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相关知识汇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浆置换成功率多高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汇集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汇集

2023-11-01 1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静脉输血是在临床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需要输血治疗才能挽救生命,特别是血容量不足,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等。

01    输血的定义      

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 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 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02    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03    血液制品的定义及分类    

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 DNA 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

血液制品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其他类。

04    全血制品分类    

(1)新鲜血: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般指24小时内采集的血,最多不超过3日。

(2)库存血:指4℃冷藏,有效期2-3周的全血,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等成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并随之破坏。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明显,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

在全血中新鲜血与库存血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大量的血钾,后者有大量的血钾。

05    常见红细胞制品分类    

(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

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成分输血制品,用以增加其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200ml全血可分离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7.5 g/L或增高HCT 1%-2%。

(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 

具有纯度高,把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一些免疫球蛋白均过滤掉了,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

(3)辐照红细胞:在已分离好的红细胞基础上用一定剂量的放射线(χ射线、γ射线)最大程度地灭活活性淋巴细胞,最低限度减少有效血液成分的一种红细胞制剂。

其辐照目的是为了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多用于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推荐辐照后红细胞保存期不能超过28天,且输注后恢复率应〉75﹪。

(4)悬浮红细胞:全血经离心移去大部分血浆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备而成。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

(5)去白细胞红细胞:在红细胞过滤的基础上再去除90%的白细胞。

多用在输血后产生的白细胞抗体的贫血患者、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一般认为输注2个单位的该血液制品可使血红蛋白提高10 g/L 。

06    血小板制品分类    

(1)手工血小板:通过低温离心机分离出来,可有效利用全血中的有效成分的血小板。

手工血小板无需特殊机器,只需要低温离心机和分浆夹即可,方法简单易操作,造价较低,但从400 ml全血中只能提出2个单位的血小板,大约每2个单位的血小板只富含5.5×109个血小板,采集率低,不便于临床开展,因此我国大部分血站几乎不用此方法制作血小板。

(2)机采血小板:无菌条件下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的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由于具有浓度高和纯度高等优点,且红细胞、白细胞受污染少,受血者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也相对减少,此方式采集的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比较稳定,故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播的危险,但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输血管路,对于使用的采血袋以及各种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大大增加了成本。

07    血浆制品分类    

(1)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期的全血或过期5天以内的全血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离出来的血浆,立即放入- 30℃冰箱冰冻成快,从冰冻状态凝固开始一直持续到使用期前,有效期为5年。

普通冰冻血浆内含全部的稳定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主要用于治疗Ⅷ和Ⅴ以外的的凝血因子缺乏受血者的治疗。

(2)新鲜冰冻血浆:用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于6-8小时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于-20℃保存,从冰冻状态凝固开始一直持续到使用期前,有效期为1年。

包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

(3)病毒灭活血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果遭受破坏,让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

由于在灭活过程中部分凝血因子丢失,其血浆中的Ⅷ、纤维蛋白原等显著低于新鲜冰冻血浆。

08    其他血液制品    

(1)冷沉淀:由新鲜冰冻血浆在2-6℃水浴中解冻,收集到的不溶沉淀物。

冷沉淀中主要含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和VW因子,其中Ⅷ因子的含量不得少于80 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得少于150 mg/袋。

(2)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黄色或绿色至棕色的略粘稠的澄清液体,不易出现浑浊其主要成分包含人血白蛋白,辅料为辛酸钠、氨化钠、灭菌注射用水的一种注射药。

是一种注射用药,起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供给;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和解毒。需注意输注人血白蛋白后要用利尿药。

09    主要血液制品的分类及用途  

72191639566453794

10    交叉配血的定义    

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试验和副试验两种(即主、次侧)。前者用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作试验以发现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又称直接配合或主侧配合;

后者则用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作试验以发现供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不合抗体,又称间接配合。

11    交叉配血的意义    

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

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

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38041639566454145

12    血型鉴定    

4891639566454288

血型鉴定原理

99601639566454488

血型鉴定步骤

25601639566454709

血型鉴定结果判定

13    临床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失血 

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白蛋白)合成不足所致。

3. 重症感染

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当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但因输粒细胞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合并症等副作用,故使用受到限制。

4. 凝血异常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根据2000年卫生部输血指南建议:Hb>100g/L不需要输血;Hb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