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正在“毁”了我们的语言(文末有大量彩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情拼音 表情包正在“毁”了我们的语言(文末有大量彩蛋)

表情包正在“毁”了我们的语言(文末有大量彩蛋)

2023-11-14 0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视频网站优兔(YouTube)发言人表示,目前网站上分享英语学习的视频数量暴增,从去年4月到现在,增长了126%。仅仅1个月,就新上传了156个语言学习的相关视频,“可见人们对语言能力退步也有危机意识了”。

同一表情 不同的平台不同意思

除了大举入侵语言系统的趋势,Emoji到底给交流带来便利还是阻碍也愈发让人们难下定论。

今年年初一家德国机构研究发现,在电子邮件内容中加入Emoji表情可以让本来传达的坏消息变得打击性更弱一些,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符号的运用让工作交流更加方便了”。

而此前的一份研究却是截然相反的建议,在夏威夷举行的系统科学国际会议上的报告显示,Emoji在工作场合的使用不仅可能会显得很不专业,同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这种误会,可能还让你蒙在鼓里,因为是表情符号“自身”的原因。据“Emojipedia”网站统计,至少有17种平台拥有自己特有的“Emoji字体”。

比如大家最常用的“露齿眯眼笑”这个表情符号,在微软、三星、LG或者谷歌手机上它被认为是正面情绪,然而在苹果设备上却是“扮鬼脸”的意思。所以一名ios用户可能想调皮一下,却被误解为积极的意思。

同一表情 不同人理解不同意思

即使按照有些研究人员的建议,在所有平台上标准化表情符号,但这样仍避免不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因为表情包全世界通用,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表情的解释更是相去甚远。

比如,大家都习惯用“双手合十”表达关切和祈祷。发生天灾时,遇到人祸时,或者吉凶难测的状况,我们都习惯抛出“双手合十”,表示祈祷和祝福。但在一部分外国人看来可能就会十分困惑,在他们眼里,这是“两人击掌”(high five)庆祝成功的意思。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外国人理解的都一样,但文化背景差异的确会引起不小的误会。

另外,不同年龄的人对同一表情符号出现“代沟”也越来越明显,换句话说,年轻人已经把一些表情符号“玩坏了”。比如单纯的“微笑”表情,在喜欢恶搞的人那里已经变成了“慢走不送”的代名词;还有伸手说再见的“巴掌”表情,其实就是简单的挥一挥衣袖说声“拜拜”,但有的人却用来表达“友尽”。

📝12个我们经常用错的Emoji符号

《每日邮报》根据用户体验总结了12个日常表达跟Emoji原意完全不符的例子,你可能在不知不觉就掉进了表情的“坑”。

情报源:北京晨报

编辑员:长生

图片源:北京晨报、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