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脂异常人群占比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2024-07-15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前言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1]。为了进一步做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工作,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于2011年颁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近年来,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发表、新指南的颁布,促使了血脂异常管理理念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根据中国患者的疾病特点,参考国内外新的循证证据和指南,对2011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进行修订,以更好地规范我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

相较于2011版《专家共识》,本共识中我们对下列内容进行了更新:(1)血脂异常特点及流行病学中补充了中国血脂研究的数据。(2)对于国外指南建议非空腹血脂监测,本共识未做推荐。(3)ASCVD危险度评估和治疗目标中更新危险因素。(4)对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的流程图进行合并,更简单明了,易于操作。(5)基于疗效、耐受性及治疗费用的考虑,中国证据显示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适合于我国多数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经过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仍不达标者,特别是三酰甘油(TG)≥2.3 mmol/L,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或苯扎贝特,或高纯度鱼油。(7)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可作为他汀不耐受或单药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能达标时的联合用药。(8)对于T2DM患者特殊情况下的血脂管理,如合并肝病或肝功能异常、合并慢性肾脏病(CKD)、老年T2DM时的处理进行了更新。(9)评价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血糖影响和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获益和风险。(10)本共识增加T2DM患者常用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项诊疗措施的价值和证据等级,本共识制订了分级体系(附表1)[3],用来阐明和编纂各项建议的证据。

二、T2DM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及流行病学

推荐1:T2DM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1)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TG水平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餐后高TG血症;(2)HDL-C水平降低;(3)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LDL-C水平升高;(4)富含TG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B-48水平升高,apo-CIII水平升高,apo-CII/apo-CIII以及apo-CIII/apo-E的比值升高。

推荐2:中国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达标率低,临床上应加强对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

T2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4]。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是T2DM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6]。

T2DM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腹型肥胖等代谢综合因素有关[7,8]。导致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所致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TG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9,10]。T2DM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TG水平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餐后高TG血症;HDL-C水平降低;血清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LDL-C水平升高[11]。富含TG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的apoB-100和apoB-48水平升高,apo-CIII水平升高,apo-CII/apo-CIII以及apo-CIII/apo-E的比值升高[12]。

中国人群血脂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据研究显示,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如无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飞速增长[13]。CCMR-3B研究对全国104家医院的25 817例中国T2DM门诊患者进行了调查[1],结果发现42%的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其中仅有55%的患者接受了调脂治疗。此外,该研究中TC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