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化妆品报关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行邮物品完税价格表 海运化妆品报关公司

海运化妆品报关公司

2023-05-09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运化妆品报关公司|申报代理【进口便利通关指南】

进口化妆品收货人所需具备资质

A.进出口经营范围

B.海关&检验检疫注册登记

C.化妆品经营范围

D.签约电子口岸无纸化

PS:除了进口香皂,剃须膏,牙膏等产品,其余化妆品均须做好化妆品备案电子信息凭证或者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方可进行申报

进口化妆品一般流程为:

注册化妆品备案电子信息凭证或者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国外备货——准备资料——发运(空运/海运)——报关——查验(如发生)——抽检(如发生)——贴好中文标签——出具国内检验检疫证明——合法销售

目前报关方便相对比较简单,提供批件电子版和产地证或者自由销售证明之一,无需做标签备案,其余准备常规单证正常申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成分含量中有濒危成分,需要额外办理允许进口证明书方可进口!

一般进口化妆品客户关注的问题:

①化妆品收货人企业需要什么特别资质么?

②化妆品海关查验了企业应该怎么配合?

③化妆品一般贸易征税税率?

④化妆品整体的物流成分费用核算?

⑤化妆品清关报关时效和时间点?

⑥化妆品海关申报等其他问题

⑦进口化妆品如何向海关申报

⑧进口化妆品中文标签哪个环节黏贴查验

进口化妆品申报注意要点:

1.进口化妆品报关申报时需在报关单“产品资质”代码栏选择证件代码“526-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并在“许可证编号”栏中录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取得的进口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或备案凭证号。型号、半成品、试用装等信息录入在“规格型号”项下的申报要素“其他”中。

2.《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的有效期限为5年,有效期届满的应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延续注册后方可进口。

3.自2022年1月1日起,海关总署取消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备案事项。

4.列入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但国家没有实施行政许可或者备案的产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2)在生产国家(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或者原产地证明。

5.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非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供包括产品的名称、重量、数量、规格、产地、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工包装的目的地名名称、工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6.进口化妆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应当存放在海关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使用。

本文《海运化妆品报关公司|申报代理【进口便利通关指南】》由我司上海卓鹰/雅盈供应链发布,转载请声明!

一文解析化妆品进口报关流程|进口化妆品清关手续|国外化妆品进口收货人资质|进口化妆品清关申报资料|海关对进口化妆品的监管要求|化妆品进口空运海运注意要点|进口化妆品保税仓储事宜|一文搞定化妆品进口通关,从此进口化妆品报关申报不在有烦恼!

知识拓展:

进境B类快件物品如何征税?

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43号,个人邮寄进境物品,海关依法征收进口税,但应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

B类快件的税率及完税价格表请参考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6号附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

计算方法:应征进口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税率

清关知识每日学:

进口货物申报时限

征收进口货物滞报金应当按日计征,以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以海关接受申报之日为截止日,起征日和截止日均计入滞报期间,另有规定的除外。

邮运进口货物应当以自邮政企业向海关驻邮局办事机构申报总包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

转关运输货物在进境地申报的,应当以自载运进口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在指运地申报的,应当以自货物运抵指运地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

邮运进口转关运输货物在进境地申报的,应当以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在指运地申报的,应当以自邮政企业向海关驻邮局办事机构申报总包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

进口货物收货人申报并经海关依法审核,必须撤销原电子数据报关单重新申报的,经进口货物收货人申请并经海关审核同意,以撤销原报关单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

进口货物收货人在向海关传送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后,未在规定期限或核准的期限内递交纸质报关单,海关予以撤销电子数据报关单处理、进口货物收货人重新向海关申报,产生滞报的,以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十五日为起征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