的一幕。有一天在养心殿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着眼。她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是满脸泪痕。那时候,他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殿里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抽缩着鼻子,声响很大,一边说着话。后来溥仪才知道,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他惟一一次见到袁世凯,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

  从12月3日到12月31日,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进行了4次停战谈判,事实上已进入议和阶段。袁世凯不仅有了军政大权,还有了比这更为难得的东西,这就是洋人方面对他也发生了兴趣,而革命党方面也有了他的朋友。1910年4月因刺杀摄政王未遂被囚禁的汪精卫,已于11月开释,汪精卫每晚饭后与袁世凯夜谈,袁渐渐倾向共和,不做“曾国藩第二”,要做“汉族的华盛顿”。

  溥仪记忆中那次会面是在1月16日。那天袁世凯与内阁成员奏请朝廷,要求召开皇族会议,“速定方针”“以息兵祸而顺民心”。溥仪认为,最令太后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密奏中提到的大清无兵可用,无地可容,无友可助;还有那外国的历史教训,法兰西皇族便因不顺民意而至子孙无存。

  隆裕是否如溥仪所说“给吓昏了”,如今无法考究。毫无疑问,太后的心理防堤在那一天碎了。袁世凯离宫回府途中,在东安市场外遭遇革命党人的炸弹,乘机称病,不再入朝。接着便在几天内连开数次御前会议。此时的满清皇族们,载沣、载涛,奕劻、善耆等各有党羽,外界风传有“七党”,“皆专予夺之权,葺阘无耻之徒趋之若鹜”。如此混乱的朝局,每个人都与君权相关,却无人真正把君权放在眼里。恽毓鼎之子恽宝惠因此断定,“即使后来的袁世凯,还想做曾国藩,恐也未必能挽救清朝的颠覆”。

  帝制中国2132年,终结者清帝逊位记

  溥仪与隆裕

  17日御前会议上,溥伦提出清帝自行逊位,由袁世凯做总统,奕劻附议。恭王溥伟、载泽等强烈反对,隆裕唯有伏案啜泣。19日御前会议,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诸人提出由袁世凯在天津另组临时政府,与会王公们自然一致反对。20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22日隆裕召开御前会议,载泽、溥伟等亲贵竭力反对共和,提出太后用宫中金银作犒赏,任用冯国璋破敌。太后说,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溥伟要求皇上赏兵杀敌报国。太后便问主管陆军的载涛兵力如何。载涛回说“奴才没有打过仗,不知道”。

  后来在皇族们的回忆中,隆裕没有什么政治才干,庸碌无识,但不得不说她此刻表现出理性和自知之明。她明白这些亲贵少年靠不住。26日,段祺瑞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当天,强硬派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王公官员们纷纷转移财产,存放到外国银行。隆裕此时真是胆战心惊,她哭着对赵秉钧等3人说:“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此后,亲贵们或请假,或出走。在2月12日,太后再次挥泪,面对着往昔的臣工们,她抱怨危局之下,亲贵们没有什么对策 ,只知保存性命财产,置孤儿寡母于不顾。后来溥仪在自传里补充说,当时部分王公跑进了东交民巷,奕劻父子带着财宝和姨太太搬进了天津的外国租界。

  事实上,直至12日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

  人心如水,几十年间催生出急迫的奔涛和吹卷的浮沫,终于冲垮了帝制的牢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